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romini 2019-11-23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18 古诗两首——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会写“危、敢、惊”三个生字。

2(借助拼音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感受到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中间有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

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宿、寺、危、辰、恐、惊。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宿”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

1/9页


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

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二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

(2)学生试读;

(3)指名读;

(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

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

(2)指名配乐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18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生字。

2/9页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1(教师:教学挂图、敕勒川草原录像。

2(学生:读熟古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古代流传下来大量赞颂祖国山川的 优美诗篇。第22课就介绍了两首古诗。 板书:22古诗两首 敕勒歌 今天老师先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

2(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你觉得大草原怎么样,

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这里一直流行着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板书:敕勒歌

齐读课题。

这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画下来,再看拼音多 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3/9页


1(自学诗文。

要求:(1)把诗句读流利。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川:指平原。

敕勒川:敕勒是古代的民族,敕勒川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

阴山:指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东西走向。(可用简图)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现俗称蒙古包。

四野:周围,四面八方。

苍苍:深蓝色。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露出,呈现。

四、细读诗文,体会诗意。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

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

(2)展开想象,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一句。

?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一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一句。

2(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蓝蓝的天空下是辽阔的大草原,一阵阵微风吹过,使草儿低伏,

4/9页


现露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2)展开想像,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二句。

?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二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二句。

3(读全诗,说诗意。

(1)自由读,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2)同桌互相说说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诗意。

五、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小组讨论。

?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如: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句把天比作巨大的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让我们看到了天地相连的景象,想起了牧民的蒙古包和他们的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

读了这句,让我们看到了蔚蓝色的天空下那辽阔的绿色大草原。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一句把草原写活了。让我们看到茂盛的牧草和时隐时现的肥壮的牛羊。

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六、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阴、似、野、苍、茫。

2(按结构记忆字形。

左右结构的字:阴、似、野。

5/9页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首、似

七、板书设计:

敕勒歌

天 野

敕勒川

风 草 牛羊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二首——夜宿山寺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书生夜宿山顶寺院的情景,集中突出了寺庙高的特点。诗的第一句“危楼高百尺”就点出了寺庙的高,“危”并不是危险的意思,“危楼”不能理解为危险的楼,而是指很高的楼,“百尺”不能理解为高一百尺,而是虚指很高的高度。是一种夸张的写法,这时,可让学生回忆一下,你学过的李白哪首诗也很夸张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

《夜宿山寺》的第三、第四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突出了诗人的浪漫和无穷的想象力,《望庐山瀑布》中——疑是银河落九天。也突出了诗人的浪漫和无穷的想象力。由此可见李白是一个很浪漫,富有无穷的想象力的诗人。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二首——敕勒歌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歌,本节教案我精心组织,认真搜集资料,经过多次思考,最后制定了本教学设计及配套课件。课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既有成功,也有不足。

一、成功的地方

1.导入设计较好,我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入新课,学生从画面上先感受草原的辽阔壮丽,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使学生快速走进课文。

2.拓展较好。由敕勒人热爱自己的家园,激起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在此,我设计“家乡园”图片展,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家乡的风景。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6/9页


3.问题设计合理。关于诗歌中为什么选穹庐比喻天空,是教学中的难点,为此,我设计介绍敕勒族的特点,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很好的理解了这个问题。 二、失败的地方

1.朗读环节,学生读的太少,虽然进行了指导,但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大部分学生掌握朗读技巧之后,我应再设计一个环节,让男女生PK朗读比赛。

2.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

3.知识把握还不全面,很多预设的知识没有及时展示出来,而且语言组织不到位。



(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二首——夜宿山寺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来一个背古诗比赛。一是为了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二是给学生一个导向, 鼓励他们平时多积累古诗。 接下来, 理解诗题“夜宿山寺” ,借着机会,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先理解单 个的字词,再把意思连起来。

在理解整首诗的意思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试着 去理解其中的诗句, 这首诗浅显易懂, 除了几个学生对 “危楼” 的 “危” 理解出现问题,其余的都没有什么障碍。在讲到“高百尺”的时候, 我趁机告诉学生李白其他的诗中也有这样的大胆夸张的写法, 如 “桃 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 “白发三千丈”等。

在诵读时,我的教学步骤是:师范读——学生闭眼听——发 挥想象——自由说——感悟朗读。 只有这样如剥笋般层层深入, 学生 的朗读一次比一次有感情。



(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二首——敕勒歌

《敕勒歌》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意境开阔,感情真挚,描绘了一幅辽阔、富饶而壮美的草原画卷,表现了阴山一带祖国山川的美丽景色。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有关大草原的课件,给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大草原的美丽景色。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在理解诗歌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理解诗歌的一般方法,放手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看注释,结合图

