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嗽为什么久治不愈?

 鉴益堂 2019-11-25

【病例】

2017年9月8日,一名患者门诊就诊,述慢性咳嗽已经两年多,每天早晨晨起就是一阵子咳嗽,咳吐白色黏痰,把痰吐完之后,咳嗽才会停止。两年间吃过多种消炎药、止咳药,也输液滴抗生素;也吃过中药,找过多个中医看过,偏方也用过,可就是不管事。

就诊时,患者面色略白,虚浮,唇色淡略暗,舌质淡、略胖、苔薄白而润,左脉沉细而涩,右脉沉细而迟。分析病情,属于脾虚水湿停聚,聚而化痰。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因而痰饮也随之入肺。这就是所谓的“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虚的原因先是脾阳不足,进而肾阳亦不足。痰饮阻肺的原因先是脾虚湿停,聚而成痰,进而痰随气升而入肺。

治疗原则应当健脾化湿,温肺化饮。温肺化饮止咳,是治标;健脾化湿是固本。可以标本同治,也可以先标后本。六经辨证可以归于太阴少阴。

处方:

炮姜、干姜各15g 白术30g 茯苓30g 甘草15g 杜仲15g 泽泻15g 桂枝15g

川牛膝15g 半夏9g 砂仁3g 党参15g 7剂。

二诊,咳嗽明显减轻,咳痰也明显减少,仅有咽喉部异物感。

此属于脾肾阳气渐渐恢复,痰湿随之减少,肺部痰饮也随之减少,咳嗽也随之减少。遂调整处方,去炮姜、半夏,以防辛燥伤阴。加附子15g,加强温补少阴之力,以扶先天以助后天,配干姜脾肾双补。加厚朴9g,以宽中下气,顺气化痰。

三诊,述有口干,仍有痰,易于咳出。口不苦,不怕风怕冷,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舌质淡暗,苔薄白,有唾痕,舌下络脉迂曲,左脉沉细弦而无力,右脉沉细。分析病情,出现口干情况,系温补脾肾大辛大热之药所致,说明之前针对脾肾阳虚的纠偏已经到位,下一步需要气血津液平衡调整,以协调脏腑功能。

处方:

人参9g 白术15g 茯苓15g 炙甘草9g 半夏9g 陈皮9g 砂仁6g 干姜6g

当归15g 熟地黄30g 7剂。

这个方子是仿金水六君煎之意,肺脾肾同治,健脾利湿化痰是主要一方面,是培土生金调理脾肺之气;另一方面滋补肝肾之阴,是滋水涵木进而濡养心肝之阴,以防阴不敛阳致肝阳上亢或心火上炎。另外,方子也以理中汤加半夏、砂仁,既温升脾阳又降胃浊。作为善后巩固之剂。

患者服用之后,咳嗽未再发作,咽喉不适也逐渐消失。但是半月之后,症状又起。仔细询问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受凉,夜间睡觉忘记关窗,致身体再度受凉。二是恣食生冷水果,每天都要吃很多水果,如葡萄、柚子、榴莲、梨等等。这样内外受敌,两虚相得,又致病复。

确定病因之后,根据舌脉征象,给与温肺化饮解表温里相应的治疗,并配合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嘱咐其严格遵守饮食禁忌,症状随即逐步缓解消除,疾病痊愈。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形寒饮冷伤肺。这名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咳嗽,而且咳嗽经久不愈,主要原因就是其恣食生冷水果,出现脾虚湿停、寒邪束肺,进而导致脾肺之气受损,以致咳逆上气、痰浊上涌。所以,在辨证施治的同时,必须配合饮食禁忌,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更快更好地治疗疾病。

中药有四气五味,饮食也有四气五味。中药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简要地说就是用其配方所形成的纠偏能力,作用于患者因致病因素所形成的身体偏性(体质和致病因素),发挥其纠偏能力而已。所以一般意义地说,治病的过程,就是纠偏的过程。因此,当运用中药进行治疗(纠偏)的时候,患者不进行饮食生活方面的配合,比如在药物扶阳的时候却不断受凉饮冷(包括使用苦寒的药物),治疗效果怎么会好呢?

这大概就是很多患者为什么会久咳不愈的主要原因了。

知道这一点之后,就要多想一想人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经过一些中医或西医的治疗之后,疾病还没有痊愈?为什么有的人生病了不看医生不吃药也会好起来?为什么有的人经常跑医院身体还是那么多毛病?

还有,为什么几千年前的古方,以及直到现在还是土生土长的不需要多少工艺加工的中药会治好你的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