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传佛教和西藏文化的逻辑关系

 白发布衣cexroq 2019-11-27

藏传佛教是西藏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因为它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我们今天在西藏能够看到的所以文化现象,都有藏传佛教的影子。

正因为藏传佛教巨大的影响力,让很多人都产生了错误的认知,以为藏传佛教就是西藏文化的全部,抑或西藏文化是由藏传佛教起源的。

对于这种错误的观点,所有喜欢西藏文化的朋友,都必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之前,我在西藏历史的结构一文中,简单粗暴的将西藏的历史分为“神话时代”、“帝国时代”、“割据时代”和“教派时代”。

今天,我依旧用这种分段方式,讲讲各个时代中,佛教与西藏文化间的逻辑关系。

一、“神话时代”与佛教几无联系

西藏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佛教没有传入西藏之前,藏地就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世界观、宇宙观。

这种最早期对世界和人生的解读,甚至有可能要早于佛教的产生。

而即便是宗教信仰,西藏地区也孕育出了本土的宗教体系——苯教。

近年来,通过考古工作者们艰辛的努力,逐渐揭开了阿里地区古代文明的一角。

这让我们大概了解到,早在距今在2000年前,阿里地区就已经出现了一些小邦国。

这些被中原《北朝史》、《隋书》、《唐会要》记做“女国”、“羊同”(象雄)的国家或国家联盟,已孕育出相当高级的文化特征,并最早与中原王朝发生了联系。

《北史·女国传》:“女国,在葱岭南。其国世以女为王,姓苏毗,字末羯。”

《隋书·西域传》女国条记载:“女国北去于阗三千里,其国代以女为王。出朱砂、麝香、耗牛、骏马、蜀马。尤多盐,恒将盐向天竺兴贩,其利数倍。开皇六年,遣使朝贡,其后遂绝。”

《唐会要·大羊同国》:“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至贞观末,为吐蕃所灭。”

另外,在阿里古入江寺附近的墓葬中,出土的天珠、青铜器、黄金面具、铁器双面裸身铜人像,也与完全看不到佛教文化的影响。

由此可见,西藏的文明至少发展到青铜器至铁器的早期时代,佛教并未参与其间。所谓“西藏文化是由藏传佛教起源的论断”,完全是个伪命题。

阿里地区出土的双面裸身铜人像

即便抛开作为苯教发源地阿里地区,将视角移向西藏文明的另一个主轴——山南地区。

依旧可以从神话传说中,研读出佛教影响的孱弱,与苯教影响的强势。

虽然在西藏人类起源的传说中,猕猴与岩罗刹女的交合繁衍,完全由观音菩萨主导。

但当吐蕃邦国初代赞普从天而降后,其天神之子的标签上,并未标明属于佛教神祗系列。

更意味深长的是,将他扛在肩上,尊其为“聂赤”(坐在肩上的王)赞普的,恰恰是所谓的“十二智苯”。

这意味着,当时苯教势力可以左右地方政权走势,佛教则完全沾不上边儿。

虽然之后,佛教势力占据了西藏的主导地位,对很多传说进行了修饰,甚至将聂赤赞普描写为“佛祖释迦牟尼的后裔”,但吐蕃初代赞普不是由佛教势力扶上王位的事实,依旧无法改变。

萨迦派的高僧索南坚赞《吐蕃王统记》中,对这一时期吐蕃的政教结构,有这样一个描述:“自聂赤赞普至墀杰脱赞之间凡二十六代,均以苯教护持国政。”

聂赤赞普从天而降的壁画

佛教势力是什么时候,开始对尝试影响吐蕃政权的核心层呢?

据说,在吐蕃赞普拉妥妥日年赞时期,一个装着佛经、佛像的宝箱从天而降,但因为佛经为梵文所写,众人都不能有效辨识解读,这时天空中传来一个声音:“五代后,便知晓!”

这位拉妥妥日年赞是吐蕃的第28代赞普,而神谕中的五代之后,指的正是吐蕃的第33代赞普——松赞干布。

要知道,西藏与天竺间的古商道由来已久,整个吐蕃没有一个人认识梵文是很荒诞的事情。

这传说只能说明,佛教势力早在松赞干布之前,便已试图在吐蕃传播,但结果是未能如愿。

因此,在整个西藏文明发育的早期,佛教文化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何谈藏地文化由佛教起源?

大昭寺的金顶——需要注意,此金顶并非松赞干布时期的产物!

二、“帝国时代”的宗教平衡艺术

松赞干布对西藏历史的影响,可以用无与伦来形容,正是在他的手中,吐蕃从一个小邦国变成了王朝。

而他对吐蕃政治、经济、文化和制度上的变革,足以使其比肩中原王朝的秦始皇。

作为公认将佛教引入西藏的一代君主,松赞干布的所作所为,未见得是为了弘扬佛法。

其更真实的想法,是谋求在王权和教权之间,寻找一个新的平衡点。

要知道,在吐蕃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苯教的教权曾多次凌驾于君主的王权之上。

吐蕃的第7代止贡赞普便曾不堪忍受,而灭苯七年,但结果是其被刺身亡,王权旁落。

引入另一个宗教系统,来平衡苯教的强势地位,是英明君主经常使用的政治手段。

而在佛教正式进入西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地位相当弱势,根本谈不上对文化有什么影响。

甚至被吐蕃赞普请来传法的寂护大师,都在苯教势力的排挤下,不得不一度离开西藏。

藏传佛教势力真正扬眉吐气,还要等到西藏第一座真实意义上的寺院——桑耶寺建成后,赤松德赞宣布驱逐苯教,佛教才算第一次走到了西藏政治舞台的中央。

而此时,距松赞干布引佛教入西藏,已过去了100多年。

西藏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佛教寺院——桑耶寺!

