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桃花源中人6 2019-11-25

  2398873325
                              银币含银量

  各种壹圆主币版别  含银量

湖北省造光绪元宝  90.370%

湖北省造宣统元宝  90.170%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  90.270%

江南省造无干支光绪元宝  90.232%

江南省造干支系列光绪元宝  90.270%

北洋机器局造壹圆  89.066%

北洋造光绪元宝  89.172%

北洋光绪元宝  89.000%

户部光绪元宝  90.000%

奉天机器局造一圆  85.656%

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  84.453%

安徽省造无干支光绪元宝 89.468%

二十四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  89.742%

戊戌安徽省造光绪元宝  89.431%

四川省造光绪元宝  89.668%

吉林省造无干支光绪元宝  89.112%

吉林省造干支系列光绪元宝  88.568%

造币总厂光绪元宝  90.453%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  90.000%

中华民国三年袁像嘉禾壹圆(袁大头)  89.100%

中华民国八年造九年造袁像嘉禾壹圆(袁大头) 89.000%

中华民国十年造袁像嘉禾壹圆  88.980%

中华民国 开国记念币孙小头    85--90%

大抵情况就是这样了.当然,这也不是什么绝对准确的数据.其实,即使是同一种银币,若分别是由不同的造币厂铸造,它的成色也会多多少少有所差异的,甚至是同一间造币厂所出却分别在不同的时期铸造出来的银币也会出现如此的情况.

所以,以上的这些数据只能做一些对银币成色变化的大致方向的参考.

较常见外币(皆为官方数据):

日本龙:26.96克,90%

墨西哥鹰洋:27.073克,90.3%

美国摩根/和平鸽:26.73克,90%

法属印度支那座人:27克,90%(很怀疑成色够不够)

英国站人贸易银:26.9568,90%

英属海峡殖民地:1903-04年:26.95克,90%.

1907-109年:20克,90%.1919年-1926年:16.85克,50%

法国本土5法郎(大力神,谷麦女神,拿破仑三,飞利浦等):

25克,90%

比利时5法郎,西班牙5比赛塔,奥匈帝国5克朗等跟法国5法郎一样

英国马剑:28.2759克,92.5%(1935年,重量一样,成色50%)

德国帝国时期5马克:27.778克,90%

奥匈大奶婆(重铸多的要命):28.0668,83.33%

流通过程会磨损,会略轻的




             墨西哥“鹰洋”和民国"袁大头"
墨西哥银圆又叫做“墨银”或“鹰洋”,后讹为“英洋”,是墨西哥独立为共和国以后于1823-24年铸造。币面为墨西哥国徽,一只鹰嘴中叼着一条蛇站在仙人掌上。币径、重量均与本洋相同,银色为96.18%。
墨西哥银圆于1854年初入中国,先是在广州使用,其后流行各地,代替“本洋”成为主要通货。直到1905年,墨西哥改用金本位制,鹰洋来源断绝。
据清朝宣统二年(1910)度支部调查统计,当时中国所流通的外国银元约有十一亿枚,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墨西哥鹰洋。

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袁大头”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严谨点说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
北洋政府为了整顿币制,划一银币,于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国币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一”,“一圆银币用数无限制”,即以一圆银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贷币。
根据这一规定,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后由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开铸一圆银币,币面镌刻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头币”或“袁大头”。



                     孙中山开国纪念币
民国开国纪念币是一种银质纪念币,发行于19121927年。正面刻孙中山半身像,上缘为“中华民国XX年”,背面为嘉禾图围绕“壹圆”二字,有民国十五年、十六年、十八年及陵墓、地球、无年号、嘉禾等版别。

中华民国 开国纪念币 壹圆/孙像 孙小头 直径39毫米,厚2.5毫米,重26.95克,整体完好,图文清晰。 孙小头,这种纪念币有两个版本: ( 分别是在1912年和1927年铸造) 1927年版的“孙小头”: 如果背面印有两个五角星,称为“上五角星”;如果背面印有两个六角星,称为“上六角星”。

民国十六年北伐战争胜利,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南京造币厂先取原模,重铸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后又改动币背面的英文和花边(六角星),铸成新版,批量发行,俗称“小头”。此后四年孙中山开国纪念币铸量不下数十亿,与“袁大头”一起成为旧中国的主要流通货币。

“小头”正面刻孙中山半身像,上缘为“中华民国XX年”,背面为嘉禾图围绕“壹圆”二字,有民国十五年、十六年、十八年及陵墓、地球、无年号、嘉禾等版别。其中孙中山陵墓币铸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为纪念建造中山陵,铸造陵墓纪念银币和纪念铜牌。据传该币仅铸480枚,分赠党政要员和护送灵柩人员,此币为意大利造币公司雕刻,正面为孙中山正面像,上有“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八字,背面中为“一元”,下书“十六年造”左为旭日青松,右为中山陵寝殿。 重铸旧币的同时,国民政府也在加紧赶制新国币。


开国纪念币孙小头 因产量大惨遭成流通纪念币

1912年1月,孙中山任命余成烈为“中华民国江南造币厂”监理,仍以清代旧模铸银元以济军需。20日,财政部长陈锦涛改厂名为“中华民国财政部江南造币总厂”,并呈报国民政府。

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后,留守府以军法科长张孝准兼厂长,开铸“开国纪念”铜币。5月铸银币,即后来民间所称的“孙小头”银元。这种钱币面值一元,正面为孙中山像,上铸“中华民国”四个字。8月续铸二角金币和二角银币。其中,开国纪念金币重量为9.6克,直径23毫米,是我国造币史上第一次铸造纪念金币。

这种二角金币是不流通的,是纯粹意义上的纪念币。与其不同,一元纪念银币生产的量很大,后来就脱离了纪念币的范畴,成为了流通货币。

但铸造一元纪念银币的过程,却是一波三折。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财政极为窘困,相继发行了南京军用钞票500万元和军需公债1亿元,急需银币现金用以兑换和流通市场。但与此有关的利益集团却冲突不断。先是孙中山拟定的负责人被财政部长陈锦涛反对;而后湖北造币厂试铸了新样式的银铜元样币,南京不得不等待并与其统一;为了维护政权,临时政府不得不加快铸造银币的步伐,但造币厂又发生了厂内员工反对新厂长的风波。

