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瓷与骨瓷怎么区别

 博搜艺术 2019-11-23

白瓷与骨瓷怎么区别

白瓷基本是满釉,施釉薄,胎色纯白,也有釉面泛青及白中泛黄者,可见流釉合积现象,积釉处泛青、泛绿;定窑白瓷釉面光滑平整,给人以冷硬的感觉;辽白瓷釉厚,有透明玻璃釉和白色乳浊釉之分,辽精细白瓷釉色为粉白、乳白者多泛青或黄,釉面均匀,少有流釉或积釉现象。器物表面偶有黑色杂质,底足处常见刮釉露胎现象;辽白粗瓷多采用蘸釉技法,釉仅至器物下腹,釉色牙白、牙黄或灰白,白度较差。由于胎质粗糙,器物表面常有微小间隙,所以烧成后在釉面上易产生暴釉现象。

首先小编表示这两种是完全不一样,但是我们仔细观看两者,发现白瓷和古瓷直观上并不容易区别,因此新手特别容易将两者混淆。我国的瓷器制作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品种繁多,白瓷和骨瓷便是其中的一个品种,我们了解这两种瓷器就会有利于区别他们,并且也有助于研究中国陶瓷的历史,也能够从陶瓷收藏中去伪存真。

中国白瓷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现在考古,通过挖掘,已经证实发现了,在公元575年,也就是北齐这一历史时期的一个墓葬里,看到了白瓷这样的物品,到了隋代这种工艺已经很比较成熟了。通过观察,隋大业四年古墓中的隋,我们发现它已经是胎质标准,釉面光润,是明显的白瓷了。

其实白瓷通常就是指瓷胎为白色,并在表面为透明釉的瓷器,在景德镇瓷器中五代窑址便是南方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的白瓷产地,而宋代的白瓷这是以河北曲阳的定窑为代表,而在元代纯白瓷的制作已经逐渐低潮,但是景德镇的卵白釉烧制成功,对于明代白瓷的成就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而明永乐时期的甜白釉更是白瓷历史上的最 高成就了。

骨瓷也被人们称之为骨质瓷,这是使用骨粉再加上石英混合而成的瓷土,拥有质地轻盈呈现奶白色的特点。骨质含量越大在制作的过程中就会越容易烧裂所以说骨瓷的成品非常贵,骨瓷的成品质地轻巧并且不容易磨损以及破裂,拥有适度的透光性以及保温性,色泽会呈现出独有的自然奶白色,或者是稍微有点微黄。而区别两者的方式也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是会从重量、器形以及颜色和声音上来分。

在重量上白瓷、骨瓷两者比较的话,骨瓷相对于白瓷来说胎质更加轻薄,器形也更加圆润光滑透气性也好。而从颜色上来看,白瓷大多会呈现出纯白色,骨瓷釉色则会更加亮丽,色泽也会呈现出一种自然的乳白色,骨粉含量越高那么瓷器则会越趋近于乳白色了,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声音上进行判断

王昌燧、凌雪等《色度学在古白瓷研究中的应用初探》一文对白瓷定义的判定作了探索,但目前在陶瓷界对“白瓷”仍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用词,还没有一个十分现代科学的命名。也就是说,要白到什么程度才算“白瓷”口例如北齐范粹墓出土的7件白瓷,按理说,应该看作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白瓷,但由于其釉色略略泛黄,因此也有人认为并不能算作真正的白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