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牧之:邓广铭先生与岳飞的《满江红》

 芸斋窗下 2019-11-27

​杨牧之


       在我的编辑生活中,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是到北京大学教授邓广铭先生家里组稿。那也是我第一次用“录音”的方法组来稿的。这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一位大学者的执著与追求的精神。

1981年,我们的《文史知识》月刊刚刚开张,很受欢迎,一开始即征订四万,第二年就是八万(后来又到二十七万,这是三四年之后),大家心气自然很高。我们千方百计地设计读者感兴趣的题目。当时我的一个指导思想是:选题最好是读者知道一些,又说不大清楚的。“知道一些”,他看到题目不陌生,会感兴趣;“又说不大清楚”,他就想弄清楚,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

根据这个原则,我们设计了一批选题,如《徐福东渡的史实与传说》、《赤壁之战中曹操到底拥有多少兵马》、《佛教徒的人生观与道德观》、《木牛流马是什么样的运输工具》等等。我还想到岳飞的《满江红》词。那几年,关于岳飞的《满江红》词作者是谁的争论又热烈起来。可能与学术界讨论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关。我想围绕这个题目组几篇稿子一定会吸引读者,这就想到了邓广铭先生。

针对岳飞《满江红》词的作者问题,最先发难的是余嘉锡先生。上个世纪30年代,余嘉锡先生在《四库提要辨证》一书中说:我们所见到的《满江红》一词手稿,并不是岳飞的亲笔,而是明朝一位名叫赵亮的浙江提学副使书写的。赵亮也不讲从何本而来,载于何书,岳飞《满江红》词可以说是“来历不明”。他又说:岳飞的儿子岳霖、孙子岳珂,不遗余力,遍访岳飞的遗稿,编了《金陀粹编》,其中《岳王家集》没有收录这首词。这么一篇名作,怎么可能遗漏?而且,宋元人的书都没有记载,突然出现于明中叶以后,十分可疑。据此,余先生认为很可能是明朝人之作,假托岳飞之名。余先生断言:“以伪为真,实自徐阶(明朝宰相,曾编有《岳庙集》,其中收有岳飞《满江红》词)始。阶不足道也,四库馆诸臣何其一无鉴别也哉?”

余嘉锡先生此论一出,舆论大哗,一时间学术界很多人接受这一观点。其中影响最大的当为“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他在1961年写了《岳飞<满江红>词考辨》,支持余先生观点,影响很大。后来,中华书局出版夏先生的《月轮山词论集》,亦将此文收入书中。我作为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所以对夏先生力主《满江红》非岳飞之作的观点印象很深。

一位是学问大家,一位是“一代词宗”。《满江红》词非岳飞所作几成定论。但是,研究宋史的专家邓广铭先生怎么看呢?周一良先生说:邓先生是“20世纪海内外宋史第一人”,邓先生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又听说,邓先生并不赞成余、夏二位的意见。但他还没有写成文章。这一来,我们情绪高涨,请邓先生写篇文章,这该是多有意义的事啊!打笔墨官司,耸动视听不说,一个重要学者的重要文章首先在你办的刊物上发表,这说明刊物的学术水平啊!


1981年新年刚过。在一次学术会议上碰到了邓先生,我急忙过去组稿。邓先生说:“这个题目我很感兴趣。不过,近来忙,过一段吧。”听了这话我喜出望外,这不是同意写了吗?但是我怕这“过一段”是托词,教授讲课一忙就没谱了,赶忙追问:“什么时候去取稿?”我要把时间敲死。邓先生脱口说:“过完春节吧。”我知道进退,先生忙,不能逼之太紧,忙拉过我身边的同事黄克说:“邓先生说春节后让我们取稿,你帮我记着啊!”其实,我这话是说给邓先生听的,是要再确认一次,好让邓先生印象深刻,到时候别忘了。

真是“光阴似箭”,和邓先生约稿时离春节差不多还有两个月,转眼鞭炮一放,初五的饺子一吃,初六上班了。

这一天我可是等了好久了。上班后,见到黄克第一句话就说:“走吧,去邓先生家取稿子去啊?”黄克愣了一下,似乎经我提醒他才想起来,便说:“这么长时间了,是不是先给邓先生打个电话,问问写完没有?别白跑啊。”我说:“不能问。如果他没写,一问,又拖下来了。如果他写完了,正好取回。”我是想用“苦肉计”感动邓先生,我们“千里迢迢”跑来了,邓先生就是没写,也得给我们抓紧写吧?

我和黄克骑上自行车就走。黄克在他的美文《回忆是美好的》一文中说:

当时,个人家中安装电话还不普遍,所以组稿、办事,不论远近,都靠骑车;那时也没有留饭的习俗,完事就走,一般半天就把任务跑回来。以去北大为例,从王府井大街36号(当时中华书局社址)骑到北大南门,算了算,即或是寒冷的冬天,也不过五十二分钟。一路上边说边笑边比画,那是挺愉快的事……

那天下小雪,路上已是浅浅的一层白,空气极好,很快便到了北大朗润园。上楼,敲门,邓先生颇为愕然。(果不出所料!)我们说,一是给先生拜个晚年;二是讨债。邓先生果然忘记了与我们约定的时间,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们。我们忙说,如没写好,过几天也行。邓先生一脸的歉意。直说,这真不好,这真不好,让你们白跑一趟。

我们赶紧说:“您看什么时候我们再来?”

