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和《易经》是什么关系?老子是否受到了《易经》的影响?

 tjboyue 2019-11-25

《道德经》与《易经》是什么关系,老子是否受到了《易经》的影响

想要论证《道德经》与《易经》是什么关系和老子是否受到了《易经》的影响,我们首先要从中国古代阴阳学说起论,古代先民最早没有神灵概念,其精神信仰标识只停留在对祖先的认知和崇拜层面上。

原始社会人们没有文化知识,对种种神秘的自然现象产生敬畏,他们对例如风、云、雷、电、雨;日月东升西落;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世上为何有男女之分都无法理解,随着历史时间的漫长推进,经过观察自然界种种神秘现象,古人得出世间万物皆有灵的总结认知,世间万事万物皆受神的支配,为了和天地神灵沟通,求得神的'指引',需要一个通神的搭桥媒介,于是出现了'巫'这一神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员。在先民的思想认知里,'巫'就是上天的代理天使,负责传达神对人生产生活的指导意见,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国家的产生,'巫'这一职位的作用更加突显,在当时享有非常高的社会地位。同时人们又根据诸多自然现象总结出阴阳二气自然'概念'现象,但初始的'阴阳'理念还不够完善,理论系统个别环节存在断点和对接不严紧等不足。上古'阴阳'理论的产生,是人类思想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在那个没有任何严紧科学知识的时代,也属于重量级'科学'发现了。阴阳对立统一思维观念,大大启发激活了古人的头脑智慧,无形中使先民的思想发生了质的灵动升化,助推了中华民族思想建设领域的飞速建设发展。阴阳概念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思想形态领域作出的巨大贡献,做为优秀文化魅宝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时至今天应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

古人每天在做任何事物之前都要祈祷神灵给予指示,结合阴阳进行占卜求卦问吉凶,当时有一种'蓍草'卜筮方法,具体是将49根蓍草一分为二,再各自去除四的倍数,以剩余单双数决定问卦吉凶结论。这里先民就把阴阳理论用于其中,所得单数为阳,双数为阴。然后按术理分析判断得出所求问题的'神示'。阴阳学说在巫的'灵动'发挥演译下,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左右着古人的生产生活,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同步参与,其程度已达到如影随行。

那么'阴阳'究竟是什么,能否做出本质性的定论?一般包容概括地认为其是自然现象的一对对象,是具有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又对立统一的矛盾现象。

古代先民发现阴阳思想涵盖过于广泛笼统,无法微观发挥利用,于是人们又在'阴阳'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观察自然现象,又创造出更加完善的自然万象往復运化模型'五行体系学说″,细化解剖了广泛阴阳概念无法体现涵盖的元素、状态属性和运化过程。古人在认真观察世间万象,总结提练出五种世间'物质'做为五行标像元素,它们分别是木、火、土、金、水,并负予与这五种元素表征相对应的属性,根据各元素的表象属性和各元素间的事物关联,人为的进行逻辑正、反规律关系排列。'木干暖生火″;'火焚焦生土';'土运化生金';'金炼化可生水';'水润则木生'。相反'木能扰土';'土截止水';'水可灭火';'火炼融金';金可断木″。这就是五行生克制化学说的基本原理。有了五行运行理论体系,巫等从事神示玄机求索者,就又多了渲演手段,对于职业发展发挥增添了不可小视的灵动性。应该注意的是五行学说是古代先民基于朴素阴阳概念上的,又一次思想观念进步发展,两个理论之间的关系是,'阴阳'是可以独立于'五行'来自成宏观无详细运化理论的模糊学问,但是较早前'诞生″的'阴阳'学问,如果甩掉'后来者'五行'学说而独居于世,这就让人无法了解阴阳是怎样细化演义发挥及其可利用率究竟有几何?再看后来者'五行'无法脱离'阴阳'思想的灵魂性质基础支撑,没有阴阳做演义依据,五行学说就失去理论基础。

