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一幅鬼画成千古之谜,放大20倍诡异又可怕,网友:我们被耍了

 陈洪标写字说画 2020-05-17

故宫一鬼画800年没人看懂,放大20倍看,我们被耍了,诡异得可怕!

▲提线木偶戏。

这幅“鬼画”源自南宋,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它只是一幅小扇面,属于书画小品,并不是什么大作,但它却被世人代代相传,至今800多年也猜不出这画究竟是什么意思,也没有人能真正看懂这幅画。

从画名《骷髅幻戏图》上看,就很惊悚,像现在的恐怖片一样。众所周知,骷髅就是人死入土,尸体腐烂后留下的白骨架,这是世人最忌讳的东西,在南宋之前,还没有画家将骷髅入画,他是第一人。如果他只是一位普通的画家,为了追求新奇也有可能,但是作为南宋一代名家,又被尊为“三朝老画师”,大小也是朝廷中人,有身份有地位有名望,那他又因为什么画这种鬼画?一大一小两个骷髅,还与妇人小孩同一画面,这究竟想告诉世人什么?

▲提线木偶戏。

八百多年后,确切地说是八百零八年后,当我们把画面放大20倍,我们发现原来我们被耍了,这确实是很诡异,诡异得可怕,令人毛骨悚然。而耍我们的人一共有两个,一个是画这幅画的南宋画家李嵩,他在画中做了手脚,撒了个弥天大谎,耍了我们八百多年。

▲黄公望国画。

另一个人是元代山水画大师黄公望,在这幅画诞生的143年后,也就是在他去世的那一年,为这幅画写了一曲小令《醉中天·李嵩骷髅纨扇》。他的弟子王玄真又把这首小令题写在这幅“鬼画”边上。因为黄公望的误读,也误导了后人665年,他也是被李嵩耍了,还是识破了画家做得手脚,却故意和他一起继续耍我们?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正因为他们这两个人,把本来只是把小扇面,搞得像巨作名画一样,耍得世人团团转,到了至今也无人看懂这幅画。现在,让我为你从《南宋奇人李嵩,比北宋奇才张择端王希孟更牛》《鬼画放大越看越可怕,留下了诸多疑惑》《黄公望死前写下的45个字,误导了后人665年》《他在画中做了手脚,不仅耍了黄公望,也耍了后人800多年》等4个方面,来讲述这个千古之谜。

一、南宋奇人李嵩,比北宋奇才张择端王希孟更牛

▲李嵩像。

南宋画家李嵩绝对是个奇人,比北宋的张择端、王希孟这样的奇才有过之而无不及。张择端有《清明上河图》,王希孟有《千里江山图》,在中国十大名画中,他们代表北宋就占了两个席位。

▲王希孟有《千里江山图》局部。

而张、王这两幅画都是恢宏巨作,《清明上河图》纵高24.8厘米,横长528.7厘米,尤其18岁少年王希孟画的《千里江山图》,纵高51.5厘米,横长1191.5厘米,这幅长卷被世人奉为经典,成为“青绿山水画第一神品”,至今无人超越。

▲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

我们再来看李嵩的《骷髅幻戏图》,简直不及他们画中的一零碎边角,纵高27厘米,横长26.3厘米,才0.6平方尺,和一张A4纸(纵高29.7厘米,横宽21厘米,0.56平方尺)差不多。但就是这样一平方尺都不到的小扇面,一幅无足轻重的小品,却流传了八百多年,不仅成了中国绘画史上的奇迹,并且其魅力无穷,足以见证它在书画历史中的江湖地位。

你说,谁牛逼?

