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学科立体阅读”打造没有围墙的阅读世界

 叶老师YP 2019-11-21

  2016年11月,倍受期盼的凯瑞小学两校“阳光学习节”如期举行。在“学生展示版块”中北校区一年级的“表演说唱《弟子规》”,孩子们声音洪亮、自然流畅,表演惟妙惟肖;二年级的立体字制作“论语”作品在一楼大厅展出的时候,引起全校轰动,金色古韵立体字小古文成为文化走廊内最美的风景;三年级的“吟诵小古文”,字正腔圆,平仄有序;四年级的“思乡古诗”,孩子们唱和出一股淡淡的乡愁;更有五年级“古代诗词里的数学之美”,让孩子们体会了不一样的数学,不一样的美!

  看着这个学习节上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老师们不无感悟,他们深知,发生在孩子们身上令人惊喜的变化,都是缘于学校大力推行的全学科阅读,是书籍的力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海洋的大门,让他们如此多才多艺、智慧迸发。

  2016年初,张店凯瑞小学确定了实施“小学段全学科阅读”项目。他们立足全学科,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分单学科、分年级制定阅读方案。在此基础上,学校整合学科知识,确立阅读目标:将各学科的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明确学科教学目标,并且分两层来达成,第一层是课程要求的教学目标,第二层是通过学生的阅读所提升的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度和理解力,并进一步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积累。学校通过构建重文本而又超文本的课程新理念,形成了开发而有活力的教学新机制。

  打破壁垒 实现多学科融合

  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融合的做法,推动了教师思想上的巨大转变,实现了各学科老师的携手共进。过去一年级老师上品德课“红领巾”一版块时,往往囿于内容枯燥、形式简单的说教课堂,引不起学生兴趣;现在在全学科理念的引领下,还是这一板块内容,则变成了各学科的大合唱,课堂变成了展示各个学科魅力的大舞台。如有关少先队知识的内容,本部语文老师组织“走进鲜活的小英雄人物”活动,并通过讲红色故事朗诵红领巾儿歌,增加同学们的感受;美术老师则举办“我的红领巾梦”绘画展,用绘画剪贴的形式表现出对红领巾的热爱;数学老师围绕“有趣的三角形宝宝”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又是一个三角形,为了让数学活动与动手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拼一拼,剪一剪,粘一粘的操作,孩子们能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将三角形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物体。体育老师还举行“星火传递”——让“红领巾”传递“正能量”的接力跑活动,在充满趣味的接力赛中,不仅锻炼了学生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还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凝聚力;音乐课老师带领学生学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学唱革命歌曲,学生用歌唱的方式表达了对少先队的向往,热爱之情。

  学科内多种教学方式、多种知识的融入也丰富了学生的素养。五年级美术教师结合教材“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启发学生用阅读进行学科探究。老师为学生们购买了书籍《草衣的胜利——齐白石》,该书展现了齐白石在绘画、篆刻、诗文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及特点。作为五年级的学生,需要理解的不仅是齐白石的生平简介,更要理解贯穿其一生的主线——勤奋刻苦的学习、逆境中永不言弃的坚持以及成功背后艰辛的付出。课堂上老师精心引领,孩子们则通过阅读书籍和网络搜索,发现了许许多多齐白石作画的小故事。当然,除了故事之外,老师还和学生探讨了齐白石的绘画技巧——点、线、面的结合。画面中蝌蚪(点)、溪流(线)、岩石(面)的巧妙配合,使画面构图十分合理,所以孩子们都猜这也有可能是白石老人不用青蛙而用蝌蚪的另外一个原因吧。

  引水入塘 弥合课内与课外鸿沟

  在立足课堂这一主阵地的同时,张店凯瑞小学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做好课内外阅读、实践的有效连接,引“水”入“塘”,使学生汲取丰富的营养,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构建起学生课内外阅读、实践的良好“生态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五单元《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等这几篇课文都是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高洁老师在教授这个单元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走近文化先贤”,让孩子们主动了解了李清照、蒲松龄等文化先贤和他的作品;“实践传统节日”,让孩子们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并付诸行动传承优良传统;利用演讲时间他们进行了“中国神话故事会”;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老师还指导孩子们进行资料整理,进行了“传统文化版报展”,每个孩子从“戏剧、皮影戏、剪纸、风筝、陶瓷”等专题中选择一个做一期手抄报,每个班的宣传小组有代表性地设计了一期传统文化黑板报;最后把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写了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习作等。  