直到5月份,江南造币总厂才正式开铸纪念银币,当年就铸造了一元纪念银币23813099枚。

袁大头硬气:和“孙币”一起,占据金融流通领域

1914年,财政部下令造币总厂更名为“财政部南京造币厂”,还下发了铸造袁世凯像纪念币的新模。5月开始铸造“袁大头”,每天4万枚。同时收购旧币,到了10月,每日铸币14万枚。

由于全国统一的制造标准和工艺,此时生产出来的“袁大头”已经很难区分出铸造地是不是南京了。

由于生产出来的钱币有力地抵制了洋钱,南京造币厂引起了外国公司和商人的嫉恨。1924年,帝国主义经营的英文报刊上刊登污蔑南京造币厂所铸“袁大头”成分不好的虚假报道。为了打破对方的阴谋,南京造币厂在上海总商会召集中外化学专家共同化验,两枚新币的含银量一个为89.03,一个为89.08,均超过了89的含银比例,均符合规定。

1927年,北伐军到达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造币厂遂改铸孙中山像银元。此后,在中国境内,袁头币和孙币同时流通,而其他中外银币就逐渐退出了中国金融流通领域。

孙小头开国纪念币版别及价格

普通纪念币2019-06-21 14:58:50阅读:13029
孙小头开国纪念币有多种版别,主要分为中央版,地方版等版本,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孙小头开国纪念币各种版别。

中央版:约12种(下五星、上五星、右三瓣、右长三瓣、左右三瓣、普通版(圆字出头、圆字不出头)、海南版、单日開、双日開、夹心版(包壳)、镀银版等);

地方版:约60种(各种英文错版、长头版、湖南长沙版、空芯穗、日式花(三大O、J型齿)等);

  军阀版:

  红军版:约5种;

  民间版:约54种;

总计已知小头版别约165种,加上未知30种左右,估计全国现存版别总量不会超过200种.
国民党政府在解放军即将解放广东前夕,被迫于49年11月6日将“广东省第一造币厂”迁往海南岛海口市,并将厂址设在当时的海甸造船厂内。为了给刚刚成立的“海南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券筹集“发行兑换准备金”,利用回收的银元等改铸含银量较低只有八成的,“袁头九年”银元,随之又改铸含银量更低的仅有七成五的“二十三年帆船”银元,但因“二十三年帆船”成色太差,最后又铸含银量为八成的“孙头”银元。这三种银元因紧急超负荷制造,又因压制时压力不够,造成币面不平,不正,质量较差。经笔者区分,与下版同样币比,三币银元的版别特征如下:

  海南造“孙头”银元,币面上方“中华民国”和下方“开国纪念币”文字销高;

  海南“孙头”和常见版“孙头”比,左边中的花饰,常见版“孙头”为“三棵草”(\|/)。海南版则为少了二棵草,变为二个点(●|●);常见版“孙头”右边中的花饰为“三棵草”(\|/);海南版则为三个“点”(∴),花饰比常见版少三棵草 。

              五角星六角星三个版别

  钱面:珠圈内孙中山小头侧像,珠圈外上环“中华民国“,下环“开国纪念币”两侧枝梅图案。

  钱背:珠圈内嘉禾图案隶书“壹元”二字,外上下环英文,左右侧上方或下方一五角心或六角心。

  背景: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即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民国元年由南京造币厂首铸“开国纪念币”。民国十六年(1927年)北伐胜利,国民政府南京 、天津等地造币厂用民国元年旧模继铸,只是细部有所区别,背圈六角星 、五角星 、英文字母变化 、错版。币值有一元、半元 、二角 、一角 、四等 ,二角不纪值。三个版别分别是:
  A: 上五星:在背面(壹圆那面)的,2、10点的位置各有一个五角星 ;
  B: 下五星:在背面4、8点位置各有一个五角星 ;
  C: 上六星:在背面2、10点位置各有一个六角星, 六星的是民国16年(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以后铸的。

  孙小头开国纪念币价格怎么样呢?各种孙小头价格是多少呢

  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六星版区间上佳品市场价500--550元左右

  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六星版区间美品市场价550--600元左右

  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六星版区间优美品市场价600--650元左右



                                    船洋
1933年3月,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颁布了《废两改元令》和《银本位铸造条例》,决定结束各省分铸银元的局面,将银币的铸造权收归于设在上海的中央造币厂,并决定先从上海实施废两改元,规定从当年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项的收付,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交易。同年,一种新式的银币——“船洋”开始在上海中央造币厂铸造。“船洋”币设计新颖,铸工精湛,银元直径39.4毫米,重量为26.69克,成色88%,含纯银达23.49克。

“船洋”银元为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发行的银本位币。其正面图案铸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身着汉装的侧面头像,上方纪“中华民国×年”;背面图案是双桅帆船放洋图,纪值“壹圆”两字列在船的左右,直齿边。“船洋”发行后,在市场上深受民众欢迎,并和“袁大头”、“开国纪念币”一起逐渐取代了流通于市面的各式“龙洋”和外国银元。直至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禁止银元流通为止。

在该币系列中,民国二十三年壹圆币较常见,总铸数是9874万枚(注:另有3000万枚为1949年由国民政府委托美国造币厂后铸)。其次是民国二十二年壹圆币,总铸数是4640万枚。在“船洋”银币系列中,有一种民国二十一年版的银币有着戏剧性命运。

“九·一八“事变之前,国民政府发行了民国二十一年银元,币面刻有一艘双桅帆船,顶上有三只飞鸟,东方有一轮初升的太阳,俗称“落日三鸟”。寓意“击落战机”、“一帆风顺”、。不料刚发行,正逢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当时有人把空中图案附会为日本国正要升起,三只鸟被说成是东三省要飞掉了,因此舆论哗然,纷纷指责国民党。政府也感到“天上的飞鸟是外国人的徽记,凌驾于中国帆船之上”,都认为不妥,马上下令收回这版银币,以制止谣言流传。如此小小方圆之间,竟然蕴藏着如此深刻的历史内涵。民国二十一年版“船洋”总铸量为226万枚,实际流通不足5万枚,目前市价从之前的每枚3000元,升到现在的每枚12000元,翻了两番。

                            流传国外
除以上发行流通三种“船洋”外,还有数种“船洋”试铸币流传于世。一是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奥地利版试铸样币,图案正面为孙中山侧面像,上缘刊写“中华民国十八年”,背面为三桅帆船图。这五个国家试铸样币图案基本相同,均是按照政府所拟定的标准图设计雕刻试铸,为数极少。所以,能得到其中任何一枚皆非常可贵,市价都在两万元以上。二是民国二十五年版试样币。这版试铸样币,没有正式发行,它归结为卢沟桥事变后,由于抗战爆发,国民党政府内迁,所以发行受阻。现发现有几种民国二十五年银元存世,一种是双桅帆船图,面值有1元、中元(半元)等两种。另一种是古布图,面值有1元、中元等两种。以上均未正式发行,存世极少,图片所标参考高达300万属于珍惜品。

银两制度的终结者——船洋,发行量有多少?