邓先生在想。

我灵机一动,想起向廖沬沙、董纯才等老先生组稿的经验,是他们口述,我们记录,我们整理好,再请他们审定。现在有录音机了,可以用录音机记录啊!忙说:“这样吧,下次我们来,您来讲,我们录音,由我们整理后再交给您审定。这样会给您省点时间。”

邓先生一时拿不定主意,大概是不知录音效果如何。事后知道,邓先生当时确实还没有录音整理的经验。他正在犹豫。当邓先生听说我们是骑自行车来的,外面还下了雪,颇为动容,连声说:“后天吧,后天一定谈。”隔一天,我和黄克又骑车前往。刚下过雪,路滑,但想到这回邓先生的稿子是跑不了了,心里仍然十分高兴。

进了邓先生客厅,我们把录音机放好。那时一般工作用的录音机还很简单,俗称“砖头”。邓先生夫人也觉得新鲜,出来看邓先生如何对着录音机讲话。邓先生搓着手,说:“没这样讲过,不知效果如何。”录音机磁带吱吱地转了半天,邓先生还没开讲,咳嗽两声说:“怎么讲不出来啊!”我直想笑,邓先生对着台下几百人的课都讲得挥洒自如,一个“砖头”把他难住了。

我们忙说:“您就把我们当做听课的学生,随便讲吧。就当没有这录音机。”又沉吟了一会儿,邓先生就讲开了,一会儿便侃侃而谈,自由潇洒了。

讲了一个多小时,邓先生收住话题。我们把带子倒回来放给邓先生和邓夫人听,邓先生很兴奋,连说:“这还真是第一次。”

回去后,我们整理、打字、校好,又送给邓先生审定。这就是后来发表在1981年《文史知识》第三期上的《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一文。

此文影响很大,不久就有读者来信,和邓先生商榷,还批评邓文说:“邓先生文章中的一句话不妥,使他不能无憾。”那是指邓先生在文章中说岳飞,投军以前文化水平并不高,“投军以后,文化程度进步非常快,到哪个地方都喜欢卖弄一下自己的文才,写写题记。”邓先生看了读者的信后,一方面诚恳接受意见,认为“意见很好”,“确实有些措词不当”,另一方面仍然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这封信至今我仍然保留着,不妨录下来,请大家赏鉴。信的全文如下:

《文史知识》编辑同志:来信和转寄的沈敬之同志信,均已拜读。沈信所指出的,我在文章中说岳飞“喜欢卖弄一下自己的文才,写写题记”,使他不能无憾。我觉得他的这个意见很好。我那句话,确实有些措词不当。在文章刊出后,我看到这一句时,当时即发生了这样的感觉,但已无法改正了,所以,后来在写《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一文时,就不再这样说了。

对于岳飞幼少年期内文化水平的估计,沈信根据《宋史·岳飞传》提出不同意见,对此,我却依然不改变我的意见。因为,《宋史·岳飞传》是从岳珂的《鄂王行实编年》脱胎来的,而岳珂对岳飞幼少年期内的生活情况所知甚少,对于他曾作“庄客”(即佃户)等事则讳莫如深,却又虚构了许多溢美之辞,如“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话语即是。这些溢美之辞,我认为是不能置信的。我写的那篇《再论》,已在山东大学的《文史哲》今年第一期上刊出。沈同志如能看到,也许对他的这一看法有所改变。此夏,顺致

敬礼

邓广铭

1982.2.21

邓先生是位极为认真执著的学者。他的成就当然与这认真与执著有密切关系。写到这里,我想起北大老师讲过的邓先生读书时一则轶事。说他本来喜欢文学,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之前,曾经在辅仁大学读书。周作人说他自己在辅仁大学授课时,“既未编讲义,也没有写出提纲来,只是信口开河地说下去”,不料,他讲完这一课后,邓先生拿着他课上记的笔记,请周作人审阅。周作人说:“所记录的不但绝少错误,而且把我乱说的话整理得略有次序,这尤其使我佩服。”

后来,经周作人审定的笔记,就以《中国新文学源流》为名出版了,书上赫然写着“周作人讲校,邓恭三(邓先生字)记录,沈兼士题签”。书出后,周作人将稿费全送给了邓先生。

邓先生用这笔钱买了一部线装二十四史。邓先生的同学张中行曾经说,周作人讲课北调掺和南腔,其中又有不少专业知识,颇不易记。邓广铭不止记了,且接着就印成书。“一个初进大学门的学生,才竟如此之高,学竟如此之富,真是不可理解”。

我倒不认为把笔记记好了就是有才学,但这种认真和有心却实在难得,这是做学问的基本要求。

我又想起邓先生对他著作的严肃态度。他的“四传二谱”(《岳飞传》、《辛弃疾(稼轩)传》、《王安石》、《陈龙川传》和《辛稼轩年谱》、《韩世忠年谱》)先后修改了多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年,九十一岁高龄,还遗憾着最后一遍没有改完。他说:“我没有那么高深的造诣,使20年代写的东西,可以在90年代一字不变的重印。”这种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态度,正是成就他学问的原因吧?

请邓先生写文章的故事已经过去三十年,那时的情景却仍在眼前。邓先生面对录音机不知怎样开口的样子,让我想起来就感到亲切和愉快。可惜那时我们没有录像机,否则把邓先生的形象记录下来,该是多有趣的事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