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宵节特辑丨从《金瓶梅》《红楼梦》中看古代的元宵习俗

 少读红楼 2020-02-11

古典名著《红楼梦》《金瓶梅》中多有对传统节日的描写,尤其春节、元宵、中秋这样历史悠久的节日,关于元宵节,两部书中都多次写到。我们不妨以此为例,看看古代元宵都有哪些有趣的习俗。

赏花灯

金瓶梅中有多次关于元宵的描述,重要的就有四次,而李瓶儿也正是正月十五出生,也是在第十五回里,第一次浓墨重彩地写到元宵。

既然是元宵节,自然少不了赏灯,兰陵笑笑生笔下,可以说把元宵节的灯都说尽了。李瓶儿就住在狮子街的灯市里。这一天先是西门庆以吴月娘的名义给李瓶儿送了礼,李瓶儿要还礼,就下请柬请吴月娘等人过府赏灯。

李瓶儿知月娘众人来看灯,临街楼上设放围屏桌席,悬挂许多花灯。……前边楼上设着细巧添换酒席,又请月娘众人登楼看灯玩耍……俱搭伏定楼窗观看。那灯市中人烟凑集,十分热闹。当街搭数十座灯架,四下围列诸般买卖,玩灯男女,花红柳绿,车马轰雷。

由此可知古代元宵的热闹,李瓶儿所住的地方就是专门的灯市,西门庆跟应伯爵等人在家中吃了饭之后,也是“同往灯市里游玩。”后来又怕与李瓶儿事泄露,“就不往西街去看大灯。”可知,古代元宵的灯市有多繁华了。

不仅如此,原文还写到了各种各样的花灯,真的是花样繁多,五彩缤纷,这些花灯有:金屏灯、玉楼灯、荷花灯、芙蓉灯、绣球灯、雪花灯、秀才灯、媳妇灯、和尚灯、判官灯、师婆灯、刘海灯、骆驼灯、青狮灯、猿猴灯、白象灯……

当然,西门庆是当地土豪,除了去外面赏灯,自己也会“在厅上张挂花灯,铺陈绮席,正月十六,阖家欢乐饮酒。”古时看花灯,有专门的灯市,灯市里搭的是各式各样的灯棚。西门庆、应伯爵、王三官儿等人元宵都是先要看灯的。

红楼梦里,到了元宵节,甄士隐也是命家人霍启带着英莲去看社火花灯,社火是民间形成的一种庆祝春节的狂欢活动,它是随着古老的祭祀活动逐渐形成的。花灯自然就是各式各样的灯笼了,元春省亲时,也是“ 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熌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

只见清流一带,势若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幕,桂楫兰桡,自不必说。

连元春都“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可见贾府为元春省亲的这个元宵节,是花费了许多精力做出来的,真的火树银花不夜天。

荣国府元宵夜宴更是“早又元宵将近,宁荣二府皆张灯结彩。”“满挂各色佳灯”“ 贾赦自到家中与众门客赏灯吃酒”“窗格门户一齐摘下,全挂彩穗各种宫灯。廊檐内外及两边游日罩棚,将各色羊角、玻璃、戳纱、料丝、或绣、或画、或堆、或抠、或绢、或纸诸灯挂满。”

可见挂花灯、赏花灯是元宵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无论是贵族,还是民间,都普天同庆,这也就是古代的灯会,最早的元宵灯会出现于南朝,后兴于唐,盛于宋,明朝时达到顶峰。

听戏文

金瓶梅中,李瓶儿最会做人,不仅请吴月娘等人看花灯,还专门请了一小台戏,“到午间,客位内设四张桌席,叫了两个唱的——董娇儿、韩金钏儿,弹唱饮酒。”众人赏了一会花灯之后,“吴月娘见楼下围的人多了,叫了金莲、玉楼归席坐下,听着两个粉头弹唱灯词,饮酒。”

灯词就是专门用于元宵节的弹词故事,应该都是跟元宵节有关的诗词,而李瓶儿请的这两个唱的,都来自勾栏瓦舍,经常出入西门府,可见在古时,出身青楼的女子,都是要具备才艺的,不会弹唱的话,估计也只能做粗活了。

