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意门八法

 尚武智者 2019-11-20

​传统武术最迷人的应该就是整劲了。每一个练习传统武术的人,要不练出了整劲,要不正在练习整劲的路上。

如果说整劲是传统武术的太极,那缩展就是传统武术的两仪,无论是那一家的拳,讲到身法最根本的就是缩展。

道家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传统武术的三体势应该是“裹,践,钻”,而不是“天地人三盘”。

那明白了传统武术的三拳以后,我们在发力和击打上,有没有基本法则呢?讲到法则,中国人最喜欢用的就是八卦,在太极拳中叫八法。

我们都知道太极拳里的八法是“膨,捋,挤,按,采,冽,肘,靠”,我们心意门的八法是什么呢?

我们心意门的八法是“斩,截,裹,挂,挑,顶,云,领”,有很多人把这个八法叫做四拳八势,至于这里面讲的什么道理,很多人就不知所云了。

这个八法讲的是拳的运行路线,或者说是我们发劲的基本路线。

这个斩,也有的叫做劈,它指的是从上向下的发力,它可以用头斩,肩斩,手斩,肘斩,脚斩。

比如鹰头碎碑的头斩,蛇捆身的肩斩,鹰捉的手斩,沉劈的肘斩,踩步的足斩,浑身七拳,一斩无不斩。

这个截,有点叫做钻,它是指我们从下向上的发劲路线,我们的手可以钻,比如挫鸡步的手钻,肘可以钻,比如虎抱头,肩可以钻,比如燕抄水等,一钻无不钻。

这个裹,是从外向里劲,也叫合,比如大劈的肩裹,鹞形肘的肘裹,蛇形三角步的肘裹,形意拳里横拳的裹,也是全身皆可裹。

这个挂,是从里向外的劲,也叫开,比如后肩靠,比如背劲,比如转身后摆拳,比如咱们形意拳的炮拳,比如鹞形的斜飞势,都是这个应用。

这个挑,是个从前向后的劲,比如我们的挑领。很多人对这个挑的劲路,觉得很难理解。我们想想用枪把一个东西挑起来,是不是从前向自己的后方发力呢。

与挑的力相反,这个顶劲,就是从后向前的力。比如形意拳的崩拳,比如熊形的探掌,猴形的叨绳,马形的穿拳等。

下面一个字是“云”,我们讲了前六个字,基本上把力的六面性讲完了,心意拳前辈立这个“八法”,肯定有他的道理。

这个云讲究劲路的转换,就是类似于“8”字形的运动路线,比如画立圆的龙形裹横里面的“子午花”;还有一个画平圆的蛇形圈手,都是讲这个身体的灵活变换。

在深入的分析,云这个字,就是转换之法,比如斩截变化,裹挂的转换,挑顶的转换。

至于这个“领”字,是说应用的,是手见手不让走,就是我们传统武术老师常说的“前指劲”,或者说,就是在受力后的反弹力。

咱们心意门的老师,讲到这个领字,有的说顶上去,有的说“搭手就转”,我见过一位给真活的老师,他说“领字要翻胯,这叫千斤坠。”

这句“领要翻胯”,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八法”的应用,都建议在身法的应用上,没有身法,讲“四拳八势”都是空话。

大家依我“思悟之道。”,自有所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