7/9页


画等方法,自主理解诗歌的意思。之后,学生相互质疑,合作探究,相互解答。在朗读课文时,我同样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感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后升华感情,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

(教学反思参考3)古诗二首——夜宿山寺

二年级学生受到思维能力的局限,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很少能够深入地去体会事物的本质,也很难理解抽象的描述,只会对那些形象鲜明、生动的东西感兴趣。二年级学生的记忆力以形象记忆为主,根据二年级学生记忆力的特点,在对古诗教学中我想让孩子们对这首古诗产生兴趣,于是自编了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大概内容为古诗翻译过来的内容。孩子们听的非常的认真,也很感兴趣,于是在故事结束的时候我向小朋友们出示了幼儿用书上古诗附加的图片,告诉孩子们登上这座高高的寺庙看星星的人叫李白,从而引出古诗的作者,然后很顺利地引出古诗。在教孩子们背诵古诗的时候感觉干巴巴的背诵很没意思,连我自己教的都不起劲,于是我又把每一句诗编了动作,让孩子们边表演边背诗,果然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学的很认真。最后我做动作孩子们都能背出古诗,顺利的达到了教学目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思考更多有趣而又简洁的方式迅速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参考3)古诗二首——敕勒歌

结课时,看到学生脸上那一缕庄严肃穆的神情,我知道,这堂课是成功的。成功的原因有三:

首先,这堂课充分考虑了我班学生的学情。课中某些教学环节,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古典文化基础,否则就很难上出好的效果来。我班学生有了一年诵读古诗的经验积累,对于诗歌孩子们都已不再陌生。所以,课堂才有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其次,这堂课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充分的挖掘与合理利用。课中,我适时引进了老舍先生描写草原的相关段落,让学生在感受草原美景的基础上,认识到要用非常少的文字描绘出草原的美丽更不容易,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有相关人物、典籍及诗歌背景资料的适时呈现,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意,图片的展示、音乐的渲染,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体会诗境起到了好的促进作用。