  以课本为原点开展全学科阅读,再由课内导向课外,进行扩充式阅读,大大增进了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在文言文阅读这一环节,四年级语文老师利用早读和选修课时间进行《大学》和《小古文》的学习,主要是采用朗读——理解——背诵三步走的做法,加以改写、仿写、续写增加趣味,提高能力。在学期末,他们还要进行考级、小古文诵读展示和学习成果展示,让阅读有评价、有结果。

  通过自由阅读和集体阅读相结合的扩充式课外阅读,两线并进,实现了由课内到课外链接延伸的“立体阅读”,架起了语文课程和课外阅读的“彩虹桥”,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为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起到了很好地辅助作用。

  能编会演 在整合课程中形成特色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在推进全学科阅读的过程中,凯瑞小学通过在课内让学生讲、编、演环节,用多把尺子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五年级数学组给学生推荐阅读杨红樱的《马小跳玩数学》和《数学读本》。这两本书可读性很强,与课本知识结合也非常紧密。老师们按照知识点找出相应的阅读内容,制定好阅读计划,通过开设“开讲啦”这个小活动定时让学生讲数学故事。比如,在学习完《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学生会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述《分数的起源》的故事。讲数学故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好ppt給大家展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和同学们积极互动,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模样。

  在阅读、讲数学故事的基础上,老师们鼓励学生结合课本上的知识点,对知识进行创编。描写语言不限,可以用画图、列表、文字等形式描述。创编的形式不限制,可以故事性描述,也可以故事性+解题密码形式。本学期,孩子们围绕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分数的意义这些知识点,分别创编了《方程系列》、《多边形面积系列》、《分数的意义》系列10本自己的故事书。他们还给书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名字《我们一起玩数学》。每一本书给它设计出美丽的封面,后面还附有家长留言区。为了让孩子的智慧在阅读交流中碰撞,采取读书漂流的方式,分组让孩子阅读自己的作品,学生们非常感兴趣。透过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小故事,你真的会感觉到孩子的身上有无限的潜能和创造力。

  不单会讲、会编,老师们还鼓励学生用表演的方式来学习书序。比如在学习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时,孩子们创编出“长度单位辩论会”这个数学情景剧,通过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让小演员在自我介绍中产生辩论,比较大小,从而在充满童趣的气氛中让学生理清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避免死记硬背。在学习完“多边形的面积”一单元时,孩子们创编了“多边形面积的故事”,让孩子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从它的特征、性质、到面积公式的推理过程,到在生活中的应用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表演。孩子们自制出头饰和服装,分小组展示。在表演过程中让学生回顾转换思想的运用,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段全学科阅读”项目实施以来,对凯瑞小学的每一名学生的改变是全方位的。现在一二年级孩子每年阅读量达到100至200万字之间,二三年级每年达到200至300万字之间,四五年级达到300至500万字之间,有的阅读量大的孩子可以每年达到1000万字以上。全学科阅读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热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还让学生们学会了分享与合作。

  对老师而言,全学科阅读帮助老师们整合课程资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刘娟老师剪纸教学和四大名著相结合,形成人物剪纸系列课程;辛丽老师“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特色课程”突出主题阅读;李洁老师“基于汉字背景下的写字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会写字,更要求学生理解这个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宋晓叶、毕淑燕老师的“全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拓展”师从张宏伟老师,尝试把数学阅读和戏剧相结合,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数学舞台。

  对家长而言,全学科阅读提高了家长的参与意识,孩子的读书热情带动了家长读书的积极性,促进了书香家庭建设。学校通过“我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活动,融合了亲子关系,增进了家庭成员的和睦交往。(淄博日报 刘义文 通讯员 毕淑燕 齐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