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懂高考物理改革方向,再努力也没用!

 昵称4013499 2019-11-22

​转自:爸妈指导 ,作者:社群运营中心,配图源于网络,如侵立删

2020年6月,北京将迎来新高考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也是等级赋分第一次在北京施行。新高考后,北京的物理试卷结构将会发生变化,命题思路方向也会相应有所调整。

新课标下物理学科的培养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方向,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

对此很多同学会有疑惑:

一、高考试题中如何考查以上的几个维度?

二、面对这些新名词,我该如何复习?

接下来我会以北京市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为依托,解读新高考改革物理命题方向,并针对具体的方向给予大家复习建议。

No.1

考察科学推理论证能力

近几年北京高考试题中,推理论证类题目大行其道,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2019年北京高考

推导电容器储能表达式

2018年北京高考

利用电动势定义证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除此之外还有:

推导电路中最大功率的条件【2018】;

推导电场强度决定式【2018】;

分析说明如何利用伽利略“斜面实验”检验小球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变化【2018】;

说明洛伦兹力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2017】等等。

溯本求源,探究知识的本质是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推理论证能力是一个人走进社会必备的能力,更是现代网络信息化社会急需的一种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的缺失会让社会中出现更多“人云亦云”的现象,整个社会会被舆论所导向。这类能力的培养在物理学科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因为物理就是在实验、推理、证据、解释、论证中建立起来。

复习建议

在复习时,各位同学需要多问为什么,对于任何知识不要死记硬背,思考结论背后的推理论证过程。具体来说,大家需要关注以下几类问题:

1.常见公式的推导

课本中公式:万有引力公式、电势能公式、焦耳定律公式;

考题中公式:如空气阻力公式,引力势能公式。

2.重要二级结论的推导

如产热Q=fx相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论证等。

3.实验中的推理论证

如伏安法测电阻中“大内小外”的原因,分压电路选小滑变的原因等。

4.宏微观本质的推理论证

这类题目在电磁学中较多,如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宏微观本质、电阻产生的微观原理、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微观产生原理等。

No.2

关注大概念的考察

大概念即包摄水平较高的物理概念,可以理解为学科知识的上位知识。

2016年北京高考

电势和势

学生在做题时需要将所学知识归纳为上位知识,然后再对其下位知识进行运用。在2016年23题(3)问,学生需要从“电势”上升到“势”然后再下降到“重力势”进行类比分析。

考察这些概念的目的是学生在平时物理学习时具有宏观视角,了解概念与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将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提炼升华形成物理观念,这种上位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走上社会时进行宏观决策。

复习建议

1.梳理思维导图

复习完每章后,强烈建议同学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本章脉络,这样一方面容易找到自己复习的薄弱关节,另外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家在脑海中形成“物理地图”,熟悉概念与概念、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

在做题考题遇到没有思路时,“物理地图”可以轻松地帮你找到合适的路径,就好比有经验的司机会在堵车时找到合适的路线。

上为样图,清晰版可与老师沟通获取

2.多做概念思想总结

物理学科前后知识联系非常紧密,多做总结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前后知识,也容易培养大概念的认识。

比如合成与分解是一个典型的物理思想,可以总结一个“合成与分解专题”,包含:

(1)力的合成与分解:基本的平衡和非平衡态正交分解、摩擦角(自锁现象);

(2)速度/动量的合成与分解:小船过河、关联速度、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单方向运动(简谐振动);

(3)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二定律中分解加速度问题、电场中等效重力问题;

(4)场强的合成与分解:场强的叠加问题、匀强电场求场强也可以用此类方法;

(5)磁感应强度的合成与分解:电流产生磁场叠加。

如果我们能将所有的合成与分解思想总结在一起,我们对合成与分解的思想认识就会更加深刻,我们可以更好地找到知识概念方法思想间彼此的关机,更好的建立“物理地图”。

No.3

注重新情景的融合

考察学生在创新复杂情景下,是否能将新情景转化为旧知识,这种考察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信息提取、知识迁移、物理建模、类比的思维方式,要打破思维定势、活学活用。

2019年北京高考

基本物理量的定义

2018年北京高考

落体偏东现象

高考是具有导向性的指挥棒,这些新情景会以生活情景或科技热点为依托,它会指引学生和教学工作者对于生活现象、科技热点的关注。比如2018年考查「中国天眼」后,社会有很多人关注南仁东教授,2016年考察光镊效应,更多人开始关注诺贝尔奖。

复习建议

1.平时做题中的新情景类题目

通过此类题目,找到物理知识在情景中的体现,训练信息提取、知识迁移的能力。切忌因为题目太长就放弃思考,此类题目相对较少,大家遇到后要好好珍惜。

2.关注生活科技热点

在复习休息的间隙,多思考生活科技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原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关注新闻或物理类公众号,读一些此类文章,但不要占用太长时间影响复习节奏。

以上就是我根据北京高考命题方向,给予各位同学的复习建议,祝大家都能取得理想成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