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书脉·承唐启宋的大家杨凝式

 翠谷叠泉 2019-11-27

中华书脉·承唐启宋的大家杨凝式

历史的魅力,正在于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独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杨凝式就是其中格外特别的一位。他活了82岁,侍奉过唐、梁、后唐、后晋、后汉、周,六个朝代,官儿还越做越大,着实地是一位“政坛不倒翁”。此外,在书道衰微的五代,他以一己之力,扛起了整个中华书脉的传承,在唐宋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传奇的一生:

中华书脉·承唐启宋的大家杨凝式

杨凝式的仕途经历,说起来像是个传奇话本。

出生于数百年名门望族——弘农杨氏的杨凝式从小就是一个小帅哥。不仅人长得帅,还饱读诗书,才情出众,除了个子矮了一点之外,妥妥的就是五代十国一 “男神”。但是在后世,人们却并不把他当作男神,他们更习惯于叫他“杨疯子”。

“杨疯子”之“疯”,不是真疯,是装疯。杨凝式一生五次装疯,他的第一次装疯发生在后梁建国之际。

中华书脉·承唐启宋的大家杨凝式

杨凝式(873年-954年)

当时朱温灭唐、唐梁易代,唐哀帝被迫禅位,身为宰相的杨涉(杨凝式的老爸)被派去向新帝朱温“献玺”。杨凝式一听这个事,赶紧阻拦自己的老爸:“你干这种卖国的事,一定会为后世所骂的!”

杨爸爸听了,吓得脸色都变了。要知道当时朱温为了防止唐朝旧臣背地里议论,派了大批的“间谍”打入大臣们中间,搜集大臣们的言论,不少人都因为言语不当惨遭灭门之祸。杨凝式自己也知道祸从口出,为了避祸,情急之下,他就装疯卖傻。于是时人都知道,杨涉家有个傻儿子。杨家自是躲过了一场灭门之灾,而帅哥才子杨凝式,也沦为了“杨疯子”。

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装疯。

后梁建立之后,杨涉继续担任新朝的宰相,杨凝式也因受到齐王张全义和宰相赵光裔的赏识升了官,官至集贤殿直学士、考功员外郎。但这时候的杨凝式,已经逐渐走上了画风跑偏的不归路。

中华书脉·承唐启宋的大家杨凝式

梁太祖朱温

后梁很快被后唐灭掉,“前朝旧臣”杨凝式的仕途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又升了官,在新朝当上了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令、参谋国政。这个权利有点大,杨凝式心里头不得劲,于是,他很快开启了他的第二次装疯模式。皇帝想向他咨询政事,他疯疯癫癫,嬉笑怒骂。皇帝一看,得嘞,您走吧——于是把他调任为给事中,在相对清静的史馆中负责修撰工作。杨凝式也因此得以松了口气。

两次装疯之后,杨凝式对“装疯事业”异常的着迷。后唐明宗李嗣源继位后,封他去当中书舍人(中书舍人相当于清朝的军机大臣,属于当时的权力核心)时,杨凝式第三次“疯了”。皇帝召见都没有用,更枉谈去上任了,皇帝无奈,只好分配别的工作给他。

有趣的是,虽然“杨疯子”总是疯疯癫癫,但是历朝皇帝都给他高官当。后唐末帝李从珂在位的时候,就封了杨凝式为兵部侍郎,执掌国家的军政大权。杨凝式一看这个官位,不行,看来我又双叒叕要疯。这是他第四次“疯了”,这次他疯得有点彻底——直接把阅兵式的场子给砸了。

李从珂气得脸都绿了,但是杨凝式毕竟是一个历仕多朝的老臣,再加上大家都知道他有疯病,所以并没责罚他,只是绿着脸让他回洛阳静养。

中华书脉·承唐启宋的大家杨凝式

后唐末帝李从珂

而后后唐灭,后晋建立,杨凝式又做了太子宾客,没多久他就称病退休了,到了洛阳一带闲居。所谓“无官一身轻”,离开了朝廷,他更自由了,跟人说话无所顾忌。当地的大小官员基本都被他得罪了个遍。杨凝式无所谓,我疯我怕谁?这属于他人生中第五次装疯了。

到了桑维瀚主政时,没有养老金的杨凝式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桑维瀚听说了老臣杨凝式的窘境后,便出面奏请皇帝给他一个太子少保的荣誉职衔,让他有份固定的“退休金”养家度日。

后汉建立后,杨凝式又当官了,任太子少傅,太子少师等职位,虽然位极人臣,但基本上都是过着只拿俸禄不做事的无聊日子。杨凝式过得太无聊了,于是死活又要闹退休。主持朝政的郭威答应了他,并赐他以右仆射的显要身份回乡。后来周世宗柴荣继位,又下诏让杨凝式来当官,这时候的杨凝式已经年逾八十了,当然没有精力去辅政治国。入朝没多久就回家静养,一直到82岁寿终正寝。他这传奇的一生,方算结束。

