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仕强:一个家庭的家风到底好不好,看这家小孩的表现就知道了!

 吕生荣 2019-11-26

家是全世界每一个人都有的,但是,每个人想到家,就好像现在的人,一想到汽车一样,所浮现出来的汽车是不一样的。

你看西方人的家,他只是18岁以前,他所依托的一个成长的场所,因为他们多半18岁以后,他就要离开家,而且从此以后,跟家人,他的关系是会改变的。

我们中国人,完全不是这样。

我们家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跟家人一辈子不会改变,很多人就说,中国人,你看长不大,他本来就不需要长大嘛,只要有父母在,你长大干嘛呢?

这是因为《易经》给我们一个很明显的启示......

《易经》怎么说?

社会人群最小的单位,不是西方人所说的个人,不是,它是家庭!

这样我们马上想到,为什么小孩子在外面,说错话,做错事,我们不会骂他,我们会骂他父母,很多人又很不以为然,小孩子做错怎么骂父母呢?

他不了解,中国人对家庭的看法,跟西方人是不一样的。

小孩子谁教的?父母教的,而不能把责任推给老师了,老师是他6岁以后的事情,所教的是知识,家庭是负责道德的,学校是负责知识的,所以我们又误会了易子而教——

好像我这小孩,我教不了啦,你就教吧,不是这样的,易子而教,是指知识方面,而不是指道德方面。

道德方面,妈妈是孩子学习的第一个对象,其次就是爸爸。

所以,这两个人跟小孩一辈子道德的成长,绝对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再说一遍,小孩子在外面,并不代表他个人,他就代表这个家庭,甚至代表这个家族,所以,小孩在外面说错话,做错事,该骂的是父母。

那这样我们觉得做父母很辛苦啊,不错,所以中华文化里面,只有《孝经》没有《慈经》。

因为父母很辛苦,小孩不能去挑剔父母,你怎么给我吃这么差的饭菜,你怎么给我穿这么很难看的衣服,你怎么这穷,你怎么这么丑,不可以。

现在很多人动不动教别人怎么当父母,愧对圣贤啊,我们希望大家真的正本清凉,把我们中华文化做一个了解,然后你要批评,我们会尊重你的意见。

家风,在中国社会是至关重要的传家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