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井盖的特点是承重大,重量轻。一般都是重量越大,承重才可以越大。轻了怎么还能保证承重呢?这就给配料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重量上的损失一定要用良好的材质补充。开始时选择的化学成分是C3.6-3.9,SI2.6-3.0,MN<0.3,P<0.07,S<0.015,微量的MG和RE.按照这个成分做出的产品承重合格。可是想要做到更好,这个成分的范围还是有些大。要是想把夹渣,气孔,石墨漂浮控制到最小,化学成分必须还要进一步的精确。对比多炉次的产品发现C当量在4.55时,铁水的氧化渣少,流动性好,对补缩也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经过二次孕育的铁水球化的级别也特别高。 最后我把井盖的配料生产确定为:1.选用优质的Q12-Q14生铁,MN含量要低于0.3,P含量低于0.07. 2.冲天炉后炉的投料要准确,所有的原材料都要经过精确的称量。 3.原铁水的出炉温度要保证在1400度以上,但不要超过1500度。温度太高,会造成球化剂的过早起爆。 4.球化包烘干要充分,加料时依次放入球化剂,硅粒,覆盖剂,小苏打。 5.由于冲天炉的温度波动大,要根据出铁的温度及时调整加入料的紧实度。总的原则是出铁接近完成时球化剂起爆。出铁要尽可能一次完成,扒渣也要尽可能快,保证为后续的浇注提供更多的时间,避免球化衰退。 6.出铁要精确,尽量控制在上下5%。 用上述方法连续生产三个月,其中未出现球化不良。总之球铁要做好,原材料很关键,配料时各个点上的管理最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