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径山寺 “洪钟长声觉群生,声遍十方无量土”。对于一座寺庙而言,钟声无疑是它的一大特征。在今天余杭径山寺朝阳峰南坡上有着这样一座钟楼——通高12米,底层面宽8.11米,进深8.14米,它就是径山钟楼。 径山钟楼旧影 径山钟楼为两层建筑,重檐歇山顶。所谓“重檐”指的是两层或多层屋檐,而“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是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的建筑屋面形式。你可别小瞧这类屋顶,在中国古代屋顶规格中,重檐歇山顶可是位居第二呢!我们熟悉的天安门、故宫保和殿、太和门也都是采用这种形式。 残损的永乐铜钟 在这座钟楼内曾经悬挂着一口大铜钟,铸造于明朝永乐元年(1403),重达9700公斤。那么当时的工匠是怎样建造起一座钟楼来支撑大钟的呢?这还得从钟楼的构造说起。据记载,当时的工匠们采用穿斗式的建筑形式,建造钟楼的整体框架。钟楼的四个角各立有一根直径0.36米的角柱,柱子直通楼顶,底层两边山墙增设有圆柱,与角柱形成穿斗结构。此外,楼中心自下而上,还立有四根金柱,微微向中心倾斜,这种侧脚式的构造可与屋顶形成强有力的水平推力。穿斗式与侧脚式的共同运用,保证了上方梁架可以同时承受住屋顶和大钟的重量。不得不说设计的匠心与结构的精巧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重建的径山钟楼 径山钟楼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钟楼。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是曾经被誉为江南五大禅院之首的径山寺唯一的遗存。径山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是距今有1200年的古刹。南宋时香火鼎盛,寺院建筑多达1000余间。经过宋、元、清三朝多次重建复修的径山寺,在20世纪90年代初,因年久失修,寺院殿宇倒塌殆尽,只留下这一座钟楼守护着永乐铜钟,守护着径山寺的千年文化。 说它年轻是因为这座钟楼重修完成才短短4年多时间。1991年7月18日晚,余杭径山上燃起了熊熊大火,径山寺唯一遗存的钟楼在这场大火中被焚毁,永乐铜钟也被毁坏。为了让径山寺的文化得以延续下去,1991年文物部门修建了单层钟楼放置残钟。直到2015年底,径山钟楼才恢复了两层模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