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急性心衰指南,看这12张图就够了!

 休斯敦馆 2019-11-26


急性心衰,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急性心衰(AHF)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心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常危及生命,必须快速诊断和紧急抢救治疗,且预后较差,6个月再住院率约50%,5年病死率高达60%。临床上最为常见的AHF是急性左心衰,急性右心衰虽较少见,但近年有增加的趋势。

目前,急性心衰已成为我国>65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其中15%~20%为新发心衰,大部分则为原有慢性心衰的急性加重,即急性失代偿性心衰。近日,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发布了最新的《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最新指南都说了些啥!

1

定义、分类与病理生理机制


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是指心衰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可分为急性左心衰与急性右心衰。而对于病因、诱因与病理生理机制,内容如下:

(点击查看大图)

2

诊断与病情评估

急性心衰常伴有严重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体征有第三心音(奔马律)、下肢水肿等。需根据基础心血管疾病、诱因、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以及各种检查(心电图、胸片、BNP)作出急性心衰的诊断。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流程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根据是否存在肺淤血或体循环淤血(分为'湿'和'干')和外周组织低灌注情况(分为'暖'和'冷')的临床表现,可将急性心衰患者分为4型:'干暖''干冷''湿暖'和'湿冷'(见表1)低血压性急性心衰患者预后最差,尤其是同时存在低灌注时(湿冷型)


表1

心衰的病因鉴别需通过相应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实验室评估和超声心动图)进行鉴别。

(点击查看大图)

3

治疗


急性心衰治疗流程图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药物治疗


(1)利尿剂:有液体潴留证据的急性心衰患者均应使用利尿剂。

(点击查看大图)


(2)血管扩张药:收缩压是评估患者是否适宜应用此类药物的重要指标。

  •  收缩压>110 mmHg的患者通常可安全使用;收缩压在90~110 mmHg,应谨慎使用;

  •  收缩压<90 mmHg,禁忌使用;

  •  有明显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应慎用;

  •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因对容量更加敏感,应谨慎使用。

应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合适的维持剂量。常用血管扩张药见表2:

表2

(点击查看大图)

(3)正性肌力药物:适用于症状性低血压伴低心排和/或组织器官低灌注的患者。常用药物见表3:

表3


(点击查看大图)

(4)血管收缩药:适用于已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后仍出现心原性休克或合并明显低血压状态的患者。常用药物见表3。心原性休克时首选去甲肾上腺素维持收缩压。
 
(5)洋地黄类药物:可轻度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减慢房室结传导和改善症状。主要适应证是房颤伴快速心室率(>110次/min)的急性心衰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24 h内应尽量避免使用。

4

转诊建议


根据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医疗处理能力决定是否转诊患者至上级医院;应预判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可进行的下一步处理方案,并直接转诊至可承担相应处理的上级医院。主要转诊建议:

(点击查看大图)


5

预防

建议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评估,以识别心衰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糖代谢异常等,通过控制心衰危险因素、治疗无症状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等有助于延缓或预防心衰的发生。戒烟和限酒有助于预防或延缓心衰的发生。
 
注意避免心衰加重的诱因,如感染、劳累或应激反应、心肌缺血、药物减量或停药、心脏容量超负荷、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
 
急性心衰是常见的急症,常危及生命。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有助于预防发病,健康饮食、戒烟限酒,规律锻炼,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及时释放压力,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预防永远比救治更容易!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et al.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 18(10):925-930.

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本文作者:辣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