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制造业中以汽车、工程机械、航空、航天和船舶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已越来越重视数字化工厂的建设。 数字化工厂借助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通过集成、仿真、分析和控制等手段,可为制造型企业的制造和生产全过程提供全面管控的整体解决方案。 智能制造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其三大要素,其中数字化是基础,要求产品模型化、资源模型化和过程可视化,不难发现其本质是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实现模型驱动需求、设计、制造、生产、验证及服务全过程。 图1 数字化工厂在PLM范畴下的定位 在PLM视角下,数字化工厂有三大内涵,分别为:
01、 数字化工厂实现架构 1. 技术体系框架 根据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要求,数字化工厂技术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顶层T1框内描述的为数字化工厂管控技术体系,T2框代表数字化工厂实现的通用技术体系,T3框代表数字化工厂应用技术体系,T4框代表数字化工厂的一般业务过程体系,T5框表示数字化工厂的基础能力体系。 ( 1 ) 管控技术体系,主要包含:
( 2 ) 通用技术体系,主要包含:
( 3 ) 应用技术体系,主要有:
( 4 ) 业务过程体系,数字化工厂的业务过程一般有:
图2 数字化工厂技术体系框架 ( 5 ) 基础能力体系,主要包含数字化工厂的流程、 工具、 方法、 数据、资源、知识管理和分析,并通过集成形成的数字化工厂环境。 2. 信息系统实现 按照数字化工厂确立的技术体系框架,根据其业务过程, 总体上数字化工厂的应用架构如图3所示,总体上可以分为六大部分,分别为数字化制造过程管理、数字化工艺规划、数字化工艺/装设计与仿真、生产系统设计与仿真验证、资源体系管理及基于ERP/MES的智能分析和决策。 因此,数字化工厂平台的组成架构如图4所示。系统分为基础层、数据层、功能层、应用层、展现层及用户层,共六个层次。其中应用层的搭建按照应用架构进行展开。 图3 数字化工厂应用架构 图4 数字化工厂系统组成架构 数字化工厂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企业在构建过程建议以系统工程方法论为指导,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状态,设计好数字化工厂的蓝图和评估评价体系,进行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 另外,随着计算机、网络、数据挖掘及智能化装备等技术不断地飞速发展,在未来数字化工厂建设过程也将根据企业需要,有步骤地融合相匹配的先进技术。 |
|
来自: blackhappy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