这之后,西藏的历史和文化,确实变得与藏传佛教密不可分。

但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纵观吐蕃王朝200年的历史,佛教在其前期对西藏影响相当有限。

以至于,佛教集团为适应西藏地区的特点,进行了非常系统的本土化改造。

我们今天所见的煨桑、挂经幡、撒隆达、刻玛尼石、跳锅庄舞,其实都是早期苯教习俗遗存。

同时,为适应苯教多神崇拜的固有传统,藏传佛教将大量原始的山神崇拜纳入其间,形成了一套有别于其他两个佛教体系(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护法神系统。

随着藏传佛教对西藏的影响力日深,一次重大的灭佛运动也随即到来。这便是诱发了吐蕃王朝崩溃的“朗达玛灭佛事件”。

西藏历史由此进入了,长达400多年的割据时期。

红色(文殊菩萨)、白色(观音菩萨)、青色(金刚手菩萨)的外墙,使萨迦派有了“花教”之名。

三、“割据时期”的遗产——教派

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给西藏留下的最重要的遗产便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了众多的宗教教派。

注意是众多的教派,而不是只有“红、黄、白、花”四大教派。

从某种程度上说,众多教派的产生丰富了西藏地区的文化特征。

因为,每个教派为与其他教派形成区别,不仅在佛教教义上各自发展,还在其教派表现力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最终形成了宗教绘画流派。

关于西藏的宗教派别,有一点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即西藏宗教派别的产生,不完全源于对佛教经典不同的认知和解读。

在西藏教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政治势力的参与在其中,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正是基于当时西藏割据小政权遍布的社会现状,导致在短短的50多年时间里,迅速产生了20多个宗教派别。

而当西藏割据时代结束后,不同的宗教派别与中央政权进行的良好合作,使西藏的政治生活进入了,“教派政权”执政的新时代。

四、“政教合一”的时代

教派执政时代的政教合一社会制度,让藏传佛教成了整个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绝对主导。

从这一时期开始,以僧伽集团为代表的寺院文化,成了西藏文化的主要推动力。

寺院文化对西藏社会的影响力,对于不熟悉西藏历史的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所有代表西藏文化的艺术形式,全部由寺院中的僧人接手,并因之发展出了,藏传佛教的“大五明”、“小五明”教育体系。

“大五明”——声明(声律学)、因明(正理学)、内明(佛学)、工巧明(工艺学)、医方明(医药学)。

“小五明”——指诗(辞藻学)、韵(韵律学)、修辞、歌剧(戏剧学)、星算(星算学)。

换言之,西藏的诗歌、戏剧、文学理论、音乐、舞蹈、医疗、历算、建筑、绘画、雕塑、编织、木雕等艺术门类,全部都在寺院中进行教育和传承。

这使得西藏的寺院,并不是一处单纯进行修行,寻求个人解脱的场所,而变成了整个社会的服务机构,既是学校,又是医院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行使了官府和科举的职能。

西藏绘画与中原绘画,存在大量的交融与借鉴!

要知道,在西藏民间的纠纷,长期以来盛行“血亲复仇”的解决方式。

当两户人家出现纷争,最直接的解决方式是互相仇杀。

当争端扩大成家族、村落、部落间的矛盾时,出面平息事态的,通常不是官府,而是寺院里的高僧。

作为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僧侣是最容易被双方接受的裁决人。

另外,西藏的政权从未发展出科举制度,但教派政权开始执政后,僧人的进阶之路,成了贫苦人家隐形的上升阶梯。

随着寺院文化大行其道,甚至整个西藏的社会哲学,都转变为以佛教哲学为核心的体系。

佛教思想成了,藏族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主轴,文学艺术以阐述佛理为主线,民俗文化以礼佛、转经为主体。

长期佛教思想的洗礼,甚至彻底改变了,藏族民众的精神面貌和性格。

使藏族在拥有了,纯厚的群体意识、辩证的逻辑思维、沉静的自我完善和乐天吃苦的精神之余。

也暴露出了很多弊端——重来世,淡现实;重宗教,轻凡人;重忍让,少抗争;重道德,轻权力;重牧农,轻工商;听命意识强,个性发展弱;重宗教义理研究,轻科学技术探讨。

正是基于佛教对西藏精神领域的长期主导,才使藏族文化的特征中,饱含着藏传佛教的元素。

并导致很多人,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解读,产生了错位!

西藏文化是由藏族先民创造并发展的文化现象,既非源于藏传佛教,也非从属于藏传佛教。

即便藏传佛教本身,之所以有别于其他两个佛教系统,也一样是藏族人诠释和传承的结果。

这种宗教自身的发展变化,完全基于西藏独特的生存环境和历史结构。

因此,藏传佛教是西藏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相反。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