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政九经——管理九类人的绝招

 昵称32353910 2019-11-20

“为政九经”这个概念出自四书中的《中庸》一书。

《中庸》按内容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为政九经”出现在第二部分的后半篇。后半篇主要是孔子讲的“为政”的问题,放在今天可以说是政治问题,就是如何治理国家。儒学认为政治的根本在于人,具体是处理各类人以及各类人组成的团体之间的关系,更认为这也是治理国家的关键。“为政九经”讲的即是如何处理一个国家或一个组织中九大类人群的关系;也是运营一个国家或一个组织必有的九类大事。包括:君王、贤能、亲人、大臣、群臣、庶民、百工、远人、诸侯。如果以现在的企业类比,相当于董事长或CEO、师傅导师专家外脑、血缘至亲及创业兄弟、高管、中层管理者、基层员工、技术人员、尚未有固定单位的各方各类朋友或人才,以及同行或其它行业企业公司的一把手。所以,对于今天的各类组织,包括企业或非盈利性的团体等等,都很有借鉴意义。

要真正全面理解并运用“为政九经”,先要认识支撑它的理论依据,就是人道是什么。这甚至比“为政九经”本身还重要。

我们在《奸臣蔡京惹的祸》一期中讲过船山先生认为“有治人,无治法”,其实也是这个意思。或者这么说,再好的制度法典,实施的人不对也能用歪了;再坏的制度法典,也能被对的人最终纠正过来。坏的制度确实能将好人带坏了,但它首先是由不对的人制定,再者执行者也不对;反之,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向好,也是因为制定者及执行者都是对的人,更关键的是坏人也存有好的本性。

那与为政相关的人的本性是什么?又如何培养好的人、对的人?

君王、贤能、亲朋、大臣、群臣、庶民、百工、远人、诸侯等九类人群,基本囊括了所有类型的组织中人员的基础角色以及基本层级。“为政九经”逐一给出了对九者应该做什么的原则、以及如何做。这也是文武二王,记录在木板竹简上的制度、政策、法令中最重要的内容。我们就逐一地聊一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