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暖经穴治疗胃病

 天使阿真 2019-11-21

胃痛、导致胃痛的原因很多,包括工作过度紧张,食无定时,吃饱后马上工作或运动,饮酒过多,吃辣过度,经常进食难消化的食物等。艾灸主要是通过艾条作用于特定穴位,借用其所产生的温热感来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那么胃痛艾灸哪里效果最好呢?

 

一、病因

 

●病邪入胃

外感寒湿热诸邪,侵犯于胃,都可致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其中尤以寒邪为多,此前咱们也有文章介绍过这点。

 

●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过饥过饱,损伤脾胃,胃气壅滞,不通则痛,这是最常见的情况,尤其是各种节假欢庆之时高发。

 

●情志不畅

忧思恼怒,伤肝损脾,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气阻滞,均致胃失和降,而引发胃痛,所以要注意控制情绪。

 

●脾虚犯胃

脾胃是对兄弟,同为仓禀之官,主受纳运化水谷,若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机不畅或中阳不足,中焦虚寒,失其温阳而发胃痛。

 

二、艾灸取穴

 

1、中脘穴

中脘穴归属任脉,是胃的募穴,即胃的经气聚合的地方。艾灸此穴可以和胃、通腑、降气,使胃腑顺畅。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当脐中上 4 寸)。

 

2、足三里穴

足三里归属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合穴,有生发胃气、燥化脾湿、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足三里穴配中脘穴、内关穴,具有和胃降逆、宽中利气的作用,主治胃脘痛。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 3 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3、天枢穴

天枢穴归属足阳明胃经,是接通腹部上下气机的重要穴位,能治疗肠病也能治疗胃病,主治便秘、腹泻、腹痛、虚损劳弱等。位于中腹部,肚脐左右两侧 2 寸(三指宽处)。

 

4、内关穴

内关穴归属手厥阴心包经,能宁心安神、强心和胃、理气止痛,主要治疗胃心痛。平时没事按一按/灸一灸这个穴位,可以很好的保养胃,对胃的气血流畅有帮助。适用于一生气就疼、一着急就疼的这种胃疼,能够起到宽胸理气、和胃止痛的作用。位于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

(这个穴位在晕车时最常用,因为恶心想吐就是胃的反映,所以晕车时可以掐内关。)

 

5、关元穴

关元穴归属任脉,是一个强身健体的强壮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很多人胃不好是因为脾胃虚寒,就是阳气不足,无法帮助脾胃去运化、去活动。艾灸此穴可以助阳气,增强人体抵抗力。

 

注意:

艾灸要分阴阳一样,调理胃痛最好还是要会分辨虚实寒热!胃痛的实症多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虚症的疼痛多为徐缓,痛处不定,喜按。遇寒则痛的不行,得温则痛减,为寒证;胃脘灼痛,痛的很急迫,遇热则痛不行,得寒则痛减,为热证。

三、艾灸方法

1、寒邪犯胃症

取穴及操作:主穴取中脘穴,配易关元穴施灸,用清艾绒制之艾炷直接置于穴位处,待燃脂1/3时,易炷再燃,一般灸7-10壮。

功效: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2、肝郁气滞症

取穴及操作:取双侧膏肓穴,厥阴俞,左侧足三里,膻中等穴位,分2日施灸,每次5穴(自上而下,先背后腹),每穴灸3炷,灸炷如半粒枣核大,按瘢痕灸法施灸,施灸的同时用手轻轻拍击按摩周围皮肤,以减轻疼痛,待灸火自灭后再连续灸第2,3炷。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3、胃热炽盛症

取穴及操作:取中皖,足三里,内关三个穴位,上述穴位分2日施灸,每穴灸3炷。

功效:清热止痛,降逆通便。

4、暑湿犯胃症

取穴及操作:取足三里,中皖,胃俞,脾俞,按艾炷灸法常规操作,每穴灸5-7壮,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功效:解暑和胃,化湿止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