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体书中,篆书位居首位,充分说明了它与其他四种书体的关系。具体来说,其他四种书体均由篆书衍变而来,从中可看出篆书在中国书体发生、发展中的首要地位。 1、起收干净 篆书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书体,不像楷体字有“永字八法”的变化,其基本组字的方法,仅有“点、直、弧”三者。大多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2、形体均匀 篆书结字多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3、中锋书写 厚重古朴的圆笔直管中锋,运笔时管在前行,毫在后随,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训练中锋为其他书体打下很好的基础。篆书的基本笔法以中锋为主,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篆书主要由直线和曲线构成。它还没有后来楷书、隶书中的点、横竖、撇、捺等多种笔画,更不像楷书、行草书中那样笔画点线呈现出方、圆、尖多种形式的变化。 篆书中没有笔画的概念,只有直线和曲线,长的线条和短的线段。构成篆书的线条中,曲线较多,直线较少,这些直线与曲线的搭配很有特色和规律。 书写时,各笔画之间的连接处要不露痕迹,这样的线条才显得完整通畅,各笔画间融为一个整体。无论大小篆,弯曲之线条的接笔处都要达到这种浑化无迹,使线条既是一个整体又不能外露接笔的痕迹。凡是将要接笔的地方或弯曲稍大的线条,或是作连续弯曲的笔画都需要接笔。 ![]() ![]() 篆书代表人物: 小篆的鼻祖--李斯 唐代---李阳冰 清代---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 清朝篆书名家邓石如 邓石如篆书的特点,结体稍长,糅合了隶法,多用长锋软毫,起伏提按,极大地丰富了篆书的用笔。 ![]() ![]() |
|
来自: mengk4fz0yyf5h > 《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