这位李嵩是钱塘人,就是现在的杭州。他和齐白石一样也靠做木工为生,一身贫寒,业余爱好画画。后来时来运转,被宫廷画家李从训收为养子,专门教授他画技,竟然成了一代名家,先后在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三朝画院当待诏,“待诏”就是等待诏命,从汉代就有,以才技征召士人,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到宋、元时期尊称手艺人为待诏,而画院待诏由朝廷供养,相当于现在享受公务员待遇的事业单位的科员,大小也算是个官。当时的人尊他为“三朝老画师”。

▲提线木偶戏。

一个木匠有这样辉煌的人生,当然是人中龙凤,绝对是成功人士,但为什么又说李嵩是个奇人?根源还是在画画上的与众不同,他和一般的宫廷画家不一样,不局限于宫廷工笔画,他是什么题材都爱画,从宫廷到民间、从京城市井到乡野村落、从百姓辛苦劳作到官宦吃喝玩乐,从仙山梦境到现实生活,其中以反映乡村风土和农家生活的居多,传世画作就有《货郎图》《骷髅幻戏图》《明皇斗鸡图》《花篮图》《西湖图》等。

▲李嵩《货郎图》。

其中李嵩的《货郎图》是现存的一件有名的人物画作品,图中描写货担郎在乡村被孩童围住的情景,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就像20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义乌货担郎鸡毛换糖走天下的情景,最后闯出了闻名世界的中国小商品城。画面上充分描写了货郎担周围的孩童和妇女的精神动态,货郎担上琳琅满目的用品让孩童雀跃,让妇女们兴奋,场面很热闹。

▲义乌货担郎《鸡毛飞上天》剧照。

而这一幅《骷髅幻戏图》,是李嵩45岁时所画,也就是在嘉定四年(1211年)。这正是他走向腾达的时期。一般来说,画小品,多是闲暇之笔,或是创作其他作品,墨有多余些许,隔夜成了宿墨,有些可惜,于是趁着兴致一挥而就。所以,小品多是简洁轻快,以意境见长。

▲20世纪90年代初的义乌货担郎。

但是李嵩却要反着来,在一张A4纸差不多大小的扇面上,竟然画了6个人,画的还工笔。学过画的人肯定要在心里暗叫,我的天,他是怎么做到的?这不会是在惩罚自己吗?有人说这是画家在炫技,展现他绘画艺术的肌肉。想必,那是不自信的人所为,对于一代名家,他已没有这种必要了。但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在这么小的扇面上画出的骷髅和薄纱,简直又是鬼斧神工。

二、鬼画放大越看越可怕,留下了诸多疑惑

把这幅画放大20倍,很多网友看了都说越看越可怕。那么它究竟可怕在哪里?首先是画面太可怕,画面右边(见下图),一个尚未学会走路的小孩在地上昂着头在往前爬,除了左手与双脚着地,右手却伸向空中,而孩子身后一位妇女伸出双手似作阻拦状,恨不得把地上的孩子抱起来,妇女的表情不但有些着急,而且很恐惧的样子,是在担心孩子可能会遇到危险吗?

▲《骷髅幻戏图》局部放大20倍。

吸引小孩往前爬的是什么好玩的东西?放大画面,吓人一跳,原来是一个小骷髅,这小骷髅身体半蹲,不仅手指和脚趾都在动,还伸出双手,似乎还向小孩作出了“快过来,快过来”的招呼动作。这景象也忒瘆人了,不禁让人毛骨悚然。

▲《骷髅幻戏图》局部放大20倍。

再看小骷髅上方,有一些细线吊着小骷髅的各个关节,顺着线往上是一个“王”字型线板,再往上看,更可怕的场面出现了,拿着这个线板的是一只手的白骨,白骨背后是一具头戴黑丝帽子,面目狰狞,席地而坐的大骷髅,阴森森的,很瘆人。尤其那一对眼洞显得格外惊悚。他一条腿平放在地上,另一条腿撑着那只拿线板的手,正在操控小骷髅。让小骷髅右脚着地,左脚抬起,两臂做招手状,还上下牙齿张开,似在说笑。这个画面也太诡异了。

▲《骷髅幻戏图》局部放大20倍。

其次,整幅画看了让人很诡异,细思极恐。本来提线骷髅演出,是宋代市井中常见的一种木偶表演形式,只要了解它的历史,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但是大骷髅身旁有一副担子,中间是一条扁担,两头挑着两个箱子,上面放着草席、雨伞等日常物品,这明明是街头艺人漂泊在外的家当。为什么画面上这个操纵小骷髅的不是街头艺人,而是一个大骷髅。

