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恨不相逢未嫁时:因误读而凄美

 老刘tdrhg 2019-11-27

恨不相逢未嫁时:因误读而凄美

这本是一套关于拒绝别人的绝佳话术,

却因被误读而成为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中唐时期,

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割据一方,

权倾朝野,

为了拉拢文人装点门面,

他向文名颇盛的张籍发出邀请,

希望他加入自己的幕府。

张籍是朝廷命官,

又是韩愈的弟子,

同韩愈一样坚决反对藩镇割据,

对李师道的邀请不屑一顾。

然而李师道的权势炙手可热,

如果断然拒绝必将招致祸端。

恨不相逢未嫁时:因误读而凄美

张籍冥思苦想,

终于通过寄给李师道一首诗,

婉言谢绝了他的邀请。

这就是著名的《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首诗通过假托一个有夫之妇,

拒绝一个多情男子的热烈追求,

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在不得罪对方的情况下,

保全了自己的政治节操和人身安全。

把自己比成女子,

以女子的爱情遭遇比喻自己的仕途命运,

是由来已久的文人传统,

《诗经》、《楚辞》都有这样的诗句。

唐朝时,

这种手法更是广为流行。

恨不相逢未嫁时:因误读而凄美

同样和张籍有关,

张籍在做水部员外郎时,

青年才子朱庆馀于科举考试前,

向张籍投赠诗文,

以求获得张籍的引荐。

为了询问张籍对自己诗文的评价,

就写了一首《近试上张水部》:

昨夜洞房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诗中以新婚女子的口吻,

询问丈夫自己的装束是否得体,

实际是委婉试探自己的诗文能否得到赏识。

张籍的这首《节妇吟》,

化用《陌上桑》和《羽林郎》的诗意,

虚拟了一个故事,

只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

其实根本就没这回事。

但是后人却从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读出了一段凄美的爱情:

一个多情的男子向一个已婚少妇表白,

少妇对这个男子也颇有好感,

接受了他的礼物。

但是出于对婚姻的责任,

她还是在理智的驱使下,

含泪退还礼物,

痛苦地拒绝了男子的追求,

留下一场“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遗憾。

恨不相逢未嫁时:因误读而凄美

这一误读,

陡然增加了这首诗的情感魅力,

使其平添了一层凄美的色彩。

以至于读者常常被这首诗的本意所蒙蔽,

而忽略了其深层的喻义。

或者明知道其喻义,

却宁愿按其本意来欣赏。

古往今来,

人们在对美好爱情的热烈追求中,

上演过无数动人的悲喜剧。

且不说在交通通讯不发达,

封建礼教严酷的古代,

就是在社会开放的今天,

或者开放较早的国外,

茫茫人海中,

要想“在正确的时间,

遇见对的人”也绝非易事。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

也只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是年龄上的错过。

“恨不相逢未嫁时”,

是时间加空间的错过。

于是因错过而遗憾。

于是因遗憾而凄美,

于是因凄美而感人,

于是因感人而传颂。

恨不相逢未嫁时:因误读而凄美

1955年,

香港导演蒋伟光,

曾执导过一部关于三角恋爱的电影,

片名直接就叫《恨不相逢未嫁时》。

1995年上演的美国电影《廊桥遗梦》,

在国内引起极大的轰动。

影片讲述的是摄影记者罗伯特,

因向乡村主妇弗朗西斯卡问路而相识,

并进而产生感情。

对弗朗西斯卡来说,

她的婚姻平淡寡味,

直到遇到罗伯特,

她才发现自己找到了真正的爱情。

但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和不忍心背叛丈夫,

弗朗西斯卡忍痛和罗伯特分手。

影片最后,

弗朗西斯卡坐在丈夫的车里在雨中等红灯,

罗伯特的车子就在前面,

当罗伯特把刻着她名字的项链挂在后视镜上时,

弗朗西斯卡好几次要冲出去,

但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

一切归于平静。

这部影片的原名直译是《麦迪逊桥》,

如果像《滑铁卢桥》翻译成《魂断蓝桥》那样,

意译成《恨不相逢未嫁时》,

也许更切合剧情。

国内观众之所以追捧这部影片,

大多是因为和剧中人物产生了情感共鸣。

而之所以产生情感共鸣,

是因为自己心中也有一个廊桥之“梦”。

现实生活中,

受多种内外部因素制约和干扰,

大多数人往往以浪漫地寻找爱情开始,

以无奈地接受婚姻结束。

很少有人能同时享有水乳交融的婚姻和爱情,

更多的情况是,

婚姻是水,

爱情只是漂在水上的油花。

直到有一天,

当那个正确的人出现时,

她(他)才猛然发现,

原来这才是她(他)的真爱。

有人说: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

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

其实,

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

虽然空有“恨不相逢未嫁(娶)时”的遗憾,

却还终究是一种遇见。

而对大多数人来说,

终其一生的任何时间,

都没有遇见过对的人。

这也许正是这首诗被误读千年的一个原因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