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流水 為什麽中醫擅長調理脾胃病。 脾胃在中焦,溫病名醫吳鞠通云: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衡,衡器,此指秤,調治中焦脾胃病,就像移動好秤砣一樣難,有時差一點點就失去平衡了。而有人稱中醫為中庸之醫,善持中庸之道者也。其治病在於察色按脈,隨證施治,臨機製宜,調其虛實,以平為期。“平”恰好是中醫治病目標,也是醫者一直修煉的道行。另外,平還有用藥方面的涵義,治中焦脾胃病的藥味組方配合以藥性平衡為准的。像常用的經方半夏瀉心湯,以苦寒沉降的黃芩,黃連,配偶辛熱溫升的乾薑,黨參。達到溫和清,升和降的平衡。即是陰陽虛實之平衡。若調理中焦脾胃病能夠從中庸之道的原則出發,用藥以相反相成而配合調之使平衡,則思過半矣。 而另一半就是要講五行了。天運五行以生五臟。脾胃在中焦屬於是土臟系統,故常稱中土,其職司主化水谷生氣血而養後天之人生,故中醫稱脾胃為後天之本。五行有相生相剋的規律,故五行之氣化生之五臟也是相互輔助、相互制約而共同維繫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肝膽為木臟系統,木剋土,所以脾胃病者跟肝膽關係密切,因為其臟病則其臟氣虛,其所畏者乘其虛而剋之。故中醫調治脾胃病必須著眼肝膽。或實土而御木之剋,或抑木而制其剋土。“邪在膽逆在胃”、“見肝之病當先實脾”這些經典名句就是提示醫者要見病知源、治病求本。故治脾胃病有時是調肝膽而獲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