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酒楼口味没的说,经典上海本帮菜,不论什么时候去,位子都几乎是满的。很有老洋房的感觉,气派。在保罗吃饭,就好像在家里,吃着姆妈烧的菜,桌子、椅子,甚至桌布,满满的都是老上海的气息。招牌菜瑞士牛排,一大块鲜嫩多汁的牛排,带有着本帮的甜味,浓油赤酱,非常入味。海鲜油条卷也是必点菜之一,老油条里面放了虾仁,外面再裹上一层酱,油条裹了酱但还是保持了酥脆的口感。光明邨大酒家但凡经过淮海路看到人山人海的景象,千万不要以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都在排队买熟食而已,这对上海人来说,无疑是心中十几年不变的美食!一年到头在排队的熟食店,碰到像是中秋节这类节日,光是鲜肉月饼都要排上最多7个小时!买的最多的熟食是他家的酱鸭,油光蹭亮、味道鲜甜。另外他家的炸制品也是非常有名,小黄鱼肉质鲜美。中午晚上最好都提前订位一下哦,无论是门面还是店内环境都很简单,味道却是实打实!大黄鱼棒打小馄饨的名声一直“打响”到现在,一整条大黄鱼把汤炖的奶白奶白的,肉质细腻,小馄饨个个饱满,在鱼汤的浸泡之下也鲜味十足!田螺塞肉,他家的田螺个头都超级大,肉质也十分细嫩坚实,吸起来也很容易,口口回香。 “老正兴菜馆”是上海开埠以来最早的一家经营上海本帮菜的饭店,创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是上海本帮菜的鼻祖。“老正兴”当年坐落在上海九江路350弄原大陆商场(旧称佛陀店)内,其创始人是结拜弟兄祝正本和蔡仁兴,取两人名字中的一个“正”字和“兴”字作店名,叫“正兴馆”。老正兴的油爆河虾、清炒鳝糊、虾籽大乌参、八宝辣酱、草头圈子被市烹协获上海名菜大王。有以“天下第一虾”美名而驰誉中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烧划水,鱼尾未经过油煎,鱼的肉质很嫩,很可口。这样的划水现在已经很少能吃得到了,这家正宗的烧法,值得肯定。王宝和酒家创始于清朝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是享有“蟹大王,酒祖宗”之称的上海最早的酒家之一。作为“沪上品蟹第一家”,王宝和成为了上海老饕们的首选品蟹之地。其蟹宴可用“一菜一格”形容,充分诠释对食材的理解,彰显大闸蟹各部分之本位,具有“选料讲究、刀工精细,色彩淡雅,口味清淡,嫩滑可口,原汁原味”之特点。蟹菜佐以王宝和黄酒,更可去除蟹之寒性,是饕餮蟹宴的必选和绝配。“上海老饭店”原名“荣顺馆”,始创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老饭店的创始人是浦东川沙人张焕英,原是个厨师。1875年,他在南市新北门内城隍庙西首一条叫旧校场路的小马路上,租下了一幢年久失修的小楼,开了一家小饭馆,取名“荣顺馆”。这家饭店设备陈旧、店堂狭小,只是一家小小的“夫妻店”,但因张老板烹调技术高超,味道鲜美、价格低廉,很受普通市民欢迎,开市不久就客源兴旺。上海人对经常去的地方就叫“老地方”,吃过“荣顺馆”的顾客只要有机会就会再去,并且众人口耳相传,“老荣顺馆”慢慢叫成了“老饭店”。“八宝鸭”为上海老饭店首创,蒸的时候,要用锡纸包裹严实不“走气”,从而保持鸭肉与莲子、火腿、开洋、冬菇、栗子、糯米等“内容物”的味道充分融合。八宝辣酱味道辣鲜而略甜,十分入味,大受食客的欢迎。后来,上海一些菜馆纷纷仿效,“八宝辣酱”就广为流传了。老人和饭店有着200多年店龄的老人和,也是魔都糟货的代表。各式糟菜卖相虽然朴素,味道上却是再地道不过的宁波风味——咸鲜合一。五年陈的花雕酒,大同糟泥,再加入香叶、桂花等,糟香浓郁可见一斑。一楼有专设的外卖窗口。地址:淮海中路558号 海金滋 上海弄堂里的本帮菜也是值得一尝,招牌菜葱烤大排,端上来就葱香四溢。大排浓稠鲜美中带着香甜的口味,配着油煸葱段的香味,真叫人欲罢不能!酱鸭也是它家饱受赞誉的冷菜,看似盘子不大,分量依然十足。浓稠的酱汁包裹着鸭肉,色泽黝黑发亮,烧的相当入味。酒香草头,时节对的时候,草头嫩,白酒味不是特别重。当吃别的菜有点被酱油味腻到的时候,可以吃口草头解一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