西门庆没去看大灯,就被几个蹭吃蹭喝的朋友怂恿着去了勾栏瓦舍,自然也是请李桂姐等人弹唱喝酒助兴。原文说“酒过两巡,桂卿、桂姐一个弹筝、一个琵琶,两个弹着唱了一套《霁景融和》”。

不仅女性弹唱,后文元宵,西门府还请了李铭、吴惠等男子弹唱灯词,这与红楼梦里琪官蒋玉菡的职业相同。后来西门庆升官发财,又干脆请了乐师,让自己家的四个丫鬟也各自学了弹唱,元宵节也会叫出来弹唱,也像模像样地有了自己的家用小戏班。

红楼梦里,元春元宵节省亲时,也先后点了四出戏文,与金瓶梅中西门庆最初从外面请人弹唱不同的是,贾府是豪门公府,为元春省亲一事,提前从江南采买了十二个姑娘,组成了一个戏班,住在梨香院,每日演习。元春回宫后,宁府贾珍又来请过去看戏、放花灯。

贾府元宵夜宴时,贾母似乎听腻了自家的戏班,而是提前“定一班小戏”“正唱《西楼·楼会》这出将终”“ 当下天未二鼓,戏演的是《八义》中《观灯》八出。”听完了,贾母高兴,还给了赏钱。后来又把自家戏班请出来唱一回。

对于听戏,贾母这个老票友可以说是非常懂行了,一回是“叫芳官唱一出《寻梦》,只提琴至管箫合,笙笛一概不用。”一会是“叫葵官唱一出《惠明下书》,也不用抹脸。只用这两出叫他们听个疏异罢了。”贾母之所以这么讲究,耳朵这么挑剔,是因为她从小听戏。

不仅如此,王熙凤为了逗贾母开心,还请了两个说书的女先儿,结果书没说成,倒演变成了贾母的一出“掰谎记”。后来这两个女先儿按照贾母的要求,对了一套《将军令》,“二人听说,忙和弦按调拨弄起来。”最后还让小戏子打了一回“莲花落”。

由此可知,古代的有钱人或豪门贵族,过节都是非常会享受的,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可能也就是赏赏灯,放放花灯也就完了,而对于像贾府、西门府这样的有钱人家,节目才刚刚开始。

玩游戏

金瓶梅中,西门庆、李瓶儿毕竟都是有钱人,楼上赏灯、请粉头弹唱都花费不菲的,一般人家请不起,就只能玩玩不要钱的游戏。原文说“西门庆正看着众人在园内打双陆、踢气毬。”

什么是打双陆呢?这是一种比较好玩的游戏,相传由天竺传入,隋唐时期最为盛行,是一种棋盘游戏,棋子的移动以掷骰子的点数决定,首位把所有棋子移离棋盘的玩者可获得胜利。

金瓶梅中但凡提到媒婆给男女双方说媒,对于双方,几乎都有一个套路,叫“双陆棋子,无所不通”,可见打双陆是当时民间最常见的一种游戏,人人都会。金瓶梅中提到最多的游戏,可能就是打双陆了。

踢气毬不是我们现在的气球,而是古代的一种足球游戏,原为练武之用,后亦作为杂技、游戏项目。 这应该就是古代的足球,唐代叫蹴鞠。据史料记载,最早在战国时,就有了蹴鞠。

当然,这些游戏也不仅限于元宵节,在别的节日一样可以玩,图的参与的人多,热闹,且无需什么花费,是民间最常见的游戏项目。

李瓶儿单独会西门庆时,更是写到了两人之间的游戏,“李瓶儿同西门庆猜枚吃了一会,又拿一副三十二扇象牙牌儿,桌上铺茜红苫条,两个抹牌饮酒。”

这里说到了两个游戏,一个是猜枚,一个是抹牌。猜枚就是把瓜子、莲子或黑白棋子等握在手心里,让别人猜单双、数目或颜色,猜中者为胜,不中者罚饮。类似于红楼梦里众人玩的射覆,或就是湘云宝玉玩的拇战,即猜拳。而抹牌又与红楼梦里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类似。

红楼梦里说到的元宵游戏,便是猜灯谜、说笑话等,元春省亲之后,曾派太监送出一个灯谜,然后贾府众人也都做了灯谜。宝玉在元宵时,也会“和众丫头们掷骰子赶围棋作戏。”

