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龙就是龙袍?错,只有满足全部十二个条件才能称为“龙袍”

 思明居士 2019-11-22

中国历史上朝代众多,帝王的龙袍可不一定是黄色的,也不是所有有龙的黄色衣服都能是龙袍。

因为很多清朝宫廷剧给大家印象,皇帝的龙袍经常是一条大龙在胸口,两袖、后背几条飞龙,就令大家误以为黄袍上面只要有龙外加些祥云,便是皇帝的龙袍了。其实不然,皇帝的龙袍必备图案除了龙之外,还有得有这十二个图案才能称得上龙袍。

有龙就是龙袍?错,只有满足全部十二个条件才能称为“龙袍”

这十二个图案是什么呢?就是下面这幅图上的内容啦。

有龙就是龙袍?错,只有满足全部十二个条件才能称为“龙袍”

在中国古代,这十二个图案是古代帝王和高级官员礼服上的必备图。其意义包含了帝王的至善至美的帝德,象征着皇帝是大地的主宰。

根据《尚书》的《虞书·益稷》篇中记载:“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即绘),宗彝、藻、火、粉米、黻、黼、絺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这说明周代以前就已经使用十二章纹,并且一经出现就成为最高统治者的权利象征,具有政治意义。所以,之后各代帝王不管礼服是不是黄色,都得有十二章纹,不过排布上的区别而已。

那么,我们来讲讲这十二章纹各自的意义。

日:太阳纹里通常有金乌,一般来说太阳纹会绣在左肩。

月:月亮纹里通常有白兔和蟾蜍,常常出现在右肩。

星:各小圆圈连起来组成星宿,象征皇恩浩大,普照四方。

山:群山象征帝王举止稳重,能够治理四方的水土。

龙:这个元素,大家都懂。象征着帝王善于变通,审时度势,恩泽万民。

华虫:一般来说是一只雉鸡,华丽的羽毛象征着皇帝文采好。也有花和鸡都有的情况。

宗彝:通常为一对尊,一只尊是长尾猿,一只尊是老虎,因为传说这两样动物都是忠孝的,所以就放了这两样动物。

有龙就是龙袍?错,只有满足全部十二个条件才能称为“龙袍”

藻:水草纹,象征着皇帝的冰清玉洁的平行。

火:火焰花纹,象征着皇帝处理政务时光明磊落的作风。

粉米:就是白米。指的是白米滋养万民, 象征皇帝重视农桑。

黼 fǔ :斧头的样子,一半黑,一半白,象征着帝王果断干练。

黻fú:“亚”一样的花纹,或者是两个“己”花纹相背。象征着帝王明辨是非,背恶向善。

只有十二章纹元素都有,才是真正的龙袍,不然那都是假龙袍。当然,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时的那款属于特殊情况,一回开封可就得立马“上新”了。

《尚书》中就说到过十二章纹,而真正立下规矩的时候是在中国的东汉时期。在东汉的时候,皇帝的龙袍是十二章纹,王公就是九章纹,公卿是七章纹。从南北朝,到隋唐,章纹的规范越来越细致,基本规则就是章纹越多,级别越高。到了宋朝,龙袍的衣有七章,裳有五章,加起来还是十二章。皇太子仍然是九章,但九卿就是五章了。

明朝的时候还有五个章纹的衮衣,用来赠给外邦的,比如说,当年的朝鲜就拿到过衮衣。

到了清朝,十二章纹是有的,就是龙大一点,其他的面积小很多。

后来,袁世凯要当皇帝,做的龙袍上面也有十二章纹。

有龙就是龙袍?错,只有满足全部十二个条件才能称为“龙袍”

不管皇帝是不是明君,十二章纹都有自身的寓意,所以说对皇帝来说仪式感还是很必要的嘛。前面说到的朝鲜国,朝鲜王的衣服上也有章纹,不过是九章纹的,直到1897年10月12日,朝鲜王朝的第26代国王李熙(也就是朝鲜高宗)自称为皇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直接就把九章纹改成了十二章纹。可见,中国古代帝王的十二章纹的影响。

另一个受影响的是日本,42代日本天皇文武天皇(697年至707年在位)颁布的《大宝律令》中规定,天皇在正式场合著十二章冕服“衮龙御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