民国22年船洋共生产了4640万枚。1934年10月以后出厂的纪年改为民国23年,至1935年底,生产了约9878万枚。在不足3年的时间里,共计生产了1亿4744万枚。据当时担任财务部顾问委员职务的耿爱德表示,船洋币模全数由美国费城造币厂代制,平均该厂每月使用模具40套,初期每模寿命只有4万~6万枚,后来逐渐提高,总平均值每组冲压寿命为20.8万枚。以产量而言,每日工作10小时生产约21万枚。

船洋制作精美,整齐划一,生产标准甚高。因重量和成色必须精准才能确保“废两改元”最终成功,故每一枚币压印后均经称重、目视外观以及听音等环节,剔除次品,次品淘汰率约15%。船洋各版并无明显差异,耿氏将民国23年船洋分为一正四副:币边凸缘宽约1厘米者为正,窄缘者为副。另外,背面的“圆”字、水波、船锚及甲板等亦稍有不同,泉界以往多不重视。

虽然白银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世界潮流不是如此。到20世纪初时,西方主要国家皆已放弃贵金属本位币制,改革为管理通货的纸币本位币制,使白银从货币变成了商品,故银价逐渐滑落。因此1933年7月,各主要产银国和用银国为维持世界白银的产销秩序,在英国伦敦签署了《白银协定》。该年年底银价开始回升,而次年中旬美国为刺激国内景气,宣布白银国有化,导致全球银价大涨。于是,我国银圆大量外流,通货紧缩,出现金融危机,且外汇存底大幅减少。

▲听音辨币。目视检查表面有残缺及花纹不清晰之次品,并以听音剔除币内因有气孔而造成的哑版,此处发现的废品约有1%,不良品约占成品的15%,大多数是重量不准。

因此,1935年(民国24年)11月4日政府紧急实施法币政策,改行管理通货制。规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3家银行所发行的纸钞为法定货币,限时收兑市面流通的银圆,使银圆不再具有货币属性。次月,又规定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亦为法币。从此,银圆的生产也画上休止符。据估计,当时银圆流通额约6.5亿圆,实施法币政策后约收回4亿圆,并于1936年及1937年依先前与美国签定的协议,输出白银2亿多盎司,以换得外汇与担保贷款,这笔巨款对抗战初期的国内财政,有极大的帮助。

▲整箱待运,每5000枚装一箱,法定误差±40克以内,若超出,整箱退回融化重造,故船洋信誉卓越。

在银圆时代,中国物价堪称稳定,实施法币政策初期,亦算平顺,当时美金一元的官价约合法币三元四角,但后来随着抗战爆发,通货急剧膨胀,纸钞信用一落千丈。1949年(民国38年),局势对国民政府更加不利, 才发行的金圆券已贬值至骇人听闻的地步,民众对纸币毫无信心,当局被迫于7月初正式公告恢复银本位币制,并重新制发与民国23年船洋形式完全相同的银圆。当时除了上海中央造币厂生产以外,成都、重庆、广州、 台北等地都曾生产。另外,当局亦向美国订购3000万枚。总计上述各厂 在1949年所造船洋约4500万枚。云南当时也制作176万余枚。综观这一版开幕于上海,落幕在台北的孙中山像帆船银,生产总量接近2亿枚。






  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值多少钱

都说盛世的古董,乱世的黄金,在民国这种动乱时期,更是高于其实际的价值。
我们在很多影视剧中都可以看到民国时期使用金条交易,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是用不到金条的,需要去银行兑换银元才能正常使用。由于金条便于携带,价值又比较高,所以一些有钱人家往往在家中备有金条以备不时之需。

民国的金条规格很多,有一两、二两、三两、五两、十两数种,但当时最流行的就是称为大黄鱼和小黄鱼的两种规格。
大黄鱼,指的是十两一个的大金条,小黄鱼指的是一两一个的小金条。
本来“大黄鱼”是当时通行的规格,有钱人通常兑换一些作为压箱底钱,遇到逃荒逃难携带也方便,但是后来金贵银贱,兵荒马乱,许多普通百姓也希望购买黄金作为储备,大黄鱼太贵买不起,许多商家因此铸造了1两一根的小金条,也就是俗称的“小黄鱼”。

谍战剧《潜伏》中,主人公余则成替军统天津站站长吴敬中敲诈商人穆连成。为了奖励余则成的卖力,也为了分赃,吴站长通过妻子送给余则成的''妻子''一根金条。从电视剧上面的画面看,这根金条有10两重,就是世面上俗称的''大黄鱼''。金条分两种,一种叫做''大黄鱼'',一种叫做''小黄鱼''。

先说''小黄鱼'',它是''大黄鱼''的1/10大小,既1两重。在民国时期,度量衡采用旧制,''半斤八两'',一斤等于16两,一两=一斤的1/16=500克的1/16=31.25克。31.25克黄金,在20世纪40年代可以差不多等值于31枚银元。我爷爷曾经在40年代的上海当过学徒,学徒工资是一个月3枚银元,据他说,3枚银元相当于现在的1000元。而依据资料,30枚银元可以让一个三口之家在上海过上一个月体面的生活。那么,30枚银元就等于现代的10000多元,10000多元让''一个三口之家在上海过上一个月体面的生活''也大致对应的上。那么,一根''小黄鱼''=1两黄金=一个月10000多元人民币的生活。一根''大黄鱼''=10根''小黄鱼''=1两黄金×10=一个月100000多元人民币的生活。人民币10多万元的购买力=一根''大黄鱼''的购买力。
余则成是一个少校,月薪为135枚银元,相当于一个月40000多元人民币的购买力。这样的高薪也匹配他的洋房。一根金条相当于他2~3个月的薪水。怪不得人人对职位趋之若鹜。当然,中央方面军方的少校待遇和地方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民国初期一块大洋抵现在多少人民币?