且在红楼梦里,整个正月里都是闲时,“学房中放年学,闺阁中忌针黹。”所以就连宝钗这样平时不苟言笑的女孩,也会跟香菱、莺儿等人赶围棋作耍。由此可见,棋牌类的游戏,在古代,都是节日助兴的娱乐手段,并非像现如今的赌博赢利的工具。

荣国府元宵夜宴,还玩了击鼓传梅的游戏,花到了谁手里,谁就要罚酒说笑话,贾母、王熙凤为活跃气氛,先后都说了笑话,贾母的“孙行者撒尿”王熙凤的“聋子放炮仗”都把大家逗得大笑不止。贾府的中秋节,贾赦、贾政等人也都说过笑话,可见说笑话逗乐是贾府家宴的必备娱乐项目。

放烟火

既然是节日,自然也少不了放烟花炮仗,王熙凤元宵节就说了一个聋子放炮仗的笑话,而元春的灯谜谜底也是爆竹。这一方面伏线了悲剧,但也是应景之作,贾府元宵夜宴的最后,就是放烟火。

贾蓉听了,忙出去带着小厮们就在院内安下屏架,将烟火设吊齐备。这烟火皆系各处进贡之物,虽不甚大,却极精巧,各色故事俱全,夹着各色花炮。……凤姐儿笑道:“等散了,咱们园子里放去。我比小厮们还放的好呢。”说话之间,外面一色一色的放了又放,又有许多的满天星、九龙入云、一声雷、飞天十响之类的零碎小爆竹。

可见,贾府的烟火都不是自己扎的,而是各处进贡来的,非常精巧,且有各种名目,放的时候还有专门的设备,应该是为了安全和好看。

即便是放一个烟火,曹公对钗黛湘都写法不同,“林黛玉禀气柔弱,不禁毕驳之声,贾母便搂他在怀中。薛姨妈搂着湘云。湘云笑道:“我不怕。”宝钗等笑道:“他专爱自己放大炮仗,还怕这个呢。”王夫人便将宝玉搂入怀内。”由此可知,黛玉的体弱多病,湘云的洒脱不羁,宝钗的淡定从容,宝玉的娇生惯养。

相较而言,西门家的烟火,就是自己扎的,过年扎,元宵也扎。在此之前,西门庆先后做了官生了子,可以说正是人生得意之时,于是老早就让人置办扎放烟火之事,以显示西门府的气派豪华,这一回的回目就叫“逞豪华门前放烟火,赏元宵楼上醉花灯”。

原文“玳安和来昭将烟火安放在街心里,须臾,点着。那两边围看的,挨肩擦膀,不知其数。都说西门大官府在此放烟火,谁人不来观看?果然扎的好停当烟火。”随后有一段专门描述烟火鼎盛的场面,如紫葡萄、霸王鞭、地老鼠等名目。

西门庆的女婿陈敬济为了逗众位妇人开心,元宵节也会“踹着马台,放烟花火炮,与众妇人瞧。”他与下人来兴儿在陪西门庆的几位妻妾走百病时,也是“随路放慢吐莲、金丝菊、一丈兰、赛月明。”

当然,烟火不是谁都放的起的,无论古代还是现在,都价格不菲,一般人根本无法消费,从西门庆家放烟火,众人围观可知。所以,放烟火起初就是专供贵族豪富争雄斗奢的消遣品,后来才逐渐成为春节、元宵等重要节日的习俗。

但烟火终究是一响而散之物,所以无论是红楼梦里的元春灯谜,还是金瓶梅里的豪华烟火,其实背后都藏着作者的深意。“纵然费却万般心,只落得火灭烟消成煨烬。”可见都是不祥之兆。

走百病

金瓶梅中提到了一个元宵习俗——走百病。二十四回中,又到了元宵节,西门庆被应伯爵请去赏灯了,他让吴月娘等人自在耍耍,后吴月娘身体不适,没有去,于是金莲、玉楼等几个妇人就出去逛街去了。