《易经》用大量篇幅探讨诠释阴阳之间的辩证关系,而见不到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原理。这是为什么?笔者浅见理解的原因是“五行”是借用世间五元素表面具象,来阐释“五属性”更深入的整体系统思想观念的,'五行″运行与过程,是朴素有规范的且带有硬性'机械'化的唯悟主义思想观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构成的思想观念,实际上'五行'思想学说已经脱离了自然世界的直观表象。这与《易经》利用六十四'卦象'模型具象方式阐释自然现象,以及用卦辞、爻辞碎片式的讲事实、摆道理的层层举列说明的哲学辩证方法相背,也就是说《易经》无法完美套用'五行'朴素完整机械性自成系统的学说,所以,文化先哲们只能另辟一条层层举列,逐点辩证,看似高雅且适合知识分子舞文弄墨,用自然表象阐释自然现象的哲学思想道路。这也是文化先贤的高明之处。《易经》与'五行'阐释自然现象各有自己的切入方式,鉴于'五行'学说单纯的强调本位的内在硬性运行机制,而忽略运行机制外的客观世界自然现象诠释,这种对真实自然表象的视而不见,恰好与文化哲人们的善于描述渲染自然现象的文风特质背道而驰形成反差。'阴阳'理论着到文化哲人们的无视以至弃用也就顺理成章了。但由于'五行'学说有完整的公式式运行系统,便于所谓'命理从业者'们临场套用发挥,'五行'虽惨遭上层文化哲人的无情抛弃,丧失了'高雅地位'。但却在鱼目混杂的一线术数'实战者″那里得到了重用和发展。

《易经》以类笺言式的质朴方法,通过阐释自然现象,来揭示宇宙自然事物变化规律,这种方式方法依托最基础的载体是六十四'卦',通过特殊自然随机方法求得卦型,然后,通过观察各卦卦象及参考其卦辞和有关爻辞的举例释义,从而举一返三逻辑推理求证事物的发展方向,最终归纳得出所求问题的规律概率合理答案。也就是说《易经》的推演是围绕'卦'这种特殊符号展开的。'卦'象是《易经》的唯一构铸结构。脱离'卦″象主体支撑,《易经》将伦落为单纯的民俗签言,如果是那样,它就与民间术士抽签卜筮的'签贴″没什么区别了。

《易经》的原始雏形'卦象',据传产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中后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所绘制创造的。传说伏羲氏是我国远古时期最早的王之一,所处时代约为新时器时代中晚期(中期距今约为7000~5000年左右,晚期约5000~4000年。)至铜石并用时代的早期。伏羲,又称宓羲、庖牺、包牺、伏牺、牺皇、皇羲及太昊等。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目前已了解的对他的文字记述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如《史记》中就称他为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君主。《易. 系辞上》: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传说古时有'龙马'负图出黄河,'神龟'负书出洛河,伏羲有缘得见,观其象、悟其意、效其法、取其形而始作八卦。这里说的'龙马'所负之图和'神龟″所负之书,就是今天众说纷纭的,被传的神乎其神的'河图.洛书″。有关'河图.洛书'的描述,最早见于成书于公园前五世纪的《尚书》里,讲的是周成王病故前传位周康王,仪式现场陈列的物品当中有'河图'。周康王纪位大约在公园前1020年。如果不深入论证,据此推论'河图'3000年前己经存在了。然而实物亲证是在199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候墓出土的'太乙九宫占盘',其图式与现在洛书基本相符。这个'洛书'图式的考古发现,说明现存图式成形于西汉时期之前。

自《尚书》开'河图″记录先河之后,河图的'神圣'含义就越来越丰富了。以至于《论语. 子罕》记录孔子感叹话说: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孔子的意思是,凤鸟现世象征国运强盛,此言之意河图很显然也被孔子看作代表盛世到来的祥瑞,他感叹,自己的生命就要走到尽头了,但是还没有见到能预兆盛世的凤鸟与河图。请大家注意,这段话认证孔子并没有见到过'河图'。另外其引深意思是,没有见到河图是他人生的遗憾,孔子在遗憾什么?显然是他认为自己以前的思想学问不完善和不尽本意,因为,只有传说中的'河图洛书″才是他真正要寻找的真理学问,只有见到'河图洛书'才能完成他的思想学问体系!

