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脐茸的发生及超声诊断要点

 亳州不薄 2019-11-24

脐茸临床概述

    脐茸又称脐息肉(umbilical polyp)是小儿脐部的卵黄管残余组织(胚胎残余组织)增生物,发生在小儿脐带脱落后,创面上出现的樱红色、表面光滑湿润的息肉样增生物,可分泌少量无色、无臭的粘液,衣物摩擦等使粘膜受损时有血性分泌液(图1)。

图1   脐茸外观,女,1岁

     体积小的脐茸,可门诊手术,用硝酸银烧灼。粗大的脐茸,一般需要住院手术切除。

卵黄管发育异常基础

     胚胎发育期,中肠通过卵黄囊的颈部与卵黄囊相通,以后逐渐发育变窄形成狭窄的卵黄管,与一条脐静脉和两条脐动脉及尿囊共同形成脐带(图2),胚胎第lO周后,卵黄管逐渐萎缩乃至闭锁,与消化道断离。

图2  胎停育8W+显示卵黄囊

图中可见○高回声为卵黄囊SAC,通过脐带内卵黄管与中肠相连,卵黄管走行在脐带中间

图3  胚胎5周(脐带内组成结构)示意图

注释:脐带:umbilical cord;  卵黄管 omphalomesenteric duct(重点);膀胱bladder

     正常情况下,出生后消化道与脐部无任何沟通。胚胎发育第4周时由卵黄囊形成原始消化管,卵黄囊的胚外部分仍与原始消化管的中肠相连(图3),随着胚胎的发育,卵黄囊与中肠连接部分逐渐变窄形成狭长的管道称卵黄管。胚胎发育第10周时,肠管进入腹腔,卵黄管逐渐闭锁,并与消化道断离。如果卵黄囊胚胎发育过程异常或有不同程度的残留结构时,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卵黄管发育异常(图4):(1)卵黄管完全未闭:脐肠瘘;(2)卵黄管脐端未闭:脐窦;(3)卵黄管中间未闭:卵黄管囊肿;(4)卵黄管回肠端未闭:梅克尔憩室;(5)卵黄管及其血管纤维化索带残留:脐肠束带;(6)脐部黏膜残留:脐茸

图4     卵黄管疾病示意图  如下

脐茸超声诊断要点

1.特征性外观   小儿脐部樱红色、息肉状增生物是特征性外观。

2.二维声像图  脐孔处向外局限隆起的低回声结节,体积小,直径约0.4~1cm,基底表浅,内部无管道结构,回声均匀一致,与腹腔无相通(图4)。

3.彩色血流检查  低回声内部见丰富血供,呈“火球状”改变(图5 )。

4 女,3月,脐茸 脐孔表面孤立性低回声↑,基底部表浅

图5 女,3月19天,脐茸 彩色血流检查富血供

       精准超声,智慧之眼

超模:刘雯

鉴别诊断之一:脐疝

      婴儿脐疝:脐带内有血管,出生后血管应闭锁,如果在血管尚未闭锁封合时,肠管或其系膜疝入其中,就会形成脐疝。小儿时期的腹部肌肉还处在发育时期,并且发育不成熟,力量是非常薄弱的,肠管肠系膜疝入。因此这也是小儿脐疝的发病因素之一。

图6 脐疝,男,1月24天,右图脐环宽度1.38cm

鉴别诊断之二:脐窦或脐肠瘘

联系:三者均来源于胚胎卵黄管残余组织。
区别:三者形态上有区别,后两者呈管状(脐窦-和肠管不通;脐瘘-与肠管相通)。

美图欣赏       真菌感染之“仙女环”征

参考文献

[1]Rothrock SG.Skeoch G,Rush JJ,et a1.Annals Emergt-ncy[J].Medicine.1991;20:45.

[2]Yacoe ME,Jeffrey RB.Sonography of appen dicitis and diverticulitis[J].Radio Clin North Am.1994;32:899-903

[3]Palriquin HB,Garcier JM.Lfodune M.Appendicitis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Doppler sonographic-pathologic correlation[J].AJR.1996;166(3):629-633.

[4]覃伶伶,符少清,刘秉彦,莫泽来.卵黄管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5):458-46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