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重在平衡

 悟道谈风水 2019-11-21
人体是个平衡器,骨骼的屈和伸;肺呼气与吸气;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肝脏的合成与分解......只有这些器官相互平衡协调,才能统一人体机能,维持人体生命的存在。
《黄帝内经》在讲到“阴平阳秘”的时候也明确指出:“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这就是说:“阴阳调和的关键在于阳气必须致密地、牢固地护卫在外,形成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良好生理状态即无病。”
一旦阴阳平衡被打破,那么自然界大环境的季节紊乱、寒热温凉的规律颠倒无序,必然影响到人体阴阳失常,致使气血运行不畅、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而百病丛生。
因此,“生命在于平衡”,失衡就会生病。在人们创造的诸多促进机体自愈力的方法中,平衡是最佳选择,我们必须从环境、动静、饮食和心理四个方面来做好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

环境平衡

《内经》曰:“处天地之和,从八方之理。”这就是说人类要安然平和地生活在大自然阴阳天地之间,必须要顺应自然界季节、气候、风雨等变化规律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饮食休息,以及锻炼等方方面面的活动,这就如同“寒加衣服、饿进食”一样,是不可忽视的生活规律,必须遵守照办。

动静平衡

《内经》曰:“形劳而不倦。”这就是说,人要参加劳动和运动,但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个体情况掌握好一个“度”。这是一个科学的“因人而宜”的辩证论点。
劳动或运动可以锻炼筋骨、强身健体,但过分且无限制的劳动运动,则会导致体力透支、形成病痛、有损健康。所以要做到劳逸结合,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动静平衡”,才能有益健康。

饮食平衡

《内经》曰:“饮食有节,谨和五味”、“气血以流,腠理以密”、“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就是说:饮食要有规律,要“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因病而宜”地进行不同人、不同时段、不同情况下的调节进食。
另外要做到五味调和、不可偏食,才能使人气血流畅、营卫固守、健康快乐地生活每一天,若能一直遵守这些饮食营养的养生法自然有望享受天赋的长寿!

心理平衡

《内经》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谈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就是说:当出现违反时令季节规律的气候时,必须及时回避。在情绪上,要保持安定洁净、恬淡虚无,不妄想、不贪欲、不攀比、不羡慕。
这就提示人们,除了预防外因致病之外,也应预防内因致病。维护好心理健康,也是重要的养生法则。
自然界的万物是靠平衡维系的,有了这个平衡的法则,才得天很长、地很久。人的健康也是靠平衡掌握的,形神合一,精神内守,和谐平衡,才能健康愉悦、益寿延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