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磊的演讲戳中教育的痛点

 mlbljg817 2019-11-25

丁磊的演讲戳中教育的痛点

丁磊在母校奉化中学的演讲讲述了自己的成功之道,这成功之道的核心是兴趣。人皆认同兴趣的价值,问题是如何培养兴趣。丁磊和他家长的做法比较独特:

一是阅读专业杂志加以熏陶。丁父本人是工程师,喜好无线电,家里订了三种杂志:《科学画报》《大众科学》和《无线电》。其中前两种是科普杂志,后一种是专业杂志。丁父逼迫儿子从小和自己一起阅读,并分享阅读心得,久而久之,丁磊对电子科技的兴趣就培养起来了。

二是身体力行加以引导。丁父爱好无线电没有停留在“知”的层面,而是知行合一,身体力行。丁父在《无线电》杂志上看到电视机的线路图,便买回元器件,请教高人,组装了一台电视机,最能让丁磊感奋的是,这是全镇第一台电视机。

三是支持儿子参加兴趣小组活动。丁磊在12岁时报名参加了县文化宫举办的无线电兴趣小组活动,并且组装出一台收音机。这种动手能力的早期培养和成功体验的早期植入足以影响人的一生!

四是坚持发展兴趣爱好。丁磊在奉化中学读高中期间,还能忙中偷闲,编写游戏程序,发展兴趣爱好,十分难得。

丁磊形成和发展兴趣爱好的经历具有典型意义:阅读、活动、实践都是培养兴趣的重要着力点。问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在培养兴趣方面关注甚少,尝试甚少。笔者曾经在所带高中班作过调查,订阅报刊的家庭仅为5%,更遑论亲子共读,亲子共议了。至于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就更加罕见。这表明,培养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对科技的兴趣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

在家庭教育出现缺失的时候,学校教育能够弥补也不错。问题是学校教育同样不容乐观。我们的校长和老师有思想、有情怀的不多,为学生终身发展着想的很少,大多为应试的潮流所裹挟,陷没于功利教育的泥潭,既无心又无力去培养学生的兴趣,甚至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挥动大棒,厉声叫停。所以,我们的教育培养出很多人才,但因为兴趣不足,或是兴趣泯灭,导致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能够行稳致远的大才少之又少。看看柳智宇和舒尔茨的不同结局,不能不让人痛心疾首。

丁磊成功的第二个秘诀是志向远大。丁磊确立的第一个目标是考上重点大学,他如愿以偿地上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他确立的第二个目标是体验互联网,他果然先行先试,创立了网易公司;他确立的第三个目标是终身学习,永不落伍,和精英人物在一起,共同探索未知的世界,丁磊正为此目标不懈努力。

我们不能不说丁磊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正是思想的卓越能引导人们不懈努力,去完成卓越的行动,实现伟大的目标。我们的教育有没有促成学生思想的发育呢?

丁磊谈到了创业与在校学习的最大不同,在于创业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现成的路径可走,必须不断探索,不断在没有路的地方闯出一条新路。我们的教育有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创业意识呢?

网易不算是最成功的互联网企业,但至少是比较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可喜的是,网易在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社会需要更多的网易,时代需要更多的像丁磊这样的创新型人才,教育,准备好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