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阅读答题技巧到作文写作应用,我们一起实践“读写体系”

 昵称32901809 2019-11-22

读写体系,一般指从阅读的“读”开始,初读、精读、分析、总结之后,阅读题基本上可以较好的完成,然后再把阅读的答题技巧“迁移”到作文写作中,最后完整地写一篇作文,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从阅读答题技巧到作文写作应用,我们一起实践“读写体系”

那我们就先从阅读开始吧......

2018-2019年初中语文河北中考联考试卷【5】

二、现代文阅读,《爱,从头开始》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年来,我俩一直聚少离多,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数,母女感情也一直不温不火,在外人眼里我们更像是远房亲戚。每当你想向我倾诉这些年的沧桑与曲折、无奈与绝望,我总会设法转移话题,不是不想听,而是怕听了之后会轻易原谅你当年无情地抛夫弃女、离家出走的事实。

依稀记得五岁那年某个炎热的中午,我吵着要吃冰棍,你换好衣服说去街上给我买,结果一去不复返。那一年,父亲为了找你,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只要听说哪里有你的消息,他就会立即带上我前往那个城市。

......

你临走前的那个晚上,我抱着枕头来到你的房间,轻声说:“妈,今晚想和你睡。”那一夜,你带我重温了许多我小时候的趣事,以及二十年来你在外漂泊的辛酸。这一次我不仅没有排斥这个话题,还听得很投入,甚至破天荒地撒起娇来,让你多讲一些。就是在那个夜晚,我们像真正的母女了,我们之间隐形的墙消失了。在你即将上火车的那一刻,我紧紧抱住你,哽咽着说:“妈,谢谢你来看我,我永远爱你。”

爱一个人比恨一个人轻松、幸福。这二十年里,我一直带着对你的怨恨辛苦地生活着。但从今往后,我想我会很幸福。妈妈,让我们从头开始吧!

8.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说说第①段的作用。

答案:内容上,概述“我”与妈妈的情感关系,强调“我”内心的态度;结构上,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叙述,与结尾相照应。

阅读题——首段作用答题技巧简述:

一般分为内容作用和结构作用具体如下。

内容作用:运用了什么写法、写出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人物的什么心理品质、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进一步写出了什么主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耐人寻味、引发读者深思。

结构作用:照应标题、点明中心、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接下来就让我们把阅读中首段作用答题技巧迁移到作文写作中......

从阅读答题技巧到作文写作应用,我们一起实践“读写体系”

作文还是之前写过的半命题作文“____________少年”

范例是小崔同学写的《懵懂少年》的首段。

首段内容: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烦恼,尤其是少年时期。而中学生的我就是这懵懂的少年。

首段解析:初读小崔同学的首段,两句内容上没有连贯性,表意不明确。

根据“读写体系”,从首段作用答题技巧看小崔同学的首段内容上太空洞,没有什么写作手法,没有景物描写,没有设置悬念,不能吸引读者,总体感觉太平淡。从判卷角度看,作文基本上在40分以下。结构上,照应标题,但是没有突出中心,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

引导小崔同学首段答题技巧的知识迁移:

1、结构上,小崔同学意识到写作中首段必须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或为下位做铺垫、渲染气氛。(因为她认为结构作用能第一时间看出来)

2、内容上,小崔同学意识到写作中应该来点景物描写,因为看好的文章经常首段写的很美,而且自己比较喜欢美的感觉,还可以渲染一下气氛,写法上来点比喻吧,别的就想不起来了。

按照小崔同学理解的知识迁移进一步引导修改首段内容:

1、从内容作用可以先来一个景物描写,渲染一下气氛,那“懵懂少年”从景物描写上怎么渲染呢,或者说什么样子的景物能有懵懂的感觉,小崔同学被这一连串问题问住了。

2、景物描写,写环境、写天气、写具体景物,例如初一学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悲凉、萧瑟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孤寂、思乡的情感。那“懵懂”呢,小崔同学想法很直接,先想秋天,可是更多是丰收或者萧瑟,然后就是“春、夏、冬”,好像春有点懵懂感觉,万物复苏,新生命降临,有点贴切,而且朱自清的《春》正好可以借鉴。

3、但是内容上除了渲染气氛之外,写法得来个比喻。春天万物复苏,但是小崔同学认为春天范围太大怎么比喻?

4、进一步引导,联想春天的特定景物,而且古人有很多关于春的诗歌,里面有很多景物,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风”。

从阅读答题技巧到作文写作应用,我们一起实践“读写体系”

5、小崔同学选择的是柳树,这句诗词也是她从小就会的,之后小崔同学写出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风。”春天万物复苏,柳树随风摇摆,感受新生命的到来,面对这焕然一新的“春天”,她居然有点羞涩、害怕,但又想感受这美丽而温暖的春天。我面对这未知的初中生活也懵懂了。

6、再次分析首段,还是前部分和最后一句内容联系不上,需要一个过渡;景物描写有了,比喻不明确,而且就算比喻成柳树与内容也不太恰当,建议思考柳树,新生命、初长成是不是柳树身上长出的嫩芽更合适,什么颜色呢,浅黄色,可以说成是鹅黄般的柳芽,那就把自己比喻成柳芽,那说完了景物就该直接比喻,“而我......”;以上只是内容作用,结构上也不明显,应该体现一下我也有点不知所措,但是又想融入其中,实现点明中心,为下文做出铺垫;文章围绕“懵懂”而写,中心则是最终实现自己的成长。

7、小崔同学二次修改之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风。”春天万物复苏,在柳树随风摇摆中鹅黄般的柳芽悄悄冒出头,看着一切都那么新鲜,她有点羞涩,却希望随春风而动,能独立长成婀娜多姿的少女。而我就像这柳芽,面对全新的初中生活,我也想融入其中,也想......

8、内容上渲染了气氛、用了比喻;结构上点明了中心、为下文做了铺垫。

首段作用的答题技巧迁移到写作中的范例讲解结束了,崔同学拿以前写的作文首段与之做对比,感触颇深,不知道其他同学学会了吗?

从阅读答题技巧到作文写作应用,我们一起实践“读写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