我们在这里不探讨伏羲是否真的见过'龙马负图和神龟负书',但要了解一下真正的伏羲是人还是神或者......。传说伏羲人首蛇身,并与其妹成婚,创画八卦和结绳记事,教人结网捕鱼,驯服野兽,还有传说羲皇也是汉字符号的创作人之一,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关于伏羲兄妹成婚的故事较早见于唐代的神怪小说《独异志》里,说的宇宙初开之时,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位于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二人议合成为夫妻。之后五代时期的《敦煌写经 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中说,伏羲、女娲时代天下洪水泛滥,人民死绝,天神金刚教导二人结合成婚。两书对其兄妹结合成婚的原因各有所述,说法不一。

直至民国时期的1942年,在湖南长沙发现一座战国时期楚国墓葬,出土了一份帛书揭开了伏羲身世神秘面纱。战国楚墓帛书对伏羲的婚事有这样一段描述,其大意是,'说到古代的天鼋氏伏羲,以打猎和捕鱼为生,伏羲生活的时代,天总是黑漆漆的,经常刮风下雨(应该是指大洪水),伏羲于是娶(在今天这两个字不知读法,其它部族的名称。)氏的女人女趫(应该就是现在所说的女娲)为妻,生有四个子嗣(应该理解为,伏羲与其它部族通婚,从而诞生了四个新的部落。)。遗憾的是这份帛书在战乱之时流落至美国,被某博物馆收藏了。相比较后出现的伏羲兄妹成婚小说式的说法更有可信度。由此可见伏羲就是古代一位伟大的正常人,并不是传说中那样兄妹结婚。通过这段记载也可推论伏羲和女娲并非蛇身怪物。

既然伏羲是位伟大有理性的正常人,'神缘'让他遇见'河图洛书',又在此基础上推演出新的寓意载体模型图范,就能利用原图,为何非要抛弃旧图,另起炉罩重绘新图呢,难道说河图洛书没有八卦直观寓意深入广泛?大家知道'河图洛书'玩的可是'深奥″的数字游戏!说明'河图洛书'是不可利用的欺世伪作,或存有严重缺陷及不足之处,有其不合理或谬误异导性。或许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真正的'河图洛书',羲皇压根就没有见过什么'河洛图书'。如果放肆一点不严肃的讲(没有藐视先祖的意思,只是以事论事)就连历史上義皇是否真实存在,目前,都无法考究给出学术定论,最合理的推断,伏羲这个'半人半神'的人物,是'中古'(这里指周代前后)时期的智者贤人们,为宏扬远古华夏光辉灿烂文明,而善意虚构推出的带有本帮主体意思的精神标识象征。他是中华占古文明之光的集中体现,他不应是专指某个人,而应当是远古广泛文明的总结归纳聚象,在他的形象里闪耀着的是中华民族群体智慧的光芒。但有一点在这里也必须阐释清楚,根据周代有'河图洛书'文字描述,以及出土的汉代'太乙九宫占盘'实物验证推断,有可能在中古周代中晚期,有人创作了'洛书(图)',为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便假托伏羲观'河图洛书'画八卦的神话来营造有利氛围。这点只是假设推论。

另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推论,即使伏羲真正创绘出了'八卦图',但做为'太极八卦全图'主体核心的'太极图',却并不是他或他那个时代绘制的,羲皇只是创绘出了'太极八卦全图'外围的'卦象'。

要想论证伏羲或他所处的上古时代,并没有人绘制出今天我们认为能够合理阐释自然规律,其寓意比较深刻,哲理性非常强的阴阳对立统一'太极图'。首先须要的就是证据,我们先从甘肃临夏出土的上古'双耳彩陶壶'谈起。这件彩陶壶现藏于瑞典远东博物馆,经碳-14检测鉴定,它生产于6500年前。有人说这就是上古时期的'太极图'。笔者认为这不符合太极阴阳相生相克,阴阳平衡,公平交媾,阳尽阴生,阴尽阳生往復循环宏观理论。伟大思想家老子说: '万物负阴而抱阳。' 仔细观察'双耳彩陶壶'上的图案,不具备自中古智者先贤至现代哲人们,对'太极阴阳理论'阐释的完整全面概括。这个图没有对阳尽阴生,阴尽阳生往复循环进行概释,图案流动纹在线条两端圆形处终结,循环系统断路,无法相互对流交合循环,对阴阳相生相克交待不清楚。不知他们是怎样的相互交媾状态。所以,再看画面未对线条做筒化提炼处理,线条散漫的分布于图案之中,基本无模型意识,它不具备或称尚未达到'太极图'运行规律所要求的模型标准。

