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见贤思异

 七侠荡寇志 2019-11-20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率先倡导见贤思齐,意思是身边若有贤者,应该向他们看齐。
其实,不要说孔子,这话不管出自何人之口,都是至理。
孔子本人是极其善于向榜样看齐的,“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稍逊于自己的尚且虚心就教,贤于自己的更是心向往之。孔老夫子从自己成为圣贤的经历中提炼出的这句人生箴言,有不可忽视的两层含义:一是效者可成贤者;二是人人皆能为贤者。然而,以此去考量现实,却难掩其局限性。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身边有孔子这个大贤至圣,并且还在时时刻刻倾心传道,为什么三千弟子没能人人成为圣贤?这说明,见贤思齐,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但绝非想想就行那么简单。

不可否认,人和人之间是有先天差异的。
孔子的三千弟子,即使人人怀有成为圣贤的理想,但资质禀赋这些先天条件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子路鲁莽刚直,宰予顽劣不驯,曾参鲁钝坚韧……最终成长为贤人的一众弟子尚且个性不同,遑论泯然众人的绝大多数?
不是这剩下的两千多弟子不够勤奋,不够坚忍,乃是他们与那七十二位同门在通向贤人的路途上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一株草,无论如何修为,也不可能成为宫室栋梁;一抔土,无论怎样历练,也不可能脱胎为精美玉石。
贤与不贤,说到底,就在于基因遗传加后天诸多因素的差异所致。我们当然要肯定后天的努力,比如,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之类,但我们决不能否认天分的力量。
如此说来,见贤思齐的说法,远不如见贤思异来得更接地气。“思齐”,是抵达云端的宏伟志向,世间有几人能借此指引人生?“思异”,则是更具有普适意义的高品质人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对照贤人,反躬自省,看自己身上还有哪些差距,哪些缺点,不仅是竭尽毕生之力也难成贤人的人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有效方式,也是有贤人资质者精进有为,打通抵达贤人之境最后一公里的不二法门。
见贤思异,不是面对不足,就此认命,不思进取,而是不好高骛远,对自己负责,找准人生定位。既然不是做贤人的料,那就降格以求,做一个好人。
见贤思异,不是空负天纵之才,不愿成就圆满人生,是谦虚低调,冷静审视自我,避免多走弯路,白费心血。虽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为啥不选择最便捷的那一条?真正的贤人,还应该是智者。贤而愚笨,非真贤者。
视贤者为标杆,他就高不可攀,求贤向贤之路就会被视为畏途;拿贤者当镜子他就真实可亲,效贤尊贤,成就自我,足慰平生。
(摘自《领导文萃》2019年11月下)

稿件来源:《格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