中华书脉·承唐启宋的大家杨凝式

杨凝式虽然忙着装疯,但是其艺术成就却没有随之被掩盖。杨凝式的一生是文采风流的一生,现流传下来的他的诗有5首,虽然产量不高,但都诙谐有趣。其中比较经典的有《赠张全义》、《句》、《题壁》等。《题壁》一诗是他信佛思想的集中体现,显示了其不一样的精神层次。佛教的中心思想是“空”,心中无事,方能长久。这大概也是杨凝式一生高寿的原因。

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

自然知了义,争肯学神仙。

——杨凝式《题壁》

杨凝式的诗写得固然好,但和他的书法比起来,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杨凝式是五代十国时期唯一的书脉传承人,他初以欧阳询和颜真卿为宗师,后学王羲之、王献之,觅得前辈的意蕴后,再融合一下他自己的纵逸豪放,一变唐法,形成了他自己书法艺术独具的一种魅力。他也由此成为中华书脉中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直接影响到宋代的一大批书家。放眼整个北宋书坛,如李建中、苏轼、黄庭坚、米芾、王安石等,都是学习杨凝式而来的。如果没有杨凝式在唐、宋之间搭起的这座桥梁,中华书脉或者在唐末五代就已经断裂。

杨凝式流传于世的书迹,主要有《韭花帖》、《夏热帖》、《神仙起居法》、《卢鸿草堂十志图》等几样,其中尤以《韭花帖》最妙,堪为杨氏书风的代表作。

《韭花帖》是著名的“十大行书”之一。据史考,《韭花帖》作于杨凝式八十岁左右。有一日,杨凝式老先生午睡醒来,肚子有点饿,恰有好友送来了韭花。他吃完以后觉得非常可口,于是立马给朋友写信称赞:你这韭花味道太正了!羔羊肉蘸着秋天的韭菜花吃,如果再配上点秘制酱料,怕是可以做一档美食节目。

我们也由此可以看出,早在五代时期,中国就有羊肉配着韭菜花的吃法,看来中华民族的美食文化真是源远流长。

此帖亦是书作中的珍馐佳肴。《韭花帖》有“五代兰亭”的美誉,这缘于该帖闲适、潇洒的体貌给欣赏者带来的感动。《韭花帖》不管在笔法还是意境上都追摹《兰亭序》的遗踪,行笔乍行乍楷,平和温婉,纤丝连带自然生动,全然一股二王风度。与《兰亭序》不同的是,这件《韭花帖》比之《兰亭》的几分醉意,更显得质朴沉着。这大概也是因为是杨凝式晚年所作。许多书法大家晚年书作都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疏淡之象,这是岁月赋予书法艺术的成熟。

中华书脉·承唐启宋的大家杨凝式

《韭花帖》局部

《夏热帖》是杨凝式不可多得的一件草书佳作。在一个炎炎夏日里,“杨疯子”闷热难当。他一生信佛,感念佛寺里的僧人夏日诵经打坐不易,于是就“献了一把爱心”——给僧人们送去消夏的冷饮“酥密水”,并写了这封信表示问候。此帖笔势飞动,浑然一体,兼取唐颜真卿、柳公权笔法,凝重之中又饱含洒脱,极尽大气。与他寻常的行、楷书作品相比较,艺术风格迥殊,表现出了书家的丰富艺术变化。宋代另一“疯子”米芾就曾大力称赞杨凝式此帖:“杨凝式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

中华书脉·承唐启宋的大家杨凝式

《夏热帖》局部

《神仙起居法》是杨凝式用草书写的一个道家按摩养生口诀。据史考,《神仙起居法》作于杨凝式七十六岁左右。老人家身体倍儿棒的原因除了心大之外,大约和此功法也有些关系。此作看似信笔游弋,线条扭曲不安,结体运笔全出意外。在草书中,时时夹入一些行书,后人称为“雨夹雪”。顾盼生姿,风神跳荡无不合符晋人法度,属于杨凝式晚年力作。

中华书脉·承唐启宋的大家杨凝式

《神仙起居法》局部

除了在纸上作书之外,当时的杨凝式其实更喜欢在墙壁上题诗。据说杨凝式闲着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到处去旅游,见到墙壁提笔便写,特别是寺庙里的墙壁。只要他走到的,每一间都不放过。据说,他在洛阳居住的十余年,洛阳二百多所寺庙的墙壁上都留下了他的手迹。这大概就是五代时期的“到此一游”吧。

不过,因为人家的字写得好,这些题壁不仅不会被斥责,反而被小心地保存起来。甚至很多寺庙的住持知道杨凝视有题壁这个爱好,还到处托关系走后门请杨凝式来题字,以提高寺庙的知名度,吸引众多香客。但是可惜,这些题壁到后来,仍然是在战祸中损毁了。如果这些题字尚在,我们或可看到更加精彩丰富的杨凝式的书法作品。

总的来看,杨凝式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极特别的历史地位,他是书脉发展至五代的唯一传人,他和《土母帖》的作者李建中恰似两座承唐启宋的桥梁,连接了唐代与宋代之间的书法传递,完成了由“尚法”到“尚意”的转变。时光在流转,历史在传承,但是杨凝式的光辉不会泯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