上世纪70年代末,江苏省海安青墩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5600年的麋鹿角'卦象'。再有大汶口遗址26号墓中出土的一把5500年前的透雕象牙梳,梳上有由十一组乾卦和二组坤卦构成的图案,这应当是那时的'阴阳八卦图'了,梳子上11个阳卦组成S形曲线以分阴阳,再由两组坤卦添堵住S曲线的缺口处。如果,稍稍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两组坤卦是堵截在阳卦组成的S曲线里边,而没有与S曲线两端相连接,这说明S曲线两端是有源头的,是独立经过事物核心面的运行体系,且S曲线是由阳卦构成的大卦象,而阴卦做为堵截体却是相对的小卦象(坤卦堵截了什么?很显然就是围堵S乾卦链带来的天赐'灵气'和自然好风水。这是一眼即见的直观寓意。),这和现在看到的'太极图'表现的阴阳平衡理论格格不入,其阴阳交融互媾寓意也无从谈起,笔者认为大汶口'阴阳卦象图'与'现代'太极图″的寓意不同点是,大汶口'阴阳卦象图'体现的是顺应'大趋势″,这理说的'大趋势″就是'天意天道″,为什么这么理解,占绝对数量优势的阳卦(乾卦)组群构成了主体曲线,这条曲线表示的寓意就是无法违背的'大能力',这就是'道',但古人的理解就是'神力',是'天'是'天意',是无法逆反违背的'大自然″的神秘规范规矩。它代表的是宇宙自然现象大规律大风水。而两组阴卦(坤卦)构成了附佣弱势客体,象征着人不可违背自然大势(天意、规律),必须拥合'天道',要合理巧妙截获并顺势利用自然神赐的风水大势。而两个一上一下的'T'字型符号,由于处在S曲线两侧的阴阳界面里,则代表着'沟通天地″的意思。推论到这里已经得出合理答案,'大汶口卦图'就是上古'巫'的祈天问卜寓意'卦象图籐″。

结合上世纪70年代末出土的大约同时代产物的麋鹿角'乾坤卦卦象″分析推论,这张'阴阳卦象图'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伏羲先天八卦图″,在这张图上,我们并没有见到现在的'先天八卦图″卦象和有方位有规则的卦序,而所见的就由以乾卦卦象占主导地位,坤卦卦象屈踞客体而合成的两个不成熟不完善的阴阳界面。由上述可见'大汶口卦象图'展现的是单纯朴素的唯心方法论。而现在的'太极图'体现的是唯物的宇宙自然哲学逻辑规律。可见两图演义的本象意义不是一回事,其思想境界及高度也不在一个量级,就好比两个登山者,一个登上了山,已经把环境全都看清了,而另一个却是山角下的问路者。如果,这就是传说中由伏羲或上古他那个时代绘制的'太极八卦图',其伟大传说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现在'太极图'的最早突然出现是在宋代,据考证为华山道教高人'睡仙'陈抟创绘,也有说是另外有人将太极图传于陈抟,陈抟深研并领悟了'太极图'的精髓后,将其公开面世,传承至今。另有一说,阵抟所持的'太极图',又经过种放、穆修的传承到了周敦颤手中,周敦颤将其改造成了今天我们常见的'太极图'。总之,无论当时'太极图,'是怎样面世的,但'太极图'的发扬光大,宋代高道陈抟(号'希夷先生')功高无量。