在当时的北京下鲁迅当了教育部的老师,这时候的月薪在350块大洋左右,而胡适当了北大的教授月薪是240块大洋,而那时候的毛主席只有8枚银元,普通老百姓过生活一块银元足以温饱。

那时候的袁大头是含银的,一块大洋里面含银23.9克,按照当时的消费水平和购买力来看一块大洋是能买到20斤米和8斤猪肉的,今时今日的比较来看这两样加起来需要200块的。

不过光这样判定就太简单了,因为袁大头有好几种,最初发行的袁大头三年,八年,九年和十年,还有苏维埃签字版,英文签字版,最后一个是甘肃省的,等等还有很多。

当时鲁迅大大小小的稿费加起来,是三百至五百大洋,抛去每个月往家里邮寄的,自己还富裕,1919年鲁迅和其二弟在北京西直门八道湾,买了一处挺大的四合院,加上装修共花了三千五百大洋,按照当时一块大洋等于一千元任敏币的话,这处宅子大概是三百五十万花费。

当然了普通人不能和鲁迅比,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别的大的开销,一开始一块大洋养活一家人一个月足够了,民国后期,由于大洋的贬值通货膨胀,所以一块大洋只能养活一个普通一家人半个月的生活,由此得出结论,民国前期,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800至1000人民币,民国后期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200至500人民币。

清朝灭亡,1912年4月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北洋军阀鉴于当时铸币、纸币十分复杂,流通的中外货币在百种以上,规格不一,流通混乱,折算繁琐,民众积怨,同时也想借助货币改制以解决军费问题,便决定铸发国币。袁世凯为了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把他的头像铸于币面,“袁大头”由此而来,其实“袁大头”铸造的时间非常短,从1914年12月至1915年2月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却铸造出了7.5亿枚现大洋,数量如此惊人,让人叹为观止。

                        民国初年的货币
清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银元,有一种银元称为鹰洋,重七钱三分,光绪年间又有“龙洋”。到了民国初年,又有了“袁大头”,这些银元在民国初年的时候是可以等价使用的。

另外还有两种辅币,一是“毫子”,一是铜板,这个铜板兑换银元并不是固定的,一枚银元大概在民国初年能兑换一百二十八枚铜板左右。

                          民国初年的物价
普通老百姓的日常交易用铜板居多,比如民国初年上海一个铜板能买到大饼和油条各一件,生梨一两个等等。吃一碗肉丝面要四个铜元,那时候的鸡蛋很贵,一块银元只能买一百五十多个。

现在早餐一碗肉丝面少说要六块人民币(取一般城市物价),油条一块人民币一根。按照六块人民币一碗的肉丝面来估算,一个铜元相当于1.5块人民币,那么一块大洋就相当于190多块人民币左右。如果按照油条一块人民币一根计算,一个铜元能换2块人民币左右,那么一块银元就相当于250多块人民币了。不说用单一商品的物价来估算本就不正确,就说这用单一商品的物价来估算误差还极大,是不可取的。

当年有人调查过底层人民的生活,很多儿童没有上学,而是自己贩卖东西,一个月下来赚几块到十几块大洋不等,得看贩卖什么。然后普通工人一个月赚几块到十五块之间,30块大洋一个月的工人几乎很少。在当时他们的生活都被当时的人认定为贫穷,只能省吃俭用,很珍惜每一块大洋,如果不是祖上有房,根本就别想拥有自己的住房,即使祖上有房亦是家徒四壁的居多。反观民国的大学教授等等,一个月少则300-500大洋,若是来个兼职,一个月上千大洋是随便的,这些几百上千大洋一个月的都是豪宅大院,多房姨太太。

今天北京的大学教师月薪大概10000多元(工资,不包括其他收入),中小学教师和政府公务员也在10000元左右,普通工人5000元左右,一般市民每人每月生活费至少1500元左右——由此可见,民国初年的1元银元大体相当于今天的500元左右。


      民国时期,家产一万大洋属于什么阶层?
民国时期,散碎的白银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铸造精美的银元或墨西哥的鹰洋,一枚重量有26—30克。即便是1935年,民国政府改革币制,发行法币,废两改元。但随着货币超发、通货膨胀,法币越来越不顶用,明显不如银元购买力强,受认可度程度高。
在动辄以万为单位来判定收入水平的今天,民国时期,坐拥一万元大洋属于什么水平阶层呢?

探讨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着手,一看当时社会的物价水平,二看居民百姓的收入水平。民国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一直处于动荡不定的状态,因此物价水平也起伏不一。

当时社会上有句谚语:战前一头牛,战后一粒米。20世纪40年代末的上海,连乞丐都拒收千元以下的法币,足见通货膨胀的厉害了。所以这里的讨论范围把时间限定在20世纪20—30年代这20年的时间里。

以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为例,1919年1月,陈独秀还没离开北大,他的收入是月薪300元,图书馆主任李大钊月薪120元,图书馆助理员就只有8块大洋了,旅食京城,居大不易啊。1937年上海电车公司一名普通电务员的月工资是20元,天津铁路局工人最高月工资仅60元。

总之,民国时期从事脑力劳动的职员、教师、编辑、医生们的月工资一般可以达到100—200元的水平,比月工资10—20元的工人、店员明显高出数倍,这也反映出民国时代对脑体劳动的价值标准。

多数情况下,民国工人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家庭所需的最低生活费用。20年代初,北京一个四五口之家,每年的伙食费至少要130元以上,但八成以上的工人年收入只有60—100元,因此要维持这个家庭的正常开支,家中要有两个人出来工作。

对于多数普通家庭来说,图个温饱已经相当不错了,至于服装的添置简直是一种奢望。据统计,1928年北京工人家庭每年用于服装被褥的开支仅为13.8元,人均拥有的四季新旧衣裤只有7件。

从民国时期的物价还有百姓收入而言,一万大洋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在倡导“实业救国”的那个年代,这笔钱如果拿来投资创业能做什么呢?