▲《骷髅幻戏图》局部放大20倍。

再看背后那位在给怀里的孩子喂奶的妇女,只见她侧身探头向骷髅望去,面对眼前的一大一小的骷髅不但神情坦然,而且脸上还洋溢着一丝微笑。这让世人百思不得其解。很多网友看到这一大一小的骷髅,不仅心慌,而且也很害怕,有的是越看越可怕。但这位妇女为什么一反常态,和看到孩子爬向小骷髅的那位妇女,伸出双手生怕孩子被人家抱走一样,非常紧张和惊恐的神情截然不同?

▲李嵩《骷髅幻戏图》。

一些网友说,细想下去,给人吓出了一身冷汗。这位抱着婴儿的妇女是大骷髅的托儿,他们是用骷髅表演来拐卖小孩。要不然面目狰狞的大骷髅,脸上为什么会有一丝窃喜,一定在想“小孩啊小孩,你过来吧,过来我就能挣大钱了”。为此,有网友推断画家之所以要画这幅画,其实是想告诉世人,大小骷髅是真实的人,由于他们从事不法活动,故而将他们画成骷髅“傀儡之状”?是一种艺术丑化,是“魑魅魍魉”的隐喻。

▲灵魂玄画。

还有网友认为,是我们被耍了。这幅画面怪诞诡异的鬼画,同时出现在世的活人与死人的骷髅,这不是要告诉世人生死轮回吗?要不然画家将生死两界画于同一画面上,又是为了什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总之,对这幅鬼画,千人有千种看法,但谁也不清楚这究竟要告诉世人什么。

▲生死轮回解读。

三、黄公望死前写下的45个字,误导了后人665年

显然,问题没有网友猜想的这么简单,要不然800多年不会没有人能看懂。其中有一个人,他觉得自己读懂了这幅画,在临死前,专门为这幅一百四十三年前的《骷髅幻戏图》,写了一曲小令《醉中天·李嵩骷髅纨扇》,一共45个字。结果这也是一种误读,因为他的误读,误导了后人665年,也相当于耍了我们665年。

▲黄公望像。

这个人就是创作了“中国十大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的黄公望,与吴镇、倪瓒、王蒙并称“元四家”,并名列之首。他的传世作品还有《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等,著有《写山水诀》。他在1354年(另有一说是1358年)死前,写的这首小令,曲文内容是:没半点皮和肉,有一担苦和愁。傀儡儿还将丝线抽,寻一个小样儿把冤家逗。识破个羞那不羞?呆兀自五里已单堠。

这首小令被收入明代孙凤编《孙氏书画钞》中,后辑入《全元散曲》。因为《富春山居图》,大家只知道黄公望是位大画家,其实,他还是一位元曲家,无论曹楝亭还是钟嗣成,都在《录鬼簿》中,以曲家身份为他立过传。

▲黄公望弟子王玄真题写的小令。

但是他的弟子王玄真就有一些扯淡了,把老师的这首小令题写在《骷髅幻戏图》边上,原本的45字变成了46个字,多了一个“你”,还另有5个字不一样(见上图的红圈)。内容变成了这样:没半点皮和肉,有一担苦和愁。傀儡儿还将丝线抽,弄一个小样子把冤家逗。识破也羞哪不羞?呆你兀自五里巴单堠。不知道是这位弟子故意为之,还是笔误,就算是笔误,这也太离谱了。

这首小令是黄公望对李嵩这幅画的解读。他在曲文中说,骷髅般的傀儡没有半点儿皮和肉,却有着一担苦与愁,艺人将线板上的丝线轻轻一抽,运用各种指法操作,表演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小故事,把观众逗乐。而一旦被观众识破机关,那就羞死人了。此处演完,依然又得转到下一个场地演出。