话说到这,相信大家已经初步清楚了几千年来,人们痴情研究'河洛之数',却没有大的成效的真实背景原因了。烦请大家还要了解一个常识概念,现在社会上一些人非要东拉西扯,添油加醋地把中华传统文化说成是'河洛'文化,又妄称'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这里有一个名词且涵盖两个概念大家要弄清楚,就是'河洛″两个字,一是指河南的黄河及发源于陕西洛南县西北的宗岭山,向东流经河南的卢氏、洛宁、宜阳等县,至偃师境内接纳支流伊河(又称伊洛河,简称洛河。)后,再流到巩义汇入黄河。洛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黄河、洛河交汇处的广大地区,也称'河洛'地区。中国名称据说源于此处。所以,也有把'中华文化'说成'河洛文化的。另外,'神乎其神'的'河图洛书'传说也是基于黄、洛两河而产生。'河洛'两个相同的字,将两个发生在同一地区,却是不同概念的事物混淆为一谈,长时间蒙蔽了大家审视问题的视线,误导了事非观念走向。也许有些有心人,压根就不想把'河洛文化'与'河洛文化'区分开来。还请痴谜所谓'河洛'之数的'高人'们,抬起头看一看,我们现代数学家们随手就可拿出一堆奇妙玄奥有趣的数字和数字公式供有兴趣者猜解研究。

如果非要抱根问底儿弄清一个所以然,非要搞清楚'河图洛书″与'八卦'关系如何?那就清楚的告诉大家,真相到是真有一个,那就是龟类大多都有的正常特征,龟背上负载的几何状有序圆形排列的龟壳,到是和八卦图型排列状态有几分相似之处。这能说明什么呢?!

相反在这篇文章里,不仅怀疑伏羲观'河图洛书'创绘八卦荒唐传说的真实性,还要'拔乱返正',把颠倒的事实真相还原,那就是'不是伏羲观'河图落书'创绘八卦,而是周代中晚期(周代后期起应该更具精确度,只是分析,无法具体精确时间段。)至汉代,有人受当时的'阴阳理论、五行系统学说以及卜筮卦象″启发,绘制了后人'不知真伪″的所谓'河图洛书'图案符号。为了引起当时先民的广泛关注,于是就把发明'专利权'和'荣誉证书″强加授予了'伟大羲皇'。因为除了汉代'太乙九宫占盘'做为实物证据,殷商没实证资料可见,周代中期前也未见详实资料现世。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不仅'河图洛书'实证无存,就连伟大羲皇的较详细资料或称'鉴证'故事,也都是在春秋秦汉时期,同时出现在当时的许多古籍中。现代人不难发现'发明河图洛书'的所谓'高人',同时也'发扬光大了人文始祖伏羲氏'!虽然,披着中华人文始祖的光环,将所谓的'河图洛书'流传至今,但'不争气'的后人研究了两千多年,也未弄出个所以然。其真伪仍就无法做出定论。

按传统说法,《易经》成书的主脉络是伏羲画'先天八卦';周文王姬昌,依'先天八卦'画出'后天八卦',并进一步推衍画出'六十四重卦,据传文王还作了卦辞。之后,周公又组织当时众多高智文才编撰了爻辞;到春秋时孔子增作《十翼》。至此《易经》定型于今天的文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前文以经说过,伏羲或他那个时代的先民并没有画出真正的'八卦图'。这个推论从出土的5000~5600年前鹿角'卦象'和大汶口出土的5500年前'卦象'梳子上的图象均得已证实(还有证据下文阐述)。那时只是画出了'乾''坤'两个卦象,其余六卦未见踪迹,据此推断乾、坤两卦并无今天乾卦和坤卦的卦象全概念,只代表'阴''阳'而已。观其卦图卦象排列无序,更无规整方位可言。这个时间段大约是伏義时代的晚期,所以推断他所处的时代之前并没有真正的八卦产生。'先天八卦'一说更是无从谈起。说伏羲或他所处的时代画出了'阴阳'两卦,还可以解释得通。

那么究竟是那个朝代时绘出了八卦呢?殷商产生'八卦'的可能性非常小,为什么这么说呢?据出土的大量商代甲骨文分析,商代是个唯心的'巫″时代,已得几十万片甲骨文,几乎全是占卜的卦辞,只有少量的其它方面甲骨资料,但占极小的比例。因为巫占龟卜术一直站踞商代卜术的主导地位,导至新的卜筮方式方法无法产生。所以商代之前的千年里也渺无可能画出真正意义上的'八卦'。

