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浮生六记》:不能落实到穿衣吃饭睡觉数钱的爱情,是很难长久的

 齐家平国 2019-11-25

三毛曾说,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睡觉、数钱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

《浮生六记》:不能落实到穿衣吃饭睡觉数钱的爱情,是很难长久的

三十岁,再读《浮生六记》,看见的东西,与二十岁是迥然不同的。

这部被誉为“晚清小红楼梦”的自传体笔记,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大众的热情追捧。

这本书共分为六卷,它们分别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说,后两卷已经遗失,是后人伪作。“浮生”二字,取自李白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本书作者沈复,字三白,江苏苏州人。于乾隆年间的太平盛世,出生在一个文明礼教的书香世家。他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一直做幕僚,曾经也靠卖字画为生。一生漂泊,去过许多地方。

全书文笔清灵,不做作,用沈复自己的话说,“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书中主要记载了作者沈复和妻子陈芸之间的爱情、婚姻和生活的琐事。

在沈复十几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再次遇见了被林语堂誉为“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子”陈芸,并结为夫妻。

在后面二三十年的岁月里,两人琴瑟和鸣,举案齐眉,本以为会白头偕老,却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夫妻阴阳两隔。

对于自己的爱情悲剧,沈复在书里总结为: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难道真的是因为爱得太过深情,太过轰轰烈烈,才使自己的爱情不得善终吗?

其实不尽然。细读此书,这对夫妻之所以活成了爱情里最悲情的样子,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陈芸:封建道德压迫下,一个罕见的充满灵气的、活泼的、富有生命力的、离经叛道的、敢作敢为的女子,因为太过完美,注定被完美所累

陈芸是沈复的妻子,这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呢?

林语堂说,陈芸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可以说,她的身上,集中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大部分优点。

  • 聪明。陈芸是沈复舅舅的女儿,他的表姐。陈芸学说话时,听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诵。
  • 勤劳。等到陈芸稍微长大一点,女工做得非常好。一家三口,都靠着她那双纤纤细手,做纺织、刺绣、缝纫来养活。不但如此,她还要负担弟弟的学费。
  • 好学。陈芸家庭条件不好,没有上过学,但她勤奋好学。她曾从旧书堆里翻出《琵琶行》,因为已经能背诵,就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最后她竟然会词作诗,还能写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费”的好诗句。
  • 美丽。虽然陈芸没有倾国倾城的姿色,但她也是有独特风情的女子。沈复写她道:“削肩长颈,娇弱动人,眉弯目秀,顾盼神飞,灵气逼人。清丽娴静,温和婉约。缠绵娇柔,惹人怜爱。”
  • 贤淑。陈芸嫁给沈复后,对公婆十分恭敬,对下人也非常温柔。每天总是早早起床,尽职尽责地做一个好媳妇。

新婚不久,丈夫要外出学习,陈芸不但没有表现出不快,还积极为其打点行装,劝丈夫事业为重。

两人也曾在沧浪亭谈诗论文,在七夕涉案拜牛郎织女,俨然一对神仙眷侣。

陈芸还善于察言观色,和家人相处得甚是和谐。她甚至一心帮助丈夫物色小妾。

在当时道德标准下,陈芸绝对是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贤妻良母。

  • 有趣。陈芸真的是封建礼教下,极少有的,有趣的女子。这和她的温柔贤惠并不相悖。

有一次,沈复出去逛庙会,回来描述得绘声绘色,陈芸听了非常向往。沈复极力撺掇她女扮男装,一起出去逛逛。

要是遇到一般的女子,肯定会把丈夫训斥一顿,并大谈妇言妇德。

但陈芸没有,她竟然听从了沈复的建议。把发髻改为辫子,把眉毛画粗,戴上男人的帽子。穿上男装,觉得太长,就把衣服在腰间叠起来,外边再套上马褂。再和沈复在家练习了几次男子的拱手阔步等动作。然和就挽着沈复的胳膊,去逛庙会了,有趣的是,竟然没有人认出她是女儿身

这件事,放在现在,可能也觉得不可思议,毕竟女扮男装也需要勇气。何况在那个妇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年代,简直是离经叛道。

恐怕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没有几个这样天真单纯、洒脱率性的女子。后来,她又以回娘家为由,和沈复一起游览了太湖。要知道,那时候的女儿,大多会在闺阁里呆一辈子,没有几个姑娘真的能洒脱地挽着自己丈夫的手一起游山玩水。

