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OKR考核在中国大多数公司不适用?

 又一民 2019-11-23

OKR比KPI更适合这个时代吗?

很多人认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OKR代替KPI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但这是真的吗?华为作为中国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之一,一直在使用KPI这个模式,也同样做到了5200亿的销售额。

到底OKR和KPI,谁是毒药?谁是良方?谁才是这个时代的最好选择呢?

首先,我们要承认过去的KPI在落地执行上确实有一些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源头并不是KPI本身,而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原因。

一,KPI指标提取出了问题?

很多公司在KPI的指标设计上不够精准,模糊的界限太过。举例来说,有些公司HR的KPI是招聘到达率。老实说,这个指标没有任何意义。对于HR来说,核心人物就是找到合适的人、确定这个人入职。对于他面试了50人还是500人,这一点并不需要考量过多。

二、指标数量是否合适?

很多公司在制定KPI都习惯往多了加。在接触过的一些公司里,甚至会给总经理、部门经理级的人设置40多项考核指标。这些繁多的考核指标无法让员工在工作中进行聚焦。

三、有考核无对应绩效?

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据我所知,很多公司将工资分为基本工资+绩效的形式,后者可能占到20%—30%。获得最好成绩的,绩效奖金乘以1.5。我们不妨举个例子,一个工资为5000元的员工,绩效暂定为1000元。可以他足够优秀、绩效多发了500元,这意味着他玩命的工作,获得的奖励只有500元。老实说,这不是奖励,而是讽刺!

四、每个岗位的KPI有意义吗?

从总经理到主管到前台到财务,每个岗位都要量化考核,这样的结果只会把企业变成一台紧张运转的机器,从根本上丧失了公司发展的最核心因素:创新。

从以上四个问题中我们不难看出,KPI作为量化目标这件事并没有错,但问题在于如何正确使用好KPI。

那么,OKR是用来替代KPI的良方吗?

OKR诞生于英特尔,脱胎于Google,在重新定义公司》中,通过对Google的描述,引得OKR大获好评。笔者也曾开始OKR的研究,并落地在不同的企业,进行执行观察。其结果是,即使是那些很优秀的企业,也无法保证OKR的持续性成功。虽然有些项目收获了短暂的成果,但时间一长,团队因为在目标面前的挫败感而放弃。

这让笔者忍不住发问:为什么Google可以,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公司不行?

在阅读和分析了大量相关行业的各类视频、书籍后,我想我找到了为什么Google能行,而中国公司不能行的核心基因:人。

我们以Google为例。首先,我们来了解OKR最核心的几个理念:

1、目标可量化的;

2、目标要有挑战的,一般来说,1为总分的评分,达到0.6-0.7是比较不错的了;

3、所有人的OKR在公司都是公开透明的;

4、考核结果和薪酬奖金没关系。

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第二条和第四条: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考核结果与薪酬没关系。

目标有挑战这些对于Google这样的公司来说,没有任何问题。再深入到Google的创新机制,通过了解Google针对创新所做的一切动作,发现这些机制才是OKR落地的关键:

1、 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2、 只聘用最牛的员工

3、 为十倍目标奋斗的Google X “登月工厂”计划

4、 百分之二十的时间让给员工自己

5、 基于产品委员会的评审机制

至此,我们可以开始反思,为何大多数中国企业不适合OKR?虽然不少企业试图引入OKR,但事实上适合OKR的土壤还远远没有达到。即使做了,也可能只是形式主义的“无用功”。对比Google,观察中国大多数企业,你就会发现这些事:

1、 官僚主义模式盛行

不能否认,中国很多企业都是老板主导,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管理企业。官僚主义盛行的结果,就是以控制作为管理文化的核心。一个项目的发起往往是由企业内少部分人决定的,在创新、扩展上,大多数员工并没有话语权。

2、 员工的能力距离Google相差甚远

很悲哀的说,这是OKR在中国推行不下去的关键原因。无论是从人效分析,还是岗位匹配程度,在中国的大多数公司里,相当多的员工——客观说——能力仅在胜任的程度,甚至很多人都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套用Google的逻辑制定“10倍”目标这件事,对这些员工来说,是根本无法想象和完成的任务。

3、大多数的HR能力达不到要求

这是OKR无法实行的另一个核心问题。任何一个HR项目都需要一个高水平的HR操作支撑。但大多数HR对于绩效的了解都不够专业,搞明白OKR的人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缺乏基础,虎头蛇尾地推行OKR,结果可想而知。

那么,中国的企业该如何呢?在推进绩效变革的过程中,HR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1、从打造指数级产品开始

2、 核心去找牛人

3、完善简化考核机制

4、逐步建立内部PK/合伙人机制

5、坚决干掉不符合组织基因的员工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