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百岁老人瞧病

 鉴益堂 2019-11-25

缘起

缘起

2018年6月27日,门诊来了一位老年女性患者,是坐轮椅由家属推来的。老太太1919年生人,现在已经是百岁老人了。老人精神还好,视力听力也还可以,就是不愿意动弹,面部有些浮肿,以两个眼睑为主,双下肢浮肿不明显。

轻度胸闷(原来有胸腔积液),口不渴,饮食可,白天没有精神频打盹,晚上睡不实。小便偏黄,大便不干。舌质淡略暗,苔少,略干,舌下络脉迂曲,脉沉细无力。

治病

治病

分析为阳虚水停,给予益气养阴利水方药。

西洋参30g 麦冬30g 五味子6g 葶苈子30g 3剂。

二诊,浮肿减轻,两眼多皱褶,胸闷减轻,偶有痰,现有皮肤瘙痒,夜间明显。舌质淡、润,苔薄白,有齿痕,脉沉缓无力。

分析为阴虚内热、血虚生燥。给予清热养阴、养血润燥方药。

黄连6g 黄芩9g 白芍15g 阿胶9g 猪苓9g 茯苓9g 泽泻9g 滑石30g 当归9g 生地黄9g 牡丹皮9g 蒺藜15g 蝉蜕6g 5剂。

三诊,浮肿已经不明显,瘙痒也不明显。口不渴,小便较多。分析患者年高,面色白,手脚偏凉,但是怕热愿吹空调,之前有浮肿,又有皮肤瘙痒。同时存在阳虚、血虚、血瘀情况,给以温阳化气、育阴清热、养血活血治疗,方剂以栝楼瞿麦丸合猪苓汤合四物汤。5剂。

(老人的曾孙也学老奶奶的样子感受大夫把脉)

四诊,述右侧头痛,有紧箍感。偶有心悸。舌质淡、润,脉沉细、无力。分析为厥阴头痛,并有水气凌心。给予吴茱萸汤加茯苓。

吴茱萸6g 当归9g 白芍9g 川芎6g 人参6g 牡丹皮9g 清半夏9g 阿胶6g 麦冬12g 桂枝9g 炙甘草6g 茯苓15g 5剂。

五诊,药后头痛症状逐渐消失,仍时而咳吐白痰。左脉寸部仍沉细,右关亦沉缓。

上方加桂枝为12g,茯苓为30g,加白术15g,以振奋心阳,化水湿。5剂。

六诊,患者头痛症状消失,咳吐白痰症状亦逐渐减轻。考虑患者年高,阳气衰惫,致水湿停聚为痰为饮,出现浮肿、体寒、胸闷、咳痰等症状,治疗应当温太阴、健运化。故仍以上方加干姜6g,既有苓桂术甘汤之治水气上冲,又有甘干苓术汤之治水湿流注关节,可以作为固本之治。5剂。

调理

调理

服药之后,患者原有症状逐渐消失,因为药苦不愿再喝,家属遂求膏方以巩固疗效。

2018年9月21日,根据患者情况,原有疾病情况,拟定温阳化湿、益气养血之方,以当归四逆汤合甘干苓术汤加味而成。

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9g、当归15g、细辛6g、通草6g、人参9g、附子9g、茯苓30g、白术15g、干姜9g、黄芪60g、葶苈子30g、麻黄4g。12剂,加蜂蜜,制成膏方,服用一个月。

药食结合再调理

2018年12月10日,月初的时候,老人已经服完膏方,最近又有白天精神不振,夜间睡眠较少,略有烦躁,前来就诊。刻下:高龄女性,面色㿠白,唇色淡,舌质淡胖,苔少,水滑,脉沉细无力。辨证为心肾阳虚,水气凌心。以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合肾气丸加减,辅以核桃仁、黑芝麻、红枣,制膏。制方思路:百岁之人,阳气衰惫,尤以心肾阳气为著,故有白天思睡、瞌睡频频,夜间睡眠不实、小便偏多。面色㿠白,手足不温也是阳气不足之征。以真武汤振奋一身之阳,化湿逐饮,消痰饮水湿之源;以苓桂术甘汤振奋心阳,消上犯之水饮;合肾气丸,是,既防利水伤及肾阴,又能制约桂附之温燥,从而扶阳(真阳)祛邪(水湿之邪)益阴(真阴)。

辅以核桃仁、黑芝麻、红枣,是药食结合,和胃悦脾以增疗效。

山药50 山茱萸12 熟地黄30 茯苓30 牡丹皮9 泽泻15 白术30 白芍15 桂枝9 附子15 麻黄9 细辛6 肉桂9 黄芪30 当归9 龙骨30 牡蛎30 巴戟天15 肉苁蓉15 阿胶9

12剂 加生姜、红枣熬制,再加核桃仁、黑芝麻,蜂蜜,做成膏方,服用一个半月。

制成膏方,不仅保证治疗调理效果,而且加入药食同源的辅料之后,口感颇佳,老人也乐意服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