当时上海知名饭店锦江饭店创办者董竹君,创业之初就是利用手中的2000元钱,在上海法租界大世界对面租下一幢单开间一三楼三个亭子间带晒台的店房,开了一家叫“锦江小餐”的饭馆。

知名国货“佛手”牌味精,从试验到生产,仅启动资金就花去了5000大洋。打开市场销路后,为了扩大生产,搭建厂房,1923年冬,由张崇新酱园牵头入股,出资5万元创办了合伙公司。

在民国时期,即便是创办一家轻工业工厂,如火柴、食盐、洋碱、面粉、烟草、纺织,没有个几十万资本投入是很难搞起来的。一万块大洋看似不少,在工业领域,又显得如杯水车薪。

概而言之,民国时期的一万块大洋对于普通之家来说堪称是一笔天量财富。拥有一万块大洋的家产,生活水准自然要比中产阶层要高出那么一点。按照当时的购买力计算,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三五百万。如果跟改革开放之初富裕起来的万元户相比,其财力当数倍之。

还是那句话说得好,你心目中的“民国范儿”,不过是1%的岁月静好和99%的苦难深渊交织而成!(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洋政府一年给溥仪的400万两银元,购买力如何?

北洋军阀的袁世凯答应溥仪一切照旧,爱你并且承诺每年再给溥仪400万两银元作为清宫所有人员的吃喝拉撒费用,那么400块银元大概有多少购买力呢?

首先说一下,清政府灭亡后,北洋政府最初和清政府的协定为每年给予逊清小朝廷400万两白银。等袁世凯领导的北洋政府铸造新币之后,将400万两白银改为400万银元。因此实际上北洋政府负责给予溥仪的费用分为两种情况。

四百万两白银购买力

1912年溥仪退位时,民国政府对于边疆的满、蒙、疆、藏地区统治力薄弱,所以为了顺利过渡,袁世凯重申了孙中山的“五族共和”口号。同时也为了安定以溥仪为首的满清皇室,签订了《清室优待条件》。

条约中规定,保留溥仪的帝号和内务府的财产,而且还需要每年给予400万两白银的费用。

清朝时期1两白银为37.3克,现在的白银价格在3.5元每克左右。以此为计算标准,通过计算得出,清朝时期一两白银的绝对价值为现在的130.55元,而400万两白银就是【5.222】亿人民币。

清朝光绪年间,根据军机处的记载,直隶地区的谷子为每石一两四钱六分。而清朝时期一石的重量120斤左右,我们以120斤计算,清朝时期1两银子便可以买到82斤左右的粮食。现在的谷子价格在2元到4元之间,我们折中一下,以3元计算,也就是说清朝1两银子约等于246元。400万两白银为【9.84】亿人民币。

四百万银元购买力

民国初年,由于清政府的灭亡,时局出现了一定的混乱,所以当时的市面上流通着十几种货币。但在1914年时,民国政府颁布了《国币条例》,确定以“银元”为中华民国的货币,而“银元”就是我们俗称的“袁大头”。从此之后,北洋政府便将给予溥仪的400万两白银,换成了400万银元。

当然换成银元之后,对于北洋政府的负担更轻了。因为一块银元总重七钱二分,含有银89%,铜11%。也就是说一块银元仅仅含有六钱四分白银,约合23克左右。如果仅以白银而言,北洋政府瞬间少给了溥仪三分之一的财物。

民国初年,米价相对恒定,约为每石[120斤]6银元,也就是说1银元可以买到20斤大米。如今大米价格在3到5元之间,以4元计算的话,一块银元的购买力约合80元人民币,400万银元相当于【3.2】亿人民币

当然还有人以普通人工资计算。据记载民国初年的工人的月工资为3元到11元不等。我们以7元计算,一个普通工人的年收入为84块银元。400万银元也就是一个普通人4.7万年的工资。2017年我国人均收入为59000元。通过换算得出,400万银元等于【27.73】亿人民币。

再说溥仪的钱够不够招兵买马

实际上从以上数据就可以看出来,民国给溥仪的钱根本就不够招兵买马。当时士兵的月饷为5块银元,如果拉起一支5万人的军队,仅仅每年军队的工资就需要支付300万银元。

当时汉阳造步枪每支36块银元,5万人又需要180万银元。每一万颗子弹810块银元,每个士兵配备20颗子弹,又需要8.1万银元。这样算来早已经超支了,根本就不可能购买其他武器装备。

以此可以看出,溥仪每年领取的400万银元根本就不可能会拉起一支队伍。

当然后来由于民国财政紧张,而且溥仪经常违反《清室优待条例》的规定,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400万银元也经常拖欠甚至不给,到了最后,溥仪甚至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











【货币】元代的钞法

元代(12711368年)是由蒙古族所建立的政权。蒙古族原为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到铁木真(成吉思汗)时才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国家。此后不断壮大,向外扩张。1234年灭金,1279年灭南宋,到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时,已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其都城是大都(今北京市)。在经济上,元代由于蒙古族把他们落后的生产方式带到中原,使中原地区的经济受到一定的阻滞,但商业却很发达,奢侈品如香料、珠宝、金银器的贸易十分兴盛,对外贸易也很繁荣,泉州、广州是重要的海外贸易港市。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元朝建立了以纸币为主的货币制度,这在中国古代是比较独特的。元代的纸币称为钞,行用纸币的制度称为钞法。元代的纸钞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3个阶段。

(1)中统钞。在元建国前,有一个纸钞仿行时期。成吉思汗晚年,发行过纸币,例如何实在博州(今山东聊城)发行过会子,以丝为钞本,称“博州丝会”。太宗八年(1236年)发行过交钞,可称“太宗银钞”。宪宗元年(1251年)立银钞相权法,用白银来维持钞价。后设交钞提举司,管行钞事宜,史称“宪宗银钞”0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初就想建立统一的纸币制度。中统元年(1260)七月,印造过通行交钞,以丝为本,“丝钞”二两,值银一两。十月,又印“中统元宝宝钞”,简称“中统宝钞”,钞面以文为单位,有10文、20文、30文、50文、100文、200文、300文、500文、一贯文省(1000文)、二贯文省(2000文)10等,不限年月,诸路通行。以银为本。宝钞一贯等于丝钞一两,二贯等于白银一两。1%5年在陕西咸阳曾发现中统钞两件,其一面额“壹贯文省”,长26.4厘米,宽18.2厘米;其二面额“伍百文”,长24.4厘米,宽6.9厘米。

中统钞发行之初,制钞权专属于朝廷,由户部主管,下设宝钞总库、印造宝钞库和烧钞东、西二库,地方上有诸路宝钞提举司,这些都是专门管理货币的机构。规定以金银为本,钞本不许亏欠和挪用。各路又设平准库,准许民众以钞兑取金银,只要扣去3%(后为2%)的手续费。政府还把税收作为纸币回笼的保证。原来赋税交纳白银和实物的,均可以用纱交付。

