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各亲其亲、长其长,则天下平的管理思考

 QDLF888 2019-11-20

      人各亲其亲、长其长,则天下平”出自《孟子·离娄下》。 从这句话可以从伦理的角度,按照长幼尊卑推出社会和谐的秩序。进而也是导致现代社会讲人情、讲关系的根本所在。

    我们在对这句话考察的过程中,必须还原这句话产生的社会基础:当时的社会是以血缘族群为组织形式的社会。就算现在也有 张家庄、李家庄等全村基本一个姓,大家都可以排序为一个祖宗。这种有血缘纽带的组合,不讲人情、不搞关系,很难生存,熟人社会也正因为如此,大家彼此相互了解、相互帮助,会导致关系比较融洽,意外事故出现的也比较少。因此该论述非常适合熟人社会。

    也就是说,从孟子的人性本善推导出的这种长幼尊卑秩序,对社会的稳定与族群的和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进而也很有价值。  

      但,当下的社会是大一统的社会,尤其是城市化加快以后,血缘关系在地里范围内失去了保障,村民变成市民,邻里几乎来自四面八方,人与人之间都是陌生的组合,没有血缘关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人各亲其亲、长其长,则天下平”的理念便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但另一方面,由这种关系延伸的讲人情、分亲疏、进而形成小圈子的文化依然存在,尤其在人多的大单位,不讲人情、不搞关系似乎寸步难行。但这明显对企业管理或单位的行政管理造成困扰。

      商品经济社会需要我们重新理清适合这种经济形态的管理制度,而不是一味的无差别的继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