原文说“(惠莲)出来跟着众人走百媚儿。”“却说那日陈敬济因走百病……”“因她男子汉答应马房内臣,他在家跟着人走百病去了。”由此可知,走百病也是元宵节的重要习俗。

正月十六这天晚上,金莲、玉楼、惠莲等人先后走到了狮子街灯市里李瓶儿的住所,回来时又碰到了韩嫂子,接着又去了贲四娘子家喝茶,最后才回了家。这一晚上走了不少路。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传统习俗,一般是在正月十六,也有正月十五的说法,这天晚上妇女们要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午夜,始归。所以金瓶瓶中,当宋惠莲知道是要走百病时,赶紧回房去换衣服打扮了一番,“月色之下,恍若仙娥。”。

很多人会疑问,走百病为什么多是正月十六而不是十五呢?这跟一个典故有关。

据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城墙造好后,防卫森严,不许百姓攀登,以防止奸细混入,后来又为了显示自己是一位恩泽万民的好皇帝,于是在正月十六这一天,特意恩准全天下百姓都可以到城墙上走一走,象征着与民同乐,所以一开始叫“走百姓”,后来渐渐地又增加了“祛除百病”的寓意,原来的“走百姓”也被传成了“走百病”。

红楼梦里没有这个记载,因为贾府毕竟是公府之家,且钗黛等人皆是未出阁的女子,不宜外出抛头露面,不似西门庆的妻妾,本是已婚妇女,且是商贾之家。且从“走百病”最初的“走百姓”的叫法可知,此习俗更偏向于民间的祈福和消灾,对于贾府这样的豪门,自然不会去走百病。

享美食

说道美食,有一种节日必不可少的零食,那就是瓜子,红楼梦和金瓶梅中都有提到,元宵节李瓶儿请众人去赏灯,潘金莲就是“口中嗑瓜子儿,把嗑的瓜子皮儿都吐落在人身上,和玉楼两个嬉笑不止。”

还是元宵节,“那来旺媳妇儿宋惠莲却坐在穿廊下一张椅儿上,口里嗑瓜子儿。”……画童儿道:“这地上干干净净的,嫂子嗑下恁一地瓜子皮,爹看见又骂了。”笑笑生先后两个元宵分别写金莲和惠莲嗑瓜子,别有趣味。

甚至就连那些专门在市井讨吃的“架儿”元宵节给西门庆磕头时,也是“进来跪下,手里拿着三四升瓜子儿。”……“西门庆吩咐收了他瓜子儿,打开银包儿,捏一两一块银子掠在地下。”这些瓜子一两银子,简直就是天价了,但这些人虽然穿的衣衫褴褛,却又成群结伙,惹不起。

说到元宵美食,金瓶梅中提到的都是“肴烹异品,果献时新”“蒸酥点心并羹果食物。”“美口糖食、细巧果品”比较笼统,且多是点心甜食。当然,也有“春盘小菜、参肉粉汤”“包子、八宝攒汤、桃花烧卖”等具体美食,但从名字可知,都是市卖常见食物。

就美食来说,金瓶梅多是粗略地提到烧鹅、猪头肉、白切羊肉等酒食,多是常见的,而红楼梦里就显得精细考究许多。

元春省亲回宫后,从宫里就赐出一道美食——糖蒸酥酪,宝玉想起袭人喜欢吃,就留给了袭人,没想到还是被李嬷嬷给吃了。一听名儿就知道是一种非常细巧的甜食。

荣国府元宵夜宴时,曹公还写了一个细节,贾母赏给鸳鸯和袭人的果食,被宝玉半路撞见,“宝玉看了两盒内都是席上所有的上等果品菜馔,点了一点头,迈步就走。”由此可知,贾母赏给两个丫鬟的吃食,都是最好的。这也侧面看得出贾府元宵席面的高端和精致。

自然是元宵节,自然少不了“主角”元宵,“一时上汤后,又接献元宵来。贾母便命将戏暂歇歇:‘小孩子们可怜见的,也给他们些滚汤滚菜的吃了再唱。’又命将各色果子元宵等物拿些与他们吃去。”金瓶梅中也提到吃元宵。

在北方是“元宵”,南方叫“汤圆”,元宵是滚出来的,而汤圆是包出来的,做法完全不一样,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最早记载见于宋代,是元宵节特有的美食。

后来贾母饿了,王熙凤还准备了“鸭子肉粥”“枣儿熬的粳米粥”“杏仁茶”这些美食,想来一般人家是吃不起的,西门府自然吃得起,但未必能做得出如此精细的美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