再次,各个教学环节严谨、扎实、有效。导入部分意在感受草原的美丽,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结课环节意在激发学生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两个教学环节细针密线,扎实高效。另两个环节一“读”一“悟”,“悟”为教学重点,以提出问题开始,以问题解决结束,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本堂课安排的合作学习内容是每个同学在小组内读一遍《敕勒歌》,同步安排了五位教师对小组活动情况予以记录。经过观察发现,很多组组长很负责任,安排好读的顺序后,各自读诗,然后有组长进行正音,可惜的是给的时间不够,组长正音后没来得及让出错的同学再读就叫“停”了。之后的展示环节每个组都有代表主动上台,两人一组进行展示,我给其中表现好的画上红旗。本次合作学习的要求是明确的,合作过程有序,但是评价环节薄弱,基本由老师包办。合作检查后正音的力度也弱了一点,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将“低”读成了“地”,此处应该还要多叫学生读、听,而不应急着进行下面的教学。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18课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2、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研究题意,自读自学:
1、出示课题、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赏插图,然后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3、教师: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教师: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教师:(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
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
教师: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师:要读出楼的高。
师: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教师: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2、教师:(出示“星辰”卡片)“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
教师: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
3、指导第三、四行诗句:
教师: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18、古诗二首教案
教材分析
课文由两首古诗构成。《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学习目标
1.会认“宿、寺”等15个生字,会写“危、敢”等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重点难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题目是《静夜思》,你们还会背吗?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出示李白图片,介绍李白生平:李白,字太白,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写了很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他的诗充满想象力,充满了豪迈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夜宿山寺》。
二、自读标注,识记生字。
1、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二首,把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小组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同时提醒通假字的读法:“见”同“现”。
3、开火车读生字“宿、寺、危、辰、恐、惊、似、庐、笼、盖、苍、茫”,老师正音。
三、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李白喜欢游览名山大川。有一天,他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大山。这座山太高了,等他爬到了山顶,天已经黑了。(板书:山)
这么晚了,住在哪呢?正在为难,他发现不远处有一座寺庙。(板书:寺)他就住在这山顶的寺庙里。(板书:夜宿)
李白非常高兴,他站在寺庙的院子里,望着满天繁星,吟出一首诗,诗题就是《夜宿山寺》。谁来说一下“夜宿山寺”的意思。
四、朗读古诗,尝试背诵
(1)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2)师指导朗读。
①读正确,读流利,声音响亮。
②读好韵脚。二四两句最后一个字分别是“辰、人”。
③读出节奏。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师范读,学生展开想象,读出意境。
(3)想象:山上寺院的楼是怎样的?看图,你有什么感觉?读出楼的高。
(4)生尝试背诵。
夜宿山寺
(  )(  )高百尺,手可(  )(  )(  )。
(  )(  )高声语,(  )(  )天上人。
五、合作学习,理解诗句
生合作、研究、体验
边读古诗边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组内交流。
小组汇报诗总关键词语、诗句的意思。
小组汇报
小组汇报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些诗句的意思了。
小组汇报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小组内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句的意思。
请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将描写楼很高的句子读给同学听。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诵读欣赏,升华情感
(1)理解了作者的心情,加上动作、表情,注意语气,读出自己的感受。
(2)师配乐范读,引导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3)拓展《望庐山瀑布》,边读边想象画面。
【学习第二首】
一、欣赏音乐,创境导入
欣赏歌曲《敕勒川》,感受敕勒族的民族旋律,想象敕勒川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
二、初读全诗,把握特点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2)指生读古诗,注意读准诗中“见”的读音。
(3)读好韵脚。后面几句分别以“苍、茫、羊”结尾,读起来朗朗上口。
(4)读出节奏和韵味。
敕勒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全班齐读古诗。
三、品读古诗,理解诗句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
(2)诗中哪句是描写图片中的画面?(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创设情境:敕勒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敕勒川是这个民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看!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指导生读出山的雄伟高大,草原的辽阔无边。
(4)自由读下一句,思考诗人还看到了什么景色?
(5)想象画面,谈感受和体会。牧民的生活怎么样?
(6)带着体会,读整首诗。
四、由诗入画,想象画面
(1)大草原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拿出纸和笔,将心中的草原画下来。
(2)展示绘画作品。
五、总结全课,拓展古诗
(1)(播放歌曲《天堂》)《敕勒歌》把草原的清新、辽阔,把敕勒川所散发的山野草地的特殊气息尽收诗中,宛如一幅草原放牧的美丽画卷,可谓“诗中有画”。这首民歌风格奔放、雄健质朴,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内蒙古独特的壮丽景色,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这不正是人们向往的人类生活的天堂。
(2)补充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齐读。
六、指导书写
1.观察会写字,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字,说说它是怎样写的。
2.教师着重指导“危”和“敢”的书写。
3.示范书写:学生观察并书空,发现并把握写字节奏。
4.学生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七、布置作业
背诵两首古诗,把古诗的意思简单和爸爸妈妈说一下。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 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部编本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两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体验”。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古诗两首》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环境清幽和草原的苍茫、高远辽阔。教学中宜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音像资料展开想象,以诵读为主要方式,进行理解积累。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行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两行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着的一致好评。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第一学段古诗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温儒敏教师谈到古诗的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不必在主题思想、意义价值、艺术手法等方面讲太多。二年级的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受力有限,因此教学时力求做到:谈化诗意,精析诵读,多元教学,渲染意境。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每一次朗读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心中有数。朗读的形式要多样,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的兴趣。遇到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基于教材内容、《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有关草原的视频及歌曲。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作者,读懂课题。
