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证本草】白 芍

 逸农农 2019-11-23

【临证本草】白 芍

概 说

芍药首载于《本经》,不分赤、白,至陶弘景开始将芍药分为白芍与赤芍,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以根粗、坚实、无白心或裂隙者为佳。生用、炒用或酒炒用。生用,长于养阴;炒后寒性缓和,长于养血和营;酒炙,长于止痛。

此外,有关白芍与赤芍的来源问题,还可以参考“赤芍”一药。

性能特点

白芍气微,味微苦、酸,不过《本经》载其“苦平”,其性微寒,既能养血,还能养肝阴、养脾阴,故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

1.补血:白芍微寒,能养血益阴,调经止痛,是治疗血虚证的最常用药物之一。用治血虚之头晕、月经量少、闭经等,常与熟地黄、当归、川芎同用,即四物汤;治疗血水同病之月经不调、水肿或腹泻等,宜配伍当归、川芎、茯苓、白术等,如当归芍药散。
2.益阴:传统认为白芍能够止汗,是通过其味酸收敛来实现的。而笔者认为白芍止汗的机理有二:一是通过其养阴作用以治盗汗,二是通过配伍桂枝调和营卫以治自汗。如治疗阴虚盗汗,常与生地黄、牡蛎等同用;用治营卫不和之表虚自汗、恶风、脉缓等,常配桂枝、甘草、生姜、大枣,即桂枝汤
3.平肝:本品入肝经血分,能养肝血,敛肝阴,平肝阳,而柔肝止痛,为治疗肝经诸痛之良药,也是养肝阴的主药。用治肝郁脾虚之肠鸣痛泻,与防风、白术、陈皮同用,即痛泻要方;用治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配牛膝、龙骨、牡蛎等,如镇肝息风汤。
4.止痛:芍药的止痛作用,在古代书籍中多有论述,如《本经》明确提出本品能够“止痛”,主“腹痛”,《名医别录》用之治“腹痛,腰痛”,《药性论》载之“腹中痛”等。药理研究发现,白芍所含芍药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对大鼠胃、肠、子宫平滑肌呈抑制作用。白芍具有良好的缓急止痛作用,常与甘草配伍,即芍药甘草汤,该方来自《伤寒论》,主治“脚挛急”,即小腿抽筋。对于老年人、糖尿病、肿瘤术后、体瘦患者、孕妇等,不管以何种主诉来就诊,只要伴有腿抽筋者,必用芍药或用芍药甘草汤。如果患者大便正常或溏者,芍药用量宜小,一般不超过20g;如果患者大便干结,芍药用量在30g以上,如果大便干结如栗而难下,五六日一行者,芍药用量多在60g以上。
芍药不仅能够治疗腿抽筋,从张仲景应用芍药的经验来看,腹痛必用芍药,如当归芍药散主治“妇人怀妊,腹中痛”,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主治“腹中急痛”以及“四肢酸疼”,桂枝加芍药汤主治“腹满时痛”,小柴胡汤方后注云“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四逆散主治“或腹中痛”等。笔者治疗慢性盆腔炎、阑尾炎、结肠炎等以腹痛为表现者,必用芍药。治疗泌尿系结石伴腰痛、腹痛者,常超大剂量应用白芍,不仅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通便之力。

5.利尿:《本经》谓芍药“利小便”,《名医别录》谓之“去水气”,然药理研究并不支持,现今中医临床利尿时一般不会选用白芍。真武汤来自《伤寒论》,主治阳虚水停之水肿、腹水、泄泻等,笔者治疗肝硬化腹水时首选该方,药理研究虽然没有证实芍药的利水作用,但从不丢弃方中的芍药,疗效满意。

用法用量

煎服,5~60g。大便正常或泻者,芍药用量不宜大,多在20g以内;若大便干结者,多在30g以上。笔者治疗一例肾结石患者,大便不通,腹痛难忍,小便不下,白芍每剂用至200g,仅服2剂,便畅痛止,诸症全无,而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使用注意

白芍不宜与藜芦同用,这是十八反中的内容。

临床经验

吴立文经验: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二经,具有敛阴补血、养肝柔肝、缓急止痛等作用。从临床实践来看,其不仅可用以敛汗、止血、止咳,而且还表现出与收敛相反的通利作用。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芍药“利小便”之载。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指出:白芍“为阴虚有热、小便不利者之要药”。张氏用白芍利水,有两个特点:一是用量大,二是生用。书中载验案两则:一妇人因阴虚小便不利,积成水肿甚剧,大便旬日不通,投八正散不效,而用生白芍180g,配阿胶,1剂即二便通利,肿亦顿消。另载:治一六旬老人,水肿,二便皆不通利,用生白芍90g,配橘红、柴胡,亦起到二便通利之效。2例皆未用利水药物,可以说明白芍确有利水作用,但用量宜大。白芍炒用,可加强收敛及补养作用,故欲其利水,当以生用为宜。
予曾治谢某,因腹痛,服用阿托品2片后,出现小便点滴不通。西医诊为前列腺肥大,当即给予导尿,并保留导尿管,过2日,仍不能自行排尿,乃邀中医治疗。患者自感少腹不适,口干。察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弦稍细。辨为阴虚内热,气化无力而致癃闭。议用滋阴、清热利水之法,以导赤散加牛膝治之。处方:生地20g,木通10g,竹叶10g,生甘草梢6g,川牛膝30g。服2剂,未见效果,因思张锡纯重用生白芍善利小便之说,遂于上方加生白芍60g,服2剂,小便通利而愈。后又治李某,因小便点滴难出,仍处以前方,用量亦同,嘱速取药煎服。患者药后不到3小时,二便俱出,其病缓解。益知重用生白芍确有通利之用,不仅善利小便,且可通润大便,亦证张氏之说,确属经验之谈。
白芍所以能表现出利水作用,可能是多种原因的综合。古人认为阴虚则火旺,水随火浮而为肿,谓之“相火溢水”。白芍复阴敛液,其性微寒,可复阴以降虚火,故适用于阴虚性水肿。白芍养肝柔肝,“除血痹,破坚积”,即可起到调肝疏肝之用,有利于水道畅通,故能通利小便。(《黄河医话》)

便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大肠的传导,必赖津液的濡润和阳气的推动。大肠津液充足,气机调畅,运行有力,大便的排泄则正常。肝主疏泄,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畅通、津液输布,大肠才能通降有序。白芍酸、苦,微寒,主入肝经,善养肝血敛肝阴,肝体阴而用阳,肝的生理功能以肝阴、肝血为基础,肝阴血充足,则其疏泄功能正常,故重用白芍峻补肝之阴血,能有通便之效。白芍通便之功历代本草虽无记载,但对其降下效用确有体验。《伤寒论·太阴篇》曰:“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此处大黄、芍药并提,因其“胃气弱”,为防“易动”,故特嘱“宜减之”。可见医圣张仲景即发现白芍有降下“易动”之功。临床应用白芍通便用量宜在24~45g之间,并根据证型适当配伍。如热秘者加大黄,气秘者配枳实、槟榔,气虚者合黄芪,血虚者并当归、阿胶,阳虚者伍附子、肉苁蓉。如此则相得益彰,取效更佳。[刘洪明.重用白芍治便秘.山东中医杂志,1997,16(2):81]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