再看西周开国垫基人文王姬昌是否有可能创造奇迹,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综合归纳评定推论,文王有可能在被商纣王囚禁期间,'得闲'画出了无'太极图'图心的'八卦',用于占卜,仅此而已。至于'先天和后天卦序'那只是方位稍作改动的问题,没什么难处。故弄玄虚那是后人的能耐,与文王画'八卦'没关联。

我们前文已经阐释过五千多年前的所谓'卦象图″和现在看到的'先天八卦图'有天壤之别。我需要阐明的是原始'卦象图″只是个基础雏形,属初始萌芽幼稚入门状态。五千多年前的'卦象图',依然带有上古时代结绳记事和蓍草占卜的历史烙印。我们看卦象是由一段段成组的短线所构成,这就是古时占卜使用的成段的蓍草的形象,再加上由短线卦象连接而成的大S线就是结绳记事占卜的绳索影谢,古传伏羲'一划开天',就是指的古'卦象图″的核心大S线,这条线就是古人理解的'天'或者理解为至上的'神秘力量',就是'神'。所以,'一划开天'并不是指画出了现代意义上的'先天八卦″。当然,依据出土的虽然不成熟也未完善的上古'卦象图'来推断,近古至现代所说的周易三部曲之前面二部,也就是《连山易》和《归藏易》历史上可能真实存在过。相传《归藏易》是以坤卦为起始点的'易书'(笔者认为只是简单的对'乾''坤'阴、阳卦象做以辞释解说而以,等同于现代的签书。),这在上古'卦象图'里有寓意体现,图中的核心是大S线,这条以结绳记事的绳索为原形的曲线,在古人看来它是'神秘力量'的象征,古人认为一切神秘现象均是'神″的力量的体现,都应该得到尊祟。比如'日月东升西落,风、云、雷、电等等,但这些都是人类无法掌控的宏观宇宙大现象,于是古人便在大地上寻找神秘力量,做为崇拜和利用象征。

为什么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相信有风水的存在,我们应该做以研究,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无法做出科学合理解释,就会产生现代人看来非常好笑的不合理解论,刮风下雨在现代人看来是很简单的自然界物理现象。但在古人看来这是'神'的力量,比如,下雨古人就认为是天漏了,雨后天空出现彩虹就是天神在补天,把天补好了,当然天就晴了,雨也就不再下了。

传说伏羲的妻子女娲就炼五色石补过天。现在这个传说以经被考古发现成功破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河北、内蒙古与辽宁的三交界处的建平县牛河梁,考古队发现了与上古'卦象图'时代相当的古文化遗址。根据遗址规模和存有大型祭祀台及出土文物等研究推论,这是五千多年前红山文化的核心,从规模上看,属广泛部落联盟活动中心。在牛河梁山顶发现一座神庙遗址,并出土了一个女神像头部,文化学者研究认为这很有可能是传说中的'女娲','红山女神'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共祖。在神殿附近发现一座'小山',小山的夯土层有16米,直径大约40米,外围大约100米,均为人工建造,小山周围专家发现了三十多座积石冢遗址,布局类似埃及金字塔。主山顶还发现了1500多个冶炼红铜的坩埚残存,坩埚锅口大约三十厘米,高度一尺左右,为了更好的加以保护,现已全部用土掩埋了。在83年开始发掘时山顶到处都是带Z字纹的陶片和坩埚残片。据推论这就是传说中'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的原形遗址,当然,古人并不能真的'补天',只是以此冶炼操做过程和场面,做为即时祭天敬神祈祷仪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以表虔诚敬畏之心。有专家学者推论冶炼时的矿石本身就是五颜六色非常美丽,所以,传说女娲炼五色石这是完全附合事实的,另外,在山上冶炼时会产生大面积类似云雾的蒸汽,空中太阳光在蒸汽中折射加之地面火光影射,在山底下就会看到类似彩虹的效果,这就是女娲补天传说的由来。所以,有些神话传说我们要认真对待,其神秘传说的背后也许就会残留当时社会状态的某种信息,有可能就真实反映了古时发生了什么大事件,由于上古时没有文字做记载,导致误传。面对上古众多神话传说,现代人要端正态度正确理解,做到不谜信古神话,但也不能漠视古代传说客观传承至今的事实,在清醒的前提下研究破解传承了几千年的神话传说。还原历史真相,为国学增光添彩,这是每个华人都应尽的责任。

