一、八纲辨证 表 :表证发热恶风寒,头身疼痛是关键,舌淡苔白脉来浮,分清寒热把表散。 里:无表腹痛四肢倦,食少便溏舌质淡,面黄体瘦脉沉缓,详细辨证脏腑篇。 寒:口淡不渴手足寒,面色恍白喜温暖,小便清长大便溏,舌淡白嫩脉迟兼。 热:口渴喜冷大便结,面红目赤苔燥裂,小便短赤脉来数,此是热证津液缺。 虚:身倦无力心烦热,面色恍白气短结,心悸盗汗兼自汗,便溏脉数细白杰。 实:精神亢奋气息高,腹痛拒按苔苍老,小便短赤脉来数,脉实有力泻散消
二、气血津液辩证 ①气病辩证: (1)气类病分四型,虚滞逆陷且记清。气虚呼吸声低微,自汗倦怠脉无力, 食欲不振苔少淡,脱肛下垂脉弱虚,四君六君汤可治,补中益气汤可医。 补中益气黄芪参,当归白术升麻临,柴胡陈皮加甘草,培补后天效如神。 (2)气滞胸胁胀满痛,嗳气矢气后减轻,串痛不定乳房胀,通气散治有神功。 通气散内木香陈,山甲元胡牵牛根,甘草合并大茴香,通气散瘀有功勋。 五磨饮子用乌药,大白沉香枳实壳,木香加入可理气,中焦气滞可调和。 气逆肺咳喘上气,胃气上逆则呃逆,肝气上逆升太过,头晕目眩兼昏迷。 治则降气需镇逆,苏子降气诸可医。苏子降气用半夏,川朴前胡元桂加, 当归陈皮加甘草,生姜降逆功宣发。旋覆代赭参复花,赭石甘草配半夏, 生姜大枣作为引,调治中焦功力大。
②血病辨证:血类病分四种,虚热出瘀要记清。
血虚: 血虚萎黄兼心悸,口唇色淡头晕俱,手足麻木舌质淡,面色苍白脉无力, 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去半夏五味添,陈皮远志加生姜,脾肺气血补为先。
血瘀: 血瘀肿块疼刺俱,气少瘦倦兼乏力,血瘀兼虚要失眠,头目晕花脉无力。 寒瘀热瘀总有辨,寒热虚实定大理,血瘀肿块疼刺俱,面色黎暗是不移, 口唇色紫舌瘀斑,腹胀肿块穿瘦衣,复元活血桃仁红,当归大黄加其中, 柴胡花粉加甘草,山甲破瘀不留停。
血热: 血热妄行尿吐衄,心烦口干不饮流,舌红脉数夜热重,犀角地黄汤去忧, 清营汤是温病方,热入心包营血伤,犀角丹元连地麦,卷心竹叶入心房。
出血: 出血原因不相同,血热妄行色鲜明,心烦脉数舌红绛,凉血养阴汤可用。 归脾汤内四君先,黄芪枣仁加龙眼,木香再加全当归,远志生姜共入煎。 木灰散用侧茅丹,棕榈茜草大蓟兼,栀子大黄薄荷叶,小蓟切灰血自安。 ③气血同病: (1)气血同病也有变,气滞血瘀气不展,气滞血瘀总体现,癌肿情志多不安。 (2)气血两虚少懒言,面色萎黄失眠兼,久病不愈气血耗,当归补血汤可安。 (3)气虚失血气下陷,气不摄血归正元,体倦无力崩漏现,归脾引血身自安。 (4)气随血脱危候现,大汗淋漓神昏兼,四肢厥冷脉欲绝,参附汤方速加减。 ③津液病辨证:津液病分四种,多与少需分清。 (1)津液不足口渴干,皮肤干燥兼心烦,大便干燥小便赤,脉数神倦增液愈。 增液沙参麦冬元,体液不足把此选,冬地二花芩柏连,二花葛根甘草兼。 (2)水液内停有两种,脾肺肾脏失功能,咳嗽痰多便不通,舌淡脉数身浮肿。 (3)常见痰病有三种,风热寒湿燥兼中,各痰均有各种症,分清类别有奇功。 (4)饮证常见有四种,痰饮胃脘有水声,胸胁支满兼短气,苔白而滑脉弦弓。 呕吐痰涎必清稀,苓桂术甘有神功。 (5)饮留滞胸胁中,胁间胀满兼引疼,气短息促脉沉弦,发热无汗心痞硬, 苔白脉沉或兼弦,十枣控涎有奇功。 (6)溢饮干咳身浮肿,苔白而黄弦数生,干咳而渴伴身痛,溢饮治法二青龙, 溢饮留滞四肢中,小便不利身浮肿,头身沉重兼咳嗽,身发寒热弦紧生。 大小青龙汤 (7) 支饮气短不能平,苔白脉细身浮肿,倚息咳逆为支饮,葶苈大枣有神功。 支饮胸胁胃脘中,咳喘上逆不能平,倚息胸满苔白腻,痰吐白沫面浮肿。 易感外邪久不愈,葶苈大枣有奇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