不难看出,这真是一个集聪敏,美丽,善良,灵秀,活泼,率性于一身的女子。

但这些优点,并没有给她带来爱情的美满和婚姻的幸福,它们反而助长了她的不幸。

  • 丈夫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她毫不介意。和丈夫在一起时,也只和他讨论文学,尽量不让他有任何负担和忧愁。这使得丈夫一直无所事事,也觉得无所谓。毫无危机感,对生活的冷酷浑然不觉。被生活击倒后,一直落魄而不能站立起来。
  • 被婆家赶出来后,借住在朋友家里时,她还用瘦弱的身躯,窘迫的经济,虚弱地扛起丈夫的文青梦,支持丈夫聚会喝酒吟诗作赋,让他过足了文青瘾。这让丈夫沉浸在生活的迷雾里,看不清现实有多残忍。
  • 为了展现自己的贤良(也许是出于本心),尽心尽力地去为丈夫物色小妾。最终没有成功,自己还气出一身病,无钱医治,受尽婆家人的冷眼和侮辱。
  • 她做事谨小慎微,说话如履薄冰,试图两头讨好公婆,没想到两头得罪。
  • 她出于善心,帮助小叔子借钱,却被其反咬一口。

她对别人的所有的好,最后都成为了伤害她自己的猛兽。

她所有的完美,仿佛又铸就了她的不幸。

丈夫穷困潦倒,自己失欢于公婆,被婆家两次三番地赶出家门,被迫与儿女分离,自己贫病交加,最后客死他乡。还不忘叮嘱丈夫续弦。

也许她太过善良,但她的善良,没有带锋芒。当善良没有长出牙齿的时候,就是软弱。软弱,注定被这个世界欺负。

也许在那个时代,陈芸是完美的。但恰恰是她的完美,某种意义上也造成了她的悲剧。太过完美,必定会被完美所累。

二,沈复:一个空有一腔浪漫情怀,却性格直爽、行为散漫、不思进取、经济不独立,“有情饮水饱”的落魄文人,注定给不了爱人长久的幸福

沈复真的是一个自由散漫的人,并且不通经济事务。

之前和妻子陈芸所有的花前月下,看似是他给的幸福,其实都是他的原生家庭在买单。他一没官职,二没做生意。根本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吃喝拉撒全部靠家里。

妻子被公婆胡乱猜忌,得罪了公婆,他并没有立马站出来,从中间做出有力的调停,妻子受尽了委屈,在婆家难以做人,失欢于公婆。还被公公斥责要驱逐出门。

就这样,他们被父亲第一次赶出了家门。居无定所,还是一个朋友看他们可怜,把自己的几间房子借给他们居住。

寄人篱下的沈复,并没有想着怎么样去解决这种困境,改善经济状况,给妻儿安定的生活。

在没钱买肉沽酒的日子里,他依旧散发着落魄文人的散漫气质,呼朋唤友,论诗谈文,花式郊游,靠妻子的无限包容去放纵自己的文人小资情调。

更没有想着怎样去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误会解除后,父亲一招手,他赶紧屁颠屁颠地带着妻子搬了回去。因为完全断了经济来源的日子实在不好过。他完全掌握不了自己生活的主动权。

有人说,本以为嫁给你是找了个遮风挡雨的人,没想到最后,生活的风雨都是你带来的。

这句话用在沈复身上,再也合适不过。

陈芸想替沈复物色一个秀外慧中的小妾,最终选定了妓女憨园。沈复并没有拒绝,而是选择了默认。

这位女子后来被权贵所夺,陈芸大病一场,欠下许多医药费,更加没钱看病。在缺衣少食的日子里,依然带着重病做刺绣,直接拖垮了身体。

因为她和憨园结拜姊妹的事,公婆也恨透了她。

更令她不省心的是,丈夫沈复自己都沦落为靠卖字画为生了,还给朋友担保借高利贷。朋友卷着钱跑了,债主直接上门问他们讨债,这再次惹怒了父亲。加上之前憨园的事情,在寒冬腊月,快过年的时候,他们夫妻再次第被父亲赶出了家门。