由于吸取金末通货膨胀的教训,元初对纸币发行量是严格控制的,中统元年7万多锭,二年3.9万多锭、三年8万锭、四年7.4万多锭,至元元年(1264年)8.9万锭,六年2万多锭。至元六年以前,10年共发行了70万锭。当时人刘宣说:印造中统元宝后,稍有积滞,就出银收钞,政府官员日夜战战兢兢,如同捧了一个破罐,惟恐失手坠破。因此,行之十七、八年,对钞无多贬值。由于重视钞本,对发行采取了有节制的慎重态度,使元初中统钞币值稳定,物价也相对得到控制。

中统钞是元代重要的货币,在元代始终通用。它的发行,不仅促进了各地的商品流通,而且影响到波斯、印度等国的通商城市也仿效中国发行纸币。可见,元代的纸币在世界货币发展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马可波罗曾惊讶地说:“凡州郡国土及君王所辖之地莫不能行。……用纸币以给费用,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马可波罗行纪》第95章)中统钞的发行,标志着元代以纸币为主的货币制度的确立。

但中统钞信誉较好的时期仅在元初近20年间,到元世祖后期,由于海外战争,军费激增,王室贵戚生活奢侈,财政开支的扩大,对诸王的赏赐增多和佛事奢靡等原因,使通货膨胀发展起来,并形成愈演愈烈的趋势。

(2)至元钞。由于中统钞信用降低,不能维持原定金银比价,于是在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忽必烈又颁行新钞“至元通行宝钞”,亦称“至元宝钞”。钞面分5文、10文、20文、30文、50文、100文、200文、300文、500文、一贯文(1000文)、二贯文(2000文)共11等,与中统钞并行,每贯当中统钞5贯,二贯当银一两,赤金一钱。至此,也就是承认中统钞贬值4/5。在陕西咸阳发现两件中统钞的同时,也发现至元钞一件,长27.5厘米,宽19.6厘米,面额二贯。至元钞前后通行60多年,是元代纸币中流通最长的。忽必烈在发行至元钞时,采纳、颁布了宋降臣叶李的“十四条画”,即“至元宝钞通行条例”。这条例规定了元代纸币制度的基本原则,其主要思想有:确定以银为本的保证;确定宝钞的法币地位;规定至元钞和中统钞的比价;制定惩治伪造及其他各项作弊的法律等。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纸币发行条例,与现代国家的纸币发行和流通原则已很近似。忽必烈对此十分重视,提到此条例时他对桑哥说:“朕以为叶李制定的条例十分重要。发钞所用的是法,所贵的是信,你等不要轻视它。钞本不可失,你等要切记!”充分强调了货币的信誉和钞本的重要性。

在至元钞流通期间,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九月,曾发行面值较高的“至大银钞”,规定了纸币和白银之间的联系。钞面用银计值,自二厘至二两,共分13等。一两合至元钞5贯,中统钞25贯,白银一两,黄金一钱。次年,印造新钞145万锭。四年,武宗死,仁宗即位,因倍数太高,轻重失宜,废至大银钞,已发行者可倒换中统钞、至元钞。

(3)至正钞。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元政府发行“至正交纱”,又称“中统元宝交钞”。钞文为“中统交钞”,大概是用中统交钞的旧钞板,重新印造,加盖“至正印造元宝交钞”的印记。新钞一贯合至元宝钞二贯,二钞并行流通,并铸造“至正通宝”钱与历代铜钱并用。一贯新钞合铜钱1000文。

这时已是元末,通货膨胀严重。破坏市值稳定的首要原因是纸币的准备金被动用。元初规定,“钞本”分文不动。大致从至元十七年(1280年)起,纸币开始贬值。当时回回人阿合马当权,他为讨好皇帝,将各路^^准库中金银尽数运到大都,又禁用铜钱,于是物价腾贵,宝钞贬值。此后,动用钞本更甚,成宗时诏令诸路平准交钞库所储银93万余两,除留下19万余两外,全都运到京师。大德三年(1299年)中书省报告:近年公家所费,动辄巨万,岁人之数,不及一半,其余都借及钞本。钞本被动用,纸币失去信用,必然贬值。

由于军费、官俸、赏赐、奢侈等原因,财政入不敷出,在动用钞本的同时,又靠发行宝钞来弥补。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发行509万余锭。至正纱发行不久,物价飞涨10倍。当时正值国内大乱,军费浩大,于是“每日印造,不可数计,……公私所积之钞,遂倶不行”。有一首民谣说:“堂堂大元,奸佞擅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深刻地说明了元末纸币贬值与元朝灭亡的关系。

元代的货币主要是纸币,但也铸造过铜钱,主要有:“大朝通宝”,统一中原前铸,汉文;“中统元宝”(1260年),汉文;“至元通宝”(1285年),汉文、蒙文;“元贞通宝”(1295?1297年),汉文、蒙文;“大德通宝”(1297-1307年),汉文、蒙文;“至大通宝”(1310年),汉文;“大元通宝”(1310年),蒙文;“皇庆元宝”(1312~1313年);“延祐元宝”(1314~1320年);“至正通宝”(1341~1368年),汉文、蒙文。

元代铸造铜币的本意是辅助银钞。由于铜产量少,生产成本高,所以铸造有限,流通不多。为了保障纸币通行,政府曾屡次废止铜钱:至正十四年,禁江南行用铜钱;二十二年,下诏搜交铜钱,但效果不明显。元代在海外贸易中有大量铜钱流出,如至正元年,日本将军足利直义派了两条船来中国贸易,规定不管赚钱与否,回去每船要交铜钱5000贯,以建造天龙寺。以后每年派遣,称天龙寺船。为此,政府多次下令禁止带铜钱越海互市贸易,但实际上铜钱仍流出不少,输往日本尤多。

