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猴子招谁惹谁了?——西藏的神话和神话时代的西藏

 白发布衣cexroq 2019-11-27

MOT兄弟供图

藏地杂谈——心爱的姑娘是个美丽的木头碗

藏地杂谈——安放灵魂的绿松石

藏地杂谈——活佛是个大宝贝

巅峰盛迹——郎嘉王朝的黄金时代

古格悲风之纷纷乱局(上)——割据时期的西藏43

西藏的神话和神话时代的西藏

1、猴子招谁惹谁了?

所有文明的历史,都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大概原因,可能是因为在文字尚未成熟之前,人类已经开始拥有了充分的想象力。

一般来说,人类文明带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其所处的环境、气候拥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就像,我们很难想象玛雅文明的特点,会出现在俄罗斯的土地上。

在中国也是如此,东北人的蛮荒、彪悍如果移植到上海人民的身上,这恐怕就不再是个故事,而是个事故了。

人类文明的早期,分居在世界各地的先民们,在没有任何联系的情况下,不约而同的研究几个相同问题。

世界是怎么来的?人类是怎么来的?以及我们身边重要的东西是怎么来的?

这些命题如此深邃,以至于研究的历程绵延了整个人类文明,直到现在还在不断探索之中。

当然,先民们是没法对这些问题拿出论据来,所以,他们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于是,各种神话传说纷至沓来。虽然,神话多少有点荒诞和蒙昧,但说真的,我们不应因此而发笑。毕竟,拥有非凡的想象力,这也是我们区别于动物重要特点之一。

摩尔根在他伟大的巨著《古代社会》中指出,“想象力是种伟大的才能,它所创造出的神话、故事和口头传说,对于人类的文明具有不可想象的刺激作用。”

更有趣的是,各族先民们的想法居然还都差不多。我可以肯定,他们之前没有坐在一起商议过这件事。

比如、关于世界的由来,汉族有“盘古开天”神话,认为天地之初,如一巨卵。有盘古氏,挥舞两把板斧破开。而后,“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天地乃分。”


盘古开天(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西藏苯教神话中,对于天地之初的认识,和中原几乎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盘古氏和他那两把著名的斧子。

从这个神话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鸡”这个物种,对于人类的思维造成了多么大影响,直接把先民们的思路带进了沟里。

至于我们(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这一命题,再次趋同。这回猴子,在树上无辜躺枪。

现代学者达尔文经过长期研究,认定人类是从猴子进化而来。为此,他冒着生命危险,写下了巨著《物种起源》。当然了,直到现在还有人死硬着不承认这一理论。

不过藏族人民非常认同这一理论,因为早在达尔文之前无数年,藏族同胞便创造出了猴子变人的传说。

“洪荒甫辟,草莱初开,青藏高原茫茫渺渺,初无人类。时,观音菩萨悲悯为怀,垂迹世间,化为猕猴,与一岩石女妖婚媾,遂生三男三女,于林间饥饿果实,渴饮清泉,又复自相婚配,子孙繁衍,乃有今日之蕃民。”

这段藏族起源的记载,广泛见于《吐蕃王统世系明鉴》《布顿佛教史》《西藏王臣记》《贤者喜宴》之中,几乎涵盖后世所有教法史料。

虽然这明显是段传说,但我们依旧可以分析出几个细节来。

首先、猴子显然难脱干系,毕竟父精母血,身为一个雄性,必须得有担当。

其次,猴子虽是“首恶”,但幕后“黑手”又是观音菩萨。其实,这时候有没有观音菩萨都是个问题,但教法史料说有,那就必须有。

最后,猴子和罗莎女生了三男三女六个孩子,全部近亲婚配,繁衍出了现在的藏族。这种近亲结合,在人类繁衍初期可能是种普遍的现象,很多种族的传说中都有类似的内容。


猴子和罗刹女(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藏的传说,一般来说大概可以分为三大类:即上古民间传说、苯教古史传说、佛教古史传说。

年代顺序也是如此排列,民间传说在前,苯教传说其次,佛教传说最后。所以,一般情况下,苯教传首先吸收、篡改民间传说,为己所用。例如、第一代聂赤赞普从天而降,迎接他的就是所谓的“十二智苯”(这个传说很有名,我们以后也会讲到)。