这一次他们身无分文,穷困潦倒到了极致。

陈芸病得走不稳路,儿子和女儿呢,就更顾不上了。只好把幼小的儿子送去当学徒。女儿呢,直接给人做了童养媳,他们则投奔了陈芸小时候的闺蜜华夫人。

读到这里,真是为他的儿女们不值。摊上这样一个父亲,真是他们的不幸。

一个出生还不错的读书人,一个七尺男儿,竟然在而立之年,混到如此地步。当一个人非常年轻的时候,穷,情有可原。已经为人父,为人夫,还担负不起养家糊口的责任,脱离了父母就无法存活的男人,任何时候,都是不值得被原谅的。

后来,沈复出去谋生,一年后才回来接妻子,妻子已经病入膏肓,丫鬟卷着余钱逃跑了,妻子躺在床上只剩下一口气,不久就撒手人寰。沈复连一口棺材都买不起。只是抱着死去的妻子嚎啕大哭。他能做的,只是在妻子头七时,执拗地等待妻子的魂魄归来,与自己相会。

但斯人已去,一切已成空,这样做又有何意义呢?

至此,他已经彻底失去了他的贤妻,他的闺中密友。

对于阴阳两隔的妻子,对于这段感情,他并没有真正去反省自己的问题,而是发出这样的感叹:“奉劝世间夫妇:彼此双方固然不可反目为仇,但也不可过于恩爱情笃。古语说:恩爱夫妻不到头。像我这种情况,可以作为前车之鉴啊。”

但我觉得他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按照这个说法,难道这世间所有的恩爱夫妻,都不能白头偕老吗?又或者,为了能够白头到老,夫妻感情一定不要太过深厚?这似乎都不大合理。毕竟,这世间,恩爱的夫妻,白头到老的也不少。

其实,问题的本质不在于是否情深意重,而在于: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也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

他太自由散漫,没有经济基础,没有责任感,没有担当,缺乏忧患意识。无法独立,无法用自己的双手去撑起自己的小家。

毕竟,再恩爱的夫妻,也不能没有饭吃,没有房住,没有钱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男人要想给一个女人自由幸福的生活,一定的物质基础是必须的,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你的爱,也只能给她带来灾难。

三, 封建旧家庭的矛盾:婆媳关系难处,翁媳关系恶化,加速了这对夫妻爱情的衰亡

尽管陈芸具有封建道德下所有贤惠女子该有的品德,但在婆媳问题上,还是难逃其难。

因为陈芸识字,可以写信。在公公和丈夫外出时,家书就由她代写。但这期间,家里出了些闲言碎语,婆婆怀疑陈芸在信上说了什么不该说的,不让陈芸写信了。公公知道后,非常不满,认为陈芸偷懒,想逃避责任,不屑为家里写信。就这样,逐渐与公婆都产生了嫌隙。

后来的几件事更加剧了这种矛盾。

公公由于长期在外为官,难以忍受孤寂。就嘱托儿子为自己物色一个小妾。沈复把这件事交给了陈芸。陈芸为公公送去了一个年轻女子,这直接惹怒了婆婆。

后来,由于陈芸给小叔子担保借钱,小叔子却欠钱不还,陈芸写信给沈复说这件事,公公私拆了信件,小叔子却拒不承认此事,公公认为是陈芸诬赖小叔子。

由此种种原因,二人被赶出了家门。

后来因为陈芸和憨园结拜之事,婆婆对她更加厌恶。加上沈复帮人担保借钱的事,再次惹怒了父亲,二人再次被父亲逐出家门。

总之,陈芸总是想方设法地让婆家人满意,讨好所有人,做什么都小心翼翼,就算委屈自己也在所不惜。

但结局总是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婆媳关系难处,翁媳关系恶化,都加速了他们爱情和婚姻的衰亡。

读完这本书,突然想起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

贾宝玉是有名的富贵闲人,不通经济事务。有时候想,就算他和林黛玉修成正果,恐怕也难经得起世俗婚姻的考验。

一则,闲散惯了的公子,没有任何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没有赚钱养家的意识。二则,以林黛玉的性格,清高孤傲,也不是王夫人中意的儿媳妇人选,就算她嫁给宝玉,难免会有婆媳矛盾。

从这两点来看,沈复和陈芸,多多少少有点类似贾宝玉和林黛玉。

婚姻毕竟不同于爱情。爱情是镜中花,水中月,是海市蜃楼。婚姻则是现实,是穿衣吃饭,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三毛曾说,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睡觉、数钱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

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似的爱情只存在于小说当中,留给人们美好的遐想。而沈复和陈芸这对恩爱夫妻,难免就成了现实中活生生的悲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