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区别有哪些

 橙色心情79 2019-11-20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诊断糖尿病时的2个指标,也是糖尿病病情控制的监测指标。

  空腹血糖主要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保证人体的正常活动。空腹血糖的控制多受肝脏调节,如果出现血糖过低,肝脏就会把储存的肝糖原释放到血液中去,确保血糖稳定。但肝脏储存的肝糖原是有限的,为保证生命活动的需要,人还必需从饮食中摄入更多的糖类。摄入的食物很快被吸收,形成快速的血糖升高,我们称之为餐后血糖。由此可见,平时监测的餐后血糖值应包含着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的水平,受人体生理调节影响。人们一般在晚上19:00左右晚餐,次日7:00才会用早餐,期间一般都不再进食。而这12h内,人体就会把3餐摄入的糖类等基本消耗完,次日早晨7:00应该是血糖较低的时间段,但人体为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会分泌促使早餐后血糖升高的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糖受到激素影响达到正常水平后,同样受生理性因素的影响,使血糖不再升高。

  正因为这一机制,只测空腹血糖在诊断糖尿病时,指标不敏感,但准确度较强。也就是说,单纯依靠空腹血糖指标诊断糖尿病,会遗漏一部分糖尿病患者,但一旦监测的空腹血糖值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往往确诊率比较高。民众提示餐后血糖则相反,诊断糖尿病更为敏感,采用餐后血糖指标可以使更多的糖耐量损害(IGF)和糖尿病患者及时得到诊断。

  如果空腹血糖的水平高,餐后血糖的水平也会相对升高。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的高低,受糖尿病治疗和控制状况的影响。如饮食不控制、无运动或运动量过小、用药量低,空腹血糖会升高;而过分控制饮食、运动量过大、用药量过大会引起低血糖,随之再出现低血糖后的高血糖。餐后血糖的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随空腹血糖变化而变化,空腹血糖水平直接影响到餐后血糖水平和升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