苯教没落后,佛教也吸收、篡改民间传说,为己所用并打击苯教。这个藏族起源的传说就是个例证。

在佛教的概念里,所有好事儿都是自己干的,种族起源这种美事,自然不能放手让别人涉及。于是,传说中的大忙人——观音菩萨,便出手相助了。

同样,佛教认为所有原始存在于西藏的神鬼,都跟苯教是一伙儿的(苯教是西藏原生宗教,带有原始山神崇拜的印记)。所以,在后续的传说中,佛教将西藏的人类分为了两种。

“如是此雪域人种,亦分为二类种性:父猴菩萨所成种性,性情驯良,信心坚固,富悲悯心,极能勤奋,出语和蔼,善于言辞,此皆父之特性也。”

“母岩魔所成种性,爱食肉饮血,精于买卖盘算,固执顽劣,大声说话,脸色无常,爱揭别人短处,不能度敬信仰,轻浮好动,不顾别人,这些尽是褚面食肉之种,此皆母之特性。”

这段记载见于《西藏王臣记》,为五世达赖喇嘛所著。作者足够大牌,所以,话说的也非常艺术。

不但,揭露了原生罗莎女的“阴险本质”,还顺便解释一下,为什么有人不信佛教。

信佛教的都是父系猴子菩萨的后代,不信的呢,全是罗莎女的后人,本质就不好,“褚面食肉之种”,全是坏蛋!

“佛门虽宏不度无缘之人”,不是有个脑袋就能度化。你本质就不行,佛对你都没兴趣。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这个故事的民间传说版。

上面我们提到的是见诸史端的文言版本,如果口耳相传的民间版本讲成这样,早就湮没在岁月轮替之中了。相比于史书来说,民间版本更擅长刻画性格、描摹人物,否则,老百姓不爱听,自然没法长久流传。

在民间传说的版本中,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

观世音菩萨忽然跑来一只猕猴,菩萨见它有缘,便度化了它,授了戒律,命它从南海到雪域高原修行。

猕猴在雅砻河谷山洞中,潜心修行之时。当地的一个罗刹女相中了这只猕猴,来到它面前,直截了当的提出:“我们结婚吧!”

猕猴的内心一开始是拒绝的,“我是菩萨弟子,在此修行的。和你结婚,岂不坏了我的戒律?”

罗刹女咬着牙威胁道:“如果你不同意,那我注定要成妖鬼的老婆。到时候,生下无数妖鬼,雪域高原可要生灵涂炭了,这都是你造下的孽缘。”

猕猴听后,心里说到:“如果结合就会破戒,不结合,又会造下孽缘。这可如何是好?这事情,还得去问师傅。”

于是,它一个跟头翻到南海,向观音菩萨求解。

菩萨说到:“此乃上天之意,孕育着吉祥,本心便是大道,不要担心这些小节,放心去吧!”

就这样,猕猴便与魔女结成伴侣,生下六只小猴。

三年以后,猕猴赫然发现,后代居然已经繁衍到500多只,林中果实早已被吃的干干净净。

小猴子们见到祖先到来,纷纷从树上跳出来,摊开双手要吃的,把这猕猴愁的,屁股都挠红了。

这时,猕猴转念一想,当年菩萨让我和罗刹女结合,必定有解决的办法。不行,还得去找师傅。

他又跑到南海去见观音,对菩萨说:“现在我生下了许多后裔,结果弄得小猴崽子们都没吃的,请菩萨给想个办法。”

观音微微一笑,“我早就料到会有今日,不妨,你去须弥山取天生五谷之种,回去后洒在地上,可保你后裔无忧。”

猕猴依言将种子洒在地上,生出各种谷物。猴群们吃后,尾巴慢慢地变短了,逐渐变成了人,这便高原上的先民。

据说,猴群们最初生活的地方,就是现在山南的“泽当”。藏语中“泽当”的意思是“玩耍的坝子”,也许猴群曾在这里无忧无虑的玩耍。不远处有座名叫贡布日的神山,山上的山洞据说就是猴子的居所,所以也称“猴子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