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兴趣就没有人才

 江山携手 2019-02-15

    目前,我们的教育中一个很尴尬的现象是:有些口号喊得山响,可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中去(包括主观上不想落实和客观条件不允许两种情况)。有时候看似“山雨欲来风满楼”,而盼来盼去,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干脆只飘过几片云彩了事。

   比如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

   绝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是认同这样的观点的,因为它符合一般的授受规律。孔子在几千年前就精辟地论述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然而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关注的不是对知识(未知世界)本身的兴趣,却反复被教导对结果的功利追求,且不断强化。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于是,到了近代,现代,我们社会里多的是“为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所谓“成功者”,多的是把学问当作敲门砖的投机客,而鲜有像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高斯、罗素、黑格尔……这样光照千秋的大科学家、大思想家。

    参加工作十几年来,我都保留了一个习惯,就是每接一级学生,都要让他们填写一些个人的基本信息。我所关注的,当然绝不是其父母的职业(农村孩子的家长大多普通,不像城区家长一样有“利用价值”),而是他们的“梦想”、“性格”、“特长”、“兴趣爱好”等内在的东西。

    让我惊讶且忧虑的一个显著问题是,学生的“梦想”及“兴趣”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越来越严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学生的知识面还比较宽广,兴趣爱好也丰富多彩,有的尽管比较幼稚,却难能可贵,因为呈现出一种价值的多元化。而近几年,真正有梦想的越来越少,有的也只集中于“歌星”、“影星”这样的娱乐行业,要么就干脆没有梦想,没有兴趣爱好,大多数的表述越来越实际: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

    这是一件小事情吗?

    当然不是。它说明在社会生存压力的影响下,在家长们越来越“直接”的暗示下,在我们越来越单纯地指向“考试”的教育下,学生呈现出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的惊人的一致性状态。太多的学生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一样,单调,了无生气。他们被动地听,被动地学,被动地做作业,被动地考试,完全不像活泼灵动、思维丰富的孩子,表现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与功利。

    试想,假如我们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的是自己毫无兴趣的工作,以一种木然、缺乏激情的状态在职场生存,那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景象?

    因此,目前的教育,需要的是“解放”,需要的是给学生更宽的视野,更多的尝试,让他们在多彩的学习和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和坐标,并树立人生的理想,在更高层次的境地里收获成功和幸福。

    没有兴趣,就没有人才。培养学生的兴趣,应该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