元代,白银的货币地位在唐宋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全国普遍用银。元初的中统钞,以银为本位。后武宗时发行至大银钞,面额均以银两计,又规定纸钞与金银的比价。虽然元代纸币基本上是不兑换纸币,但名义上还是有钞本。为稳定币值,政府禁止金银买卖和出口,把金银集中于国库,但在纸币贬值的情况下,实际上很难做到。元代白银的货币作用日益发展,计价、大宗交易、赏赐、借贷、俸饷、税收都用银表示。元世祖在至元二十七年的诏书中曾提到“金银系民间通用之物”。皇帝多以金银赏赐诸王勋臣,在元曲中也有不少民间用银事例。白银的形态是银锭,从元代起也称银元宝。至元十三年,丞相伯颜攻灭南宋后,在扬州将掠获的银子销铸作锭,以“扬州元宝”为字号。后来政府也铸造,相沿习用。1956年在江苏句容赤山湖边出土两个银锭,束腰状,面文有“平準,至元十四年,银伍拾两”,背铸“元宝”。长14.5厘米、厚3厘米,分别重1895.94克和1897.19克。1967年在河北平泉县也发现有元代银锭。正面铭文有“杨琮伍拾两三分”、“行人王智”,“行人”可能是检验银子成色者。银锭上有倒印“使司”检印一方,另有元代常见官押4处,表明在市场上流通过。







中国历代虚值货币探析--金 元--元钞的丧钟  至正交钞

2017-10-11 21:17阅读:

至正交钞,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发行。元朝政府为摆脱财政危机,又实行了纸币制度的最后一次变革,即发行新钞“至正交钞”,同时仍行用中统交钞、至元宝钞,而三者比价不同。至正交钞钞面文字为“中统元宝交钞”,只是加盖至正交钞字样,并采取纸币、铜钱相辅发行的办法,铸造至正通宝铜钱与历代铜钱并用。至正交钞一贯合至元钞二贯,合铜钱一千文。至正交钞无发行准备,是纸币本位制度。这时已是元代末期,是以政府强制通用的不兑换纸币流通作为基本的货币制度。由于恢复铜钱的使用,更加速了纸币的贬值,通货膨胀越发严重,直至钞法全面崩溃。最后到了“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惧不行”,这极大地损害了人民的利益,造成人心动荡不满,这也是白莲教起义的导火线之一。
钞始于唐之飞钱、宋之交会、金之交钞。其法以物为母,钞为子,子母相权而行。元初仿唐、宋、金之法,有行用钞,其制无文籍可考。
元史载:元世祖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始造交钞,以丝为本。每银五十两易丝 钞一千两,诸物之直,并从丝例。是年十月,又造中统元宝钞。然元宝、交钞行之既久,物重钞轻。二十四年,遂改造至元钞,与中统钞通行。依中统之初,随路设立官库,贸易金银,平准钞法。每花银一两,入库其价至元钞二贯,出库二贯五分,赤金一两,入库二十贯,出库二十贯五百文。伪造钞者处死,首告者赏钞五锭,仍以犯人家产给之。其法为最善。
武宗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武宗复以物重钞轻,改造至大银钞,自二两至二厘定为一十三等。每一两准至元钞五贯,白银一两,赤金一钱。元之钞法,至是盖三变矣。大抵至元钞五倍于中统,至大钞又五倍于至元。然未及期年,仁宗即位,以倍数太多,轻重失宜,遂有罢银钞之诏。而中统、至元二钞,终元之世,盖常行焉。
元之交钞、宝钞虽皆以钱为文,而钱则弗之铸也。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初行钱法,立资国院、泉货监以领之。其钱曰至大通宝者,一文准至大银钞一厘;曰大元通宝者,一文准至大通宝钱一十文。历代铜钱,悉依古例,与至大钱通用。其当五、当三、折二,并以旧数用之。是年,仁宗复下诏,以鼓铸弗给,新旧资用,其弊滋甚,与银钞皆废不行,所立院、监亦皆罢革,而专用至元、中统钞云。
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右丞相脱脱欲更钞法,乃会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集贤、翰林两院官共议之。顺帝下诏云:“朕闻帝王之治,因时制宜,损益之方,在乎通变。惟我世祖皇帝,建元之初,颁行中统交钞,以钱为文,虽鼓铸之规未遑,而钱币兼行之意已具。厥后印造至元宝钞,以一当五,名曰子母相权,而钱实未用。历岁滋久,钞法偏虚,物价腾踊,奸伪日萌,民用匮乏。爰询廷臣,博采舆论,佥谓拯弊必合更张。其以中统交钞壹贯文省权铜钱一千文,准至元宝钞二贯,仍铸至正通宝钱与历代铜钱并用,以实钞法。至元宝钞,通行如故。子母相权,新旧相济,上副世祖立法之初意。”至正十



                   《至元宝钞通行条画》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尚书左丞叶李拟定了《至元宝钞通行条画》十四款,始定至元钞法。故条画又称叶李十四条,叶李,(1242~1292年),杭州人,字太白。宋末为太学生,曾向南宋政府提出币制建议,请以钞代关子,未被采纳。元世祖至元十四年投元,任浙西道儒学提举。二十三年被召入京,再次提出币制建议,二十四年经尚书省奏准颁行。

叶李十四条的内容概要为:第一条,至元钞一贯,当中统钞五贯,至元钞自二贯至五文,凡十一有等,两钞并行;第二条,随路设官库,买卖金银,平准钞法,确定金银出库官价;第三条,昏钞倒换至元钞,以一折五,另加工墨费;第四、五、六、七条,民户包纳税课、购买盐引、偿还公私债钱,行用新旧钞均可;第八、九、十三条,收支交易,听从民便;第十二条,上下半月计点平准钞库;第十、十一、十四条,伪造者处死,首告者奖励,官员推行宝钞不力,断罪解任⋯⋯

通过这些内容可知,钞法的主要原则是为了稳定币值、保持信用,第一,规定宝钞至元宝钞、中统钞是法定货币,且是不兑换纸币,纸钞只能由政府发行,统一币别、统一制币权。第二,加强准备金管理,要求有十足的“钞本”,集中现银于国库,确立了以银为本的无限法偿制度,利用白银保值,保证宝钞的信用。第三,发行不同面额宝钞十一种,适应于大宗买卖和零星支付等各种交易需要,宝钞不限年月、不限地域,以方便人民行用。第四,严禁伪造私制,严惩收买金银、推行新钞不力的官员,这些都是为了在国家控制发行的基础上,推及纸钞的流通,增强纸币的信用,维护元政府的统治。

《至元宝钞通行条画》规定了纸钞的票面单位、种类、兑换比率,规定纸钞的印制、发行调换和销毁方法,如设立“钞券提举司”负责印制,设立“昏钞库”负责旧钞、烂钞的倒换,设立“烧钞库”,负责烧毁倒换回的昏钞。规定监督管理的部门、人员,规定奖惩措施,设置发行准许金,严禁私易金银等,基本涵盖了元代纸币发行流通中的各项基本原则与重要规定。




