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鹰陶鼎

 田园新居 2019-11-28

鹰陶鼎--新石器仰韶文化的代表

仰韶文化是由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发现的。鹰陶鼎,为新石器仰韶文化的代表,1958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讲:“此陶鼎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鹰体健硕,双腿粗壮,两翼贴于身体两侧,尾部下垂至地,与两只鹰腿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鹰眼圆睁,喙部有力呈钩状,结构简洁,威武雄壮,彰显出一种强大的张力。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紧密结合似背抱状,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

鹰形陶鼎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仰韶文化以精美彩陶而著称,鹰形陶鼎的问世表明此时的人们不但擅长彩绘图案的创作,在造型艺术方面也有很强的实力。鹰形陶鼎出土于一座成年女性墓葬,与其共出的物品还有十多件骨匕、数件石圭、石斧及一批生活器皿等。石圭、骨匕等物品通常作为礼器来使用。鹰鼎与它们放置于同一墓内,形式与众不同,可能与当时的祭祀活动有关。

中国最早的陶塑艺术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和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至6000年。早期的陶塑制品题材广泛,有猪、猪头、羊和人像等,但一般均小而简单,制作也较粗糙,有些还可能是儿童的玩具,有些则或与祭祀活动有关。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如仰韶文化的这件陶鹰鼎、大汶口文化的陶鬶、梅堰遗址出土的海兽壶等,器形大,注重造型与实用相结合。“

鹰陶鼎--发现于偶然,珍藏为国宝

1957年陕西华县太平庄农民殷思义在犁地时,犁铧猛然一震,挖开犁松的虚土,露出一件鸟一样形状的陶器,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陶鹰鼎。殷思义不知此为国宝,随手将其带回家做了鸡食盆。难以想象,鸡们吃食时如何面对此硕鹰的!

1958年秋,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队在华县考察挖掘著名的泉护村仰韶文化遗址。考古队一边发掘遗址,一边在周边村庄做调查工作。太平庄是泉护村的西邻,两村村连村、地连畔。考古队在殷思义偶然见到该物,至此,这件国宝才得以见于世人。

1959年,时值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建成,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下,中国历史博物馆从全国各地征调了大批珍贵文物。陶鹰鼎就是此时从北大到了国家博物馆,摆放于“古代中国——远古时期”展厅中央。

1993年6月,北京首次申奥期间,新石器时代陶鹰鼎承载着为北京申奥的重任,来到了瑞士洛桑新落成的奥林匹克博物馆并展出,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将陶鹰鼎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陶鹰鼎从此不出国门。

编者注:以上图片,选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