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值得反思!过半的小学生存在考试焦虑

 binghe1800 2019-11-22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发布一份权威研究,研究显示:国内少年儿童快乐成长指数平均得分为82.22分,其中考试成绩更好的学生,越容易快乐。

对于90%非「佼佼者」的00后孩子来说,他们的快乐程度,被大部分家长高估了。

从2005到2017年这13年里,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做了一项统计,结果表明:每逢期中、期末考试前后,孩子离家出走的比例远高于平时。

人们面对压力都有逃避的本能。

成年人的解决方式千万种,但对于不快乐又解决无门的孩子来说,往往会走向极端。

小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严峻事实。

01

为了搞清楚考试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研究人员曾对天津某小学785名学生进行测验,结果显示:只有45%的学生表示没有考试焦虑,过半数学生有考试焦虑的情况。

在接受测验的学生中,有28%的小学生有中度及以上考试焦虑。

其中,焦虑水平最高的年级分别是二、三、六年级。


除了六年级面临升学压力外,研究人员指出:二、三年级考试焦虑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对学习的不适应,更多是家长越来越高的期待带来的无形压力。

「考不好」三个字就像踏在学生的梦上,铁跟似的压力或轻或重,总会踏碎几个脆薄的梦。

02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说:越小的儿童越容易发生童年恐慌,这种恐慌是由成人社会的成功标签所制造的。

换句话说,孩子考试焦虑的根源——不是分数低,而是低分会让父母失望。

中国家长为什么这么重视分数?狂热追求考试成绩的背后,藏着一个认知——成绩好才有好前途,成绩差没前途。

因此,很多家长会直接把前途和每一场考试挂钩,情绪永远和成绩画等号,这种超强的控制欲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小欢喜》中的英子妈。

宋倩对英子的爱,到底有多令人窒息呢?

口头禅是“这都是为你好”、“我付出这么多,你要争气”,把自己全部的期望和压力都放在英子身上,以至于考第二名就忧心忡忡,不能接受。

现实中的“中国式妈妈”,虽然不像英子妈一样极端,但成绩绝对是一把不变的标尺。

(图片来源于朋友圈)

在很多孩子眼里,考好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而是为了让父母开心。

从什么时候起,考试成了孩子“取悦”父母的方式?


03

在《请回答,1988》中,德善爸爸有次主动在路上等她,父女俩有了一次畅谈,祝女儿生日快乐时,爸爸向德善表达了歉意。

接下来爸爸的这段话,让很多人为之动容:

“爸爸妈妈对不住你,是因为不知道对老大,要好好教导;对老二要好好关心;对老小要教他好好做人。

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所以,我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日本有句谚语:“孩子是父母的祖先”。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是孩子教会了父母如何快速成长。当我们关注孩子的学习时,更要提醒自己:做父母的,也需要学习。

孩子考试焦虑,给我们上了一课。

当孩子被成绩退步蒙上阴影、被考试逼到精神崩溃时,我们需要想一下:这是我们想要的吗?如何面对考试,才是最正确的态度?如何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04

考后的第一课,是如何看待考试成绩。

对这个问题,龙应台曾对儿子安德烈给出这样的答案。

她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分数排名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长对分数的看法。

考试已经结束,成绩只说明昨天,更重要的是家长把握住今天、规划明天。想要把握未来,就要把重点放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力”上。

解放学习力,家长一方面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多表扬、多启发,少批评、少代替;另一方面要让孩子在实践之中多体验,问问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孩子有了梦想、定了计划,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05

考后的第二课,是教会孩子正确看待失败。

1940年,英国和他的首相丘吉尔都在经历着共同的至暗时刻:法国沦陷了,捷克、波兰第一波就投降了,比利时午夜即将宣布投降,只有英伦三岛还在战斗。

面对已经投降的盟友,还有三十万被困在敦刻尔克的英军精锐,丘吉尔对全英人民发表了振奋人心的演讲。

演讲中他说了一句话,后来给多少黑暗中的人以希望: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最可贵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

对孩子而言,虽然没有致命的失败,但有比致命的失败更可怕的,是你的放弃和否定。

失败后被相信、被重新赋予机会去尝试,这对于每一个成长期的小孩来说,都是太重要的力量了。

如果孩子考了低分,我们要先在语言上给予安慰与鼓励,教育孩子只要尽力发挥了,就应“胜固言喜败亦欣”。这份信任和鼓励,是孩子继续前进的勇气的全部来源,是未来人生的最大养分。

然后再摸清情况,找到分数低的原因,是基础掌握不牢、还是方法不对、就是卷面不工整、还是时间未能合理分配等等。

学习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赛。当孩子一时跌倒了,请告诉孩子:没关系,爬起来再跑,来得及!

06

考后的第三课,是学会关注过程。

一位妈妈分享道:“儿子二年级时,语文只考了37分,班均分86分。我当时忍住内心的难受笑着对他说,你以后每次考试多5分,到六年级就可以考90分以上啦。”

“今年孩子上四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出分了,他考了89分!”

家长法则第一条: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永远是第一位的。

相比于孩子没有拿满分,家长更应该关心孩子在学习上是否养成了好习惯,孩子现在的学习是否卓有成效。在身体健康、心理阳光的前提下,家长再帮助和引导孩子争取更优秀的成绩,这才是对待分数的合理态度。



07


最近,有一封家长的信在网上传开,看完信后,我鼻子一酸。


信里讲到:“不要抱怨陪孩子写作业累人……总有一天,他自己会离开,头也不回……偶尔被他顶嘴,偶尔发火,河东狮吼的日子终将一去不复返。”


“你终将明白,孩子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快乐不是成绩,而是陪伴。



(图片来源于微博)

我们当然能理解:做家长的,谁不希望用现在的高标准严要求,换孩子一个美好的将来?

但生活不是考卷,没有标准答案。

孩子的未来,怎么可能只用一个数字就衡量得清楚呢?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

很多家长憧憬着孩子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却忘了享受陪他一起奔跑的快乐;很多家长以为孩子会感激自己,是因为长期的鞭策让孩子冲过了重点线。

却不知道,多年之后,孩子真正怀念的——


不是你让他冲过了高考的重点,而是在他跌倒的时候,你告诉他没关系,鼓励他重新站起来;是你站在身后默默鼓励他,做他的后盾,让他有勇气奋不顾身的向前冲。

在电影《等风来》中,王灿请大家去玩滑翔伞。

当程羽蒙背着伞站在悬崖边,问何时才能起飞时,王灿告诉她说:“无论你有多着急或者多害怕,我们现在都不能往前冲,冲出去也没有用,飞不起来的。”

“现在你只需要静静地,等风来。

培养孩子也是一样,孩子的人生无法复刻,没有人能知晓未来如何,努力了并不一定马上见收获。

这时候请不要着急,不要焦虑。

你需要做的,就是陪孩子踏踏实实的走好下一步,再下一步。

惟愿我们和孩子在生命旅程中,能全心地享受成长的意义,享受到成长的幸福,筑造属于自己的奇遇人生。


做孩子的陪伴者。

总会有风来的一天。

参考文献:
[1]青少年人格特征与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J]. 韩磊,王鹏,高峰强.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3)
[2]考试自我效能感是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中介变量[J]. 田宝,郭德俊.  心理科学. 2004(02)
[3]766名中小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J]. 陈世平.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5(06)
[4]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J]. 周勇,董奇.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4(03)
[5]同伴互评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一项基于大学英语写作的实证研究[J]. 吴育红.  山东外语教学. 2013(06)
[6]613名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与自主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J]. 单志艳.  中国特殊教育. 2007(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