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妙设置化学实验情境,激活学生化学思维品质

 昵称15221501 2019-11-24

来源:《教师与教育教学》20193月第3期.

  巧妙设置化学实验情境,激活学生化学思维品质 

     湖北省巴东县京信友谊中学    费天红    邮编:444300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在学生提高思维能力上有重要作用。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需要通过锻炼才能提高,化学实验教学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九年级学生有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要学习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将事实与理论相联系,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启迪思维;通过实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通过实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思维品质   培养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在学生提高思维能力上有重要作用。九年级学生有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化学实验中有色火焰、有色光、有色沉淀、产生气泡等现象,对学生极具吸引力,他们兴奋、好奇、兴趣浓厚。但通过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概括,上升到抽象思维时则表情淡漠,兴趣顿失。若不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仅为完成实验而实验,学生被现象倒,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而要学习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将事实与理论相联系,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思维能力。 

      一、联系生活,启迪学生的思维

      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生活中的化学为支撑点,构建化学知识,通过实验,启迪学生的思维。如《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如何得到呼出气体呢?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讨论,他们怎么说学生代表就怎么演示:口对瓶里吹气;用吸管向里吹气;将集气瓶倒过来向里吹气;装满水再倒过来吹气,水就的一声从瓶里流出,同学们哈哈大笑,笑过之后,默不作声了。而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的思维之门被扣响了。经过同学们的思考,讨论,一致认为先把集气瓶装满水,再倒放在水里吹气,成功了!他们长长的舒一口气,露出笑脸。简单的排水集气法,直接告诉学生当然节省时间,学生在操作时也不会出差错,只是学生的思维未被启迪,一部分学生就会误认为只要记忆力好,化学就能学好。实际上,要掌握化学的真谛,必须经过思维的训练,提高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因为学习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二、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

      思维能力就是指人们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就是思维,培养思维能力要从问题产生开始。如在《制取氧气》的教学中,检查装置气密性时,问:如果先用手握试管,再将导管放入水中,能否查出装置的气密性呢?装入高锰酸钾时,问: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固定仪器时,问:试管口怎样倾斜?准备收集气体时,将一集气瓶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问:为什么不先把导管放在集气瓶内?什么时候开始收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说明氧气具有什么性质?在收集过程中,问:如何验满?实验结束,问:是先熄灭酒精灯还是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取出集气瓶,问: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是正放还是倒放呢?为什么部分同学收集氧气的集气瓶显红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层层设疑,步步提问,适当追问,学生边做、边思考、边观察、边讨论,既提高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又激发了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善于引导,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初学化学,化学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都尚不成熟,需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选用什么药品,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回忆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石蜡在氧气中燃烧;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高温煅烧石灰石;碳酸分解等等, 以上反应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吗?为什么?实验室没有现成的碳酸,只有含碳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碳酸钠、碳酸钙等;有含氢离子的化合物,如硫酸和盐酸等,这些物质都可以用吗?有没有最适合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组物质呢?同学们经过讨论、分析、实验、观察、归纳,得出结论时,思维能力就得到了发展。如直接告诉学生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考试的时候,学生的成绩也不会差的,但学生的思维将比较僵化、单一,科学素养也难以养成,更难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 

      没有分析,认识不能深入;没有综合,思维不能提高。通过观察现象、分析现象、综合归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现象,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思考,一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是气体,如果发生了反应,气体被消耗,压强减小,可利用压强差来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二是从生成物角度分析,学生已知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如果发生反应,溶液则不显碱性,可加入酚酞试液验证。学生看到现象后,大为惊讶:怎么还是红色?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陷入深思,经讨论分析后,认为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不能用酚酞试液验证,事实证实了他们的猜想。只有另辟蹊径,反应后有碳酸钠生成,可用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钙溶液等等来检验。通过这样的实验,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和综合性,提高思维能力。

      五、课外活动,创新学生思维

  一题多解,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学习金属生锈的条件时,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上课时交流的结果如下:与氧气和水有关,与酸溶液有关,与盐溶液有关,与二氧化碳有关,这些既涉及教材内容又在此基础上有进一步延伸和扩展的实际问题,能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

     总之,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需要通过锻炼才能提高,化学实验教学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过实验,启迪思维;通过实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通过实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6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化学.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