▲李嵩《骷髅团扇图》和黄公望的小令。

黄公望的意思,这幅画是描写那些耍傀儡戏的艺人,不仅人瘦得没有一点肉,像骷髅一样连皮都没有了。停放在艺人身后的戏担子,就是他们一家人所有的家当,上面有草席、雨伞及衣被等行李,旁边坐在担子上抱着小孩正在喂奶的妇人就是他的家人。这是艺人携妻带子,为生活辛苦奔波的写照。

▲黄公望国画。

他这么一说,大家才明白宋朝战乱不断,贫富差距极大,“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李嵩把艺人画成骷髅,原来是想说他们生活艰难。按这样的逻辑这幅画就说得通了,所以,大家就接受了黄公望的这个解读。

但是,后来人们发现,骷髅身上穿的衣服,那可是透明的薄纱,薄如蝉翼,织造考究,和马王堆贵族墓葬出土的西汉直裾“素纱襌衣”(“襌”音dān)有的一拼呀!这种素纱襌衣重量仅49克,连一两都不到,这可是西汉纺织技术的巅峰作品,迄今无法复制。能穿得起这种衣服的绝对是大户人家,也只有王孙贵族才穿得起这么高档的衣服。

▲西汉直裾“素纱襌衣”。

另外,画面上两位妇人面态雍容华贵,体形略胖,衣着考究,插珠花带耳环,打扮时髦,不可能是穷人!两个小孩也是胖乎乎肉敦敦的,这哪里像穷苦人家,更不可能是会被饿死成白骨的艺人。很显然,黄公望的解读到这里就无法说通了。网友说,这不是明摆着我们又被耍了。

▲怀抱婴儿的妇人面态雍容华贵,体形略胖。

四、他在画中做了手脚,不仅耍了黄公望,也耍了后人800多年

黄公望为什么会误读?网友认为,这是我们又被李嵩被耍了,他在这幅画上做了手脚,让人发觉不了。首先,李嵩在画这幅小品的时候,就没把艺人当真人来画,因为这样和普通的市井风俗画就没什么两样了,为了避免落套,他就把真人画成骷髅,这样就成了独一无二了。其次,既为了体现他的真实意图,又不想被人轻易发现,他又在骷髅身上做了手脚。

▲局部放大20倍。

谁见过骷髅是穿衣服的?他就在骷髅身上画了一件薄衫,关键是这件薄衫薄如蝉翼,细丝飘飘渺渺,像风像雾,不细看是看不到它的存在,细看也会被误以为是落在骷髅上的灰尘,也是薄的如霜。只有放大到20倍,骷髅身上的薄衫才可以隐约可见。所以,这幅画看似最经典的地方是对人体的骨骼清晰精准的刻画,其实真正最经典的是对薄衫的刻画,那种精致无人能及,这也是这幅画最有价值的地方,透明的技法和深不见底的功力都体现在了这里。

▲局部放大20倍,骷髅身上的薄衫薄如蝉翼。

这也是这幅画的玄机所在,更是黄公望晚年老眼黄花而被耍的原因。那么,李嵩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呢?这还要从他身上找根源。作为“三朝老画师”的李嵩平时乐于关注百姓的疾苦,但也没有少见官宦人家的奢华,所以,在贫穷与奢华这两者之间,他肯定有过很多思考。

另外,他还对佛教、道教都有所研究,自然也知道佛教是怎么看人世间的,在佛教里世人无非是带肉的骷髅。而在宋代,骷髅乃是一种常见的关于人的谐谑式隐喻,李嵩是借骷髅的隐喻来表达自己的寓意。基于这些因素,李嵩的这幅画不易被人理解是肯定的,加上他在画中做的手脚,就更甚了。所以在美术史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

其实,李嵩这幅画的谜底就是要告诉世人,大骷髅既是贫穷的艺人,也是富贵之人,不管是什么人,最后都是一具骷髅,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无论贫穷富贵都是一样,就像你在耍骷髅戏,你也被生活所耍,被命运所耍。所以,人生是虚妄,人生在世,这该开心还是得开心,该喜乐还得喜乐。也正因为此,画名不叫骷髅图,而叫骷髅幻戏图,重在“幻戏”这两个字。

对此,你觉得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欢迎分享你的解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