上古代时代的每个人文进步,都是古人观察自然现象的成效,当然,有些结论是谬误的,刚才说过下雨古人就认为是神秘力量至使天漏了,从而雨水从天上流到了人间,即然雨水是从天上来的,一定会藏有神秘力量,再看这些雨水都无例外的汇入河流,然后顺河道下行流走了。古人认为流水中产生的微风效应,就是神秘力量存在的体现。这张'卦象图'抽象的展现了古人聚水藏风的思想观念,前面说了大S曲线的原始构成思想,来源于结绳记事的绳索和占卜用的蓍草,古人认为它们是涵有神秘力量的,图中的这条主线代表的就是'天″是'神秘力量″,理所当然也代表天上神秘的彩虹和地面上藏风聚水的河流。'卦图'又用'两组坤阴卦象(象征人力)顺势而不是硬性围截了大S线两处弯曲处,形成两个圆形体,意思是巧妙藏觅了'神秘力量',两个'T'字形符号的方向均指象大S线的弯圆内侧,代表'归神依灵'。表示天地一切都是神的安排,一切都归神灵支配,人类虔诚归命接受'神灵'的安排,但也表示在领会神意的基础上,巧妙合理收获'神的恩赐'归己所有的意思。种种迹象显示5500年前的'卦象图',可能就是传说的《连山易》和《归藏易》的原始演易'易象图'。

在这篇文章星我们再给大家展示一个出土于,安微省凌家滩遗址(约为550O年左右)旁的一组玉龟、玉片,距今约4500年,玉龟长9.4厘米,玉片长11厘米,宽8.2厘米。有很多学者都认为这个玉片以及与之配套的上下两块玉龟壳就是伏羲观'河图落书'而'一划开天″创绘'八卦图'的最有力证据,这些学者据理力争,看架式这就是无可辩搏的铁证了。各路高人据理力争的原因就是玉片上的图案和周边的小圆孔,先看图中心的八角形,不知是什么(也许就是个无主观概念的装饰),第一层圆的周围有八个长圭形图围绕着,第二层圆外围有4个长圭形图分别指向玉片的四个角落。也许这是那个时代的又一种占卜'卦象图″。这种卦象是'四象八卦图'吗?如果是,那就说明图中不分'阴阳卦象',这不合上古人早已了解知道宇宙自然界存在'阴、阴'二气对立统一客观现象的事实。也许这是'二十卦象图″,只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圭形图间距中各有1条细线做间隔,难道这八条线代'阳卦象'?如果是这样,那外层的4条'阳卦象'那去了?这个假设也不成例,根据这些图象信息判断这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八卦图',只是用于占卜求问出行方位的'四面八方图″而以。更有甚者声称这个玉片就是伏羲观'河图洛书'创绘'八卦'的铁证,根据就是玉片外围的孔洞,按照他们的说法,这些小孔正合'洛书'的点数,说的千真万确,这就是'洛书',没错!真相果真如此吗?我们把图片倒过来再看,大家看,我把小孔做了划线处理,大家明白了吧?这就是个玉掛饰,但也许是'巫师″配带的占卜随身工具,或者就是一个正常锁饰。这些学者胡说八道的程度已经达到搞笑级别了,

也有人说,玉片图和玉龟就是古代《归藏易》的演易卦形工具,笔者无法解答,如果真是《归藏易》的演易工具,那玉片'卦象图″就应该是《归藏易》消失于世的真正原因,大家想想,就这样一个粗俗的东西《归藏易》都可为其做释辞,那这个传说中的《归藏易》还有什么思想高度和可利用之处呢?所以,《归藏易》被先民渺视直至消声秘籍,永远告别这个世界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但从前后相距千年的这两张古图看,那个时代应该没有真正定形的主导'卦象图'产生。