1.全班交流,知道李白的哪些诗?
2.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李白爱到名山大川去游览。有一天,李白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大山。这座山太高了,等他到了山顶,天已经黑了。(板书:山)来不及下山了。可这么晚了住在哪呢?正在为难,他发现眼前有一座寺庙。(板书:寺,学生识记“寺”字)他就住在了这山顶的寺庙里。(板书:夜宿,理解“宿”的意思——住。)李白非常高兴,他站在寺庙的院子里,望着满天的星斗,吟出一首诗,诗题就是《夜宿山寺》。请你说说:“夜宿山寺”的意思。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故事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倾听的意识。诗歌的题目平、翘舌音结合,读起来有些拗口,在教学“宿、寺”两个生字时,读准字音与理解字义并举,使学生读准诗题,理解题目意思。】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师生合作,读出这首五言诗的独特节奏。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4.闭目轻声读古诗,想象画面。
三、学习古诗,体会诗境。
(一)学习第一、二行。
1. 随文溯源学习“危”字,知道“危”的本义是表示人在山巅或高崖,站在高处而恐惧。引申为恐惧,又引申为高。从而理解诗中“危”的意思是“高”,“危楼”即“高楼”。
2.体会 “楼高”。
(1)同桌合作学习,交流诗中哪些词语写了楼之高。
①高百尺。这是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结合李白其他诗句“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等理解并指导朗读,将“高”字读得响亮,突出“楼很高”的感觉。
②摘星辰。想象说话。
③指导朗读。想象摘星辰的动作,加动作读诗句。
④小结: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形象地表现出楼之高。这是多么神奇的想象啊!有感情朗读诗句。
(二)学习第三、四行。
1.教师引导:站在这么美妙的地方,李白本来应该高声吟诵一番,可是他却……出示三、四行,学习“惊、恐”,读准后鼻音,理解字意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李白诗歌很浪漫的诗人,他相信九天之上就是天宫,里面住着很多神仙,所以他“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怎么读才不会惊扰到他们呢?
“高声语”“天上人”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三)采用多形式指导朗读、背诵。
1.师生问答读。
师:看这寺庙里的高楼,多高啊!    生:危楼高百尺。
师:甚至高到什么程度?            生:手可摘星辰。
师:安静的夜晚,繁星满天,站在这样的高楼上,诗人有什么感受?       
生:不敢高声语。
师:为什么?               生:恐惊天上人。
2.师生承接读。
师:危楼——生:高百尺,    师:手可——生:摘星辰。
师:不敢——生:高声语,    师:恐惊——生:天上人。
3.师生合作,诗意与诗句对读。
4.学生加动作表演读,学生评价,师相机点评。 
5.看课文插图背诵。
6.播放古筝曲,入情入境想象画面背诵。
【设计意图:师生这样合作读虽简单,但一直在变换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保持了诗的整体性,又帮助学生在诵读中进一步理解了诗意,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诗本身蕴含的音韵之美。】
四、小结。
在《夜宿山寺》这首诗中,李白通过眼中所见,大胆想象,把一座百尺高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不敢语、惊天人(板书)这些奇妙的想法让这首诗与众不同,情趣盎然。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危、惊、敢”整体观察。
2.出示“危”,看清结构(半包围),强调第二笔是横钩,第五笔是横折钩。教师范写后,学生观察并书空。
3.出示“惊、敢”,通过比较,指导如何写好“敢”字,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并书空。
4.运用规律,独立练习写字。看清位置,找准重点——名学笔顺,练习临写——对照品评,二次临写。
5.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字例,纠正;学生再次连写。
【设计意图:师生写字教学的设计从整体到个体,县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讲清注意点,抓住关键笔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美观。】
六、拓展延伸。
诵读王安石写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作业:1.背诵《夜宿山寺》,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危楼高百尺,恐惊天上人”的意思。
2.诵读《登飞来峰》,一边读一边想象描写的画面。
板书设计:                夜宿山寺
百尺,
摘星辰。
楼高  不敢语,
惊天人。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走近草原。
1.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谈感受。
2.我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时期在敕勒川生活的是游牧民族刺勒族,《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播放大草原的风景,引导学生在图中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的耳、脑、口、眼协调活动,从中感受到诗中所描写大草原的美丽和辽阔无边以及牧民富足的生活,从而进入诗歌的意境。】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读准平舌音“似、苍”,特殊读音“见”,指导“见”是出现、显露的意思。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教师示范读带读;师生合作读。
4.闭目轻声读古诗,想象画面。
三、想象画面,诵读诗句。
1.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诗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辽阔的天空,有很多圆顶的蒙古包。
诗中哪几行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学生自由地读读这四行诗,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结合课件了解“敕勒川,阴山”的位置,体会“穹庐、笼盖”的意思。川指平地,敕勒川是这个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朗读时,让学生用手势磨坊穹庐笼盖四野的情景,体会大草原的辽阔。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自由读后两行诗。
(1)出示相关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苍苍、茫茫”,诵读体会。
天苍苍:天空蓝蓝的;白发苍苍:头发拜拜的;松柏苍苍:松柏绿绿的。
野茫茫:原野没有边际;大海茫茫:大海无边无际;云海茫茫:云雾浓厚看不清。
(2)反复诵读。
(3)出示:风吹草低见牛羊,学生闭目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画面,感受草原壮丽富饶的景色,体会牧民的自豪之情。
3.采用多形式指导朗读、背诵。
(1)师生承接读。
(2)师生合作,诗意与诗句对读。
师: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生:敕勒川,阴山下, 
师: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    生: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师: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生:天苍苍,野茫茫,
师: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生:风吹草低见牛羊。
(3)看课文插图背诵。
(4)播放马头琴曲,入情入境想象画面背诵。
【设计意图: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富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课件的展示,师生诵读时配以乐曲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方法、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陶冶情操,触摸到古诗那悠远、空灵的意境。】
四、延伸阅读老舍写的《草原》片段。
【设计意图: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还不够,将名家老舍对草原的描写链接诵读,使《敕勒歌》的内涵丰厚起来。】
五、指导书写“阴、似、野、苍、忙、茫。
作业:
1.背诵《敕勒歌》,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思。
2.把自己对诗的理解画成一幅简笔画,并把古诗抄写在上面。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意: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
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
草原 (节选)
老舍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外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钩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