南宋1石=元代7斗


公元1024年北宋在四川发行交子
公元1154年南宋发行交钞
公元1160年南宋发行会子,面值: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一贯、二贯、三贯(1贯=1000文)
公元1161年南宋成立会子务
公元1375年明朝发行宝钞



                                元统交钞
忽必烈中统元年七月(公元1260年),以丝为本创行元统交钞(中统元年(1260)七月印发“中统元宝交钞”,以丝为本位,两为单位,丝钞二两,值银一两。    )。
1两白银=元统交钞2两     中统宝钞1贯=元统交钞1两=0.5两白银



                         中统元宝交钞
。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登基后,发行以丝为本的交钞,并在十月进一步推出“中统元宝交钞”。这种钞票发行之初,以白银为本位,任何人持中统钞都可按银价到官库兑换成白银。(中统三年七月,敕私市金银应支钱物,止以钞为准;至元元年(1264年),政府下令禁止民间私相买卖金银,专门设立诸路平准库,掌管金、银、钞等的兑换;至元十三年即公元1276年,因为伐南宋而增发中统宝钞造成该宝钞开始贬值;至元十七年(1280年)已出现“物重钞轻”的现象,至元二十四年发行至元宝钞时,元政府已公开承认中统钞贬值五倍。至元十四年四月禁止江南使用铜钱;至元十六年二月灭亡南宋,以宋会子50贯兑中统宝钞1贯回收;至元十七年即公元1280年禁止江淮使用铜钱;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六月,始申严私易金银之禁;至元二十一年,定金银价,禁私自回易;至元十七年和至元二十二年回收民间铜钱);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起,全国禁用银钱市货,“中统元宝交钞”成为国内唯一合法的流通货币,它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发行的纸币实物。 [1]  这在世界货币史上是一个伟大创举,这种货币不受区域和时间限制,国家收税、俸饷、商品交易、借贷等使用宝钞,并允许用旧钞换新钞,这样中统钞就成为通行于全国各地的统一货币
除蒙古占领区的伊儿汗国发行纸币以外,印度、朝鲜、日本等国也效仿元朝发行过纸币。
中统元宝交钞以银为本位,以贯、文为单位,面额:
其文以十计者四:曰一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
以百计者三:曰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
以贯计者二:曰一贯文、二贯文。
中统宝钞每2贯可兑换白银1两。
中统宝钞14两(贯)800文=黄金1两
中统宝钞1贯=元统交钞1两=0.5两白银
1贯(1000文铜钱)=中统宝钞1贯=元统交钞1两
1分=10文      1钱=100文
宋会子50贯=中统宝钞1贯
中统宝钞50贯(1锭)=白银25两
(金代以银50两为1锭/挺,;元代以钞50贯为1锭)



             至元通行宝钞(俗称"金钞子")
至元二十四年三月(公元1287年)开始印行。面值自二贯至五文凡十一等( 二贯、一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五十文、三十文、二十文、十文、五文。 ),与此前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并行,一贯当中统钞五贯,二贯当白银一两(中统宝钞贬值80%),二十贯当赤金一两。
到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发行“至正元宝交钞”时为止。“至元通行宝钞”发行额共达三千六百十八万余锭


                             至大银钞
武宗至大二年(1309)九月,以中统、至元钞通行年久,物重钞轻,改印造至大钞,以银计值。钞面自2两至2厘共13等。与至元钞并行流通,每1两准至元宝钞5贯(中统宝钞25贯)、白银1两、赤金1钱。(至大二年十月施行铜钱法,至大通宝1文=至大银钞1厘;大元通宝1文=至大通宝10文 );至大三年,印造1450368锭。四年,仁宗即位,以中统、至元钞通行全国,公私蒙利,而至大钞之比值倍数太多,轻重失宜,罢之,改换焚毁,复行中统、至元钞(仁宗皇庆元年四月即公元废至大银钞、至大通宝)。




                            至正交钞
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元朝政府又实行了纸币制度的最后一次变革,即发行至正交钞,名曰新钞。至正交钞钞面文字为“中统元宝交钞”,只是加盖至正交钞字样。并采取纸币、铜钱相辅发行的办法,铸造至正通宝铜钱(至正通宝6种面值)与历代铜钱并用。

至正交钞一贯合至元钞二贯,合铜钱一千文。至正交钞无发行准备,是纸币本位制度。这时已是元代末期,是以政府强制通用的不兑换纸币流通作为基本的货币制度。由于恢复铜钱的使用,更加速了纸币的贬值,通货膨胀越发严重,直至钞法全面崩溃。

顺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废中统宝钞、至元宝钞、至正交钞,只用铜钱。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鼓铸至正通宝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腾踊,价逾十倍。又值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数计。舟车装运,轴轳相接,交料之散满人间者,无处无之。昏软者不复行用。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既而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人视之若弊楮,而国用由是遂乏矣。
钞的共同特征是灰黑色树皮纸,尺寸大小有所区别,长26.4厘米-28厘米,宽17.9厘米-19厘米。正面构图与先期印造者相同,正面最上方是钞名“中统元宝交钞”,其下是金额;金额两旁各有两行字,一行汉文,一行八思巴蒙文,文字亦是“中统元宝,诸路通行”,汉文和八思巴文相反分布即汉文“中统元宝”和八思巴文“诸路通行”在一侧,汉文“诸路通行”和八思巴文“中统元宝”在一侧;两行字下是字料和字号;下部钱钞文字10行:“中书省奏准印造中统元宝,交钞宣课差役内并行收受,不限年月诸路通行,元宝交钞库子攒司,印造库子攒司,伪造者斩,首告者赏银伍定仍给犯人家产,中统年月日,元宝交钞库使副判,印造库使副判,中书省提举司。”钞面上、下各加盖红印一方,八思巴文印文,上部是“宝钞总库之印”,下部是“提举诸路通行宝钞印”左上方斜盖长条形骑缝黑印;钞背面上方为长方形墨印,印四周有缠枝花花栏,花栏内上部为“至正印造元宝交钞”八字,分两行排列,文字端庄周正,下部为串钱图,交叉分布;印面及印下面各加盖红色大印一方。右上方有黑色骑缝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