另据传说,周文王在绘制'八卦″后,又依此推衍出六十四卦,本人感觉似乎有些急促喘息,因为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过程的,在古时先民的稚成朴旧心态和思想跨越广度,和现代人比是不一样的,他们须要一定时间才能逐步完成一个过程。所以文王推衍出六十四的概率较低,但也不能绝对排除其可能性

传说到周公旦时期,他组织众多高智人才,依据文王推衍出的'六十四'卦象(笔者认为周公旦有划出六十四卦的可能性),分别撰写了三百八十四爻爻辞,这个传说应该是真实的事实。但这里有个问号,众所周之,周公是重方法的术数派代表人物,不知以他的'亲民'风格写出的爻辞会是怎样的甲乙丙丁.....,子丑寅卯。一但过份强调具体'战术'上的实用繁索细化,就会淡化'战略'上的整体统畴和全面布局。易经六十四卦之所能引起古圣先贤的高度重视,是因为其卦象是一套完整有序的模型体系,六十四卦以及其衍生的三百八十四爻,如同一条完整环象数据链,环环相扣,层层相通,即各有具体分工,各负其责,又互相关联,缺一不可。不知周公弄那么多的'智士高人',会怎样来群体撰写一套即相互关连,又要完整系统阐述自然现象,和提炼总结大自然客观规律的文章?我们说《易经》是以卦象做启蒙开智导引的方式,来完成寻找预测规律结论的,在寻解卦象时,需要一个寂静空灵的独立思考过程,只有在静中,再依据卦象、卦辞、爻辞等信息,搜索提炼所需要参考的有用信息,然后进入'状态' 放飞来自自己'心灵深处'的'灵动'思想,最后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预测答案。那么多的人集体完成的作品,莫非是一锅耐看但不一定好吃的大杂烩。其实,做者想说的是写一部自然现象规律的哲学著作,人多闹躁,无法肃静,无法理顺文序,所以,反而写不出理想的作品,那么多的人按自己的理念写出的作品,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不同,必定各有所思,残差不齐,在汇总时是无法合理完整对接的,更无法全面客观的展现'真理'和'规律'的本来面目,其整体系统性更无法保障。如果是集体合议产生的作品,其将不是一个纯正的'灵动智慧'作品,其结果就是产生一套生硬的机械性产物。作者个人理解,周公本是注重实用的术数派人物,以个人较质朴实术的'战术″理念组织指导群体写作,是很难写出即'灵动'又'高尚'的象释'云级″作品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后来的大几百年里,未见《易经》产生多大的轰动效用与效应的真正原因。由于不被上层智者贤士的重视和利用,所以,只好销声匿迹散洛于民间各地,留下的只有传说。

春秋时期,由于孔子周游列国释儒讲学,有机会遇到流落于民间的各种版本的《易经》零散'碎片化″古籍,依传说孔子知其'重要价值',所以,逐渐收集到一定数量有关《易经》作品。重新编撰整理增删归纳,并又增写了'十翼',最后集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易经》。春秋时期,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对《易经》的发扬光大功不可莫,终使《易经》发展成为儒家的指导经典。当然,《易经》并非是十分完美的救世作品,也有其不完整性,感觉有些凌乱和东凑西拼的痕迹在里边。

纵观《易经》的宇宙自然生化论: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与老子《道德经》所阐释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自然生化论,有非常明显的出入,《易经》所述的宇宙自然生化方式,是受控于'卦象'二进制的机械化偶数框架之中。而老子开释的宇宙自然生化论,是无人为约控的'天道'自然演化规律。从《道德经》呈现的文貌看,里边没有发现与《易经》有本质关联的内容。所以,基本可以肯定老子撰写《道德经》没有受到《易经》的影响,或者说没有受到《易经》思想的束缚,与孔子受制于《易经》思想相比,《道德经》完全是老子自成体系的伟大自然哲学思想的光辉结晶!这也许得益于老子原是'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便利,和他可以直接查阅较为高尚正统的文籍有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