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溥仪逊位时,大清王朝的12名铁帽子王,都是什么态度?

 花开无田 2019-11-22

铁帽子王,是指清代世袭罔替的王爵。它的形成十分曲折,自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建立后金,八旗旗主便由其嫡出子代善、皇太极、多尔衮等人和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济尔哈郎担当,而随着皇太极、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数朝的发展以及各个宗室的起伏定立,乾隆时期才确立了八大宗室王爵世袭罔替的制度。而在清朝末期时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也因为在稳固江山之中立下战功被擢升为铁帽子王。至此有清一朝,便存在着12位铁帽子王。而他们也都在朝堂之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当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以及慈禧太后治下的大清岌岌可危之时,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到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再到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的日渐加深,这一切也都在慢慢的将大清王朝推行灭亡。

最终,1912年,隆裕太后宣布谕旨宣统帝溥仪逊位。至此统治中国276年的大清王朝结束,而这种结局方式也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史上绝无仅有的。作为既得利益者,与清廷一脉的十二大铁帽子王,又有何态度呢?为何会甘心退出历史舞台?

其实,在当时的12位铁帽子王之中对于溥仪是否逊位的问题,也是有着严重分歧的。作为受益于清王朝的他们,最开始自然是坚决反对。

而这其中良弼、毓朗、溥伟(恭亲王奕訢的孙子,铁帽子王)、载涛、载泽、铁良等人为首的清朝皇族,更是为了阻止溥仪逊位,组建了宗社党。而另一位铁帽子王善耆更是拒绝在隆裕太后退位诏书上签字。

但是随着时局的进一步发展,袁世凯又手握大权,而段祺瑞更是声称要带兵攻打北京,也导致了12位铁帽子王中其他人的态度变得暧昧不清。

尤其是庆亲王奕劻便选择了要求溥仪逊位。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荣禄死后,他成为领班军机处大臣,继而连财政处、练兵处等都在他的辖下,集内外大权于一身。

但是虽然为铁帽子王,清朝勋贵,可惜的是手握大权的他却与袁世凯关系匪浅。在被袁世凯重金买通之后,更是多次为袁世凯通风报信,放虎归山,而在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又竭力启用袁世凯。

最终当辛亥革命愈演愈烈,大权又旁落袁世凯之手,这些曾经在满清王室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铁帽子王们还是迫于形势,接受了清帝逊位的条件,大清王朝也宣告结束。

参考资料:《清史稿》,民国,赵尔巽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