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医话】杜少辉教授诊治肺积的经验总结

 仕仕霖霖 2019-11-28

杜少辉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博士导师,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及火神派传人卢崇汉,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宗仲景之法,立论处方,对内科疑难杂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肺积见解独特,现遴选4则临床验案进行具体阐述,以飨同道。

肺积的概述

肺积是以咳嗽、胸痛、咯血、体倦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病位在肺,与脾肾密切相关,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六淫,饮食,邪毒,导致肺失宣降,气机不利,血行瘀滞,痰浊内生,毒邪结聚而成[1]。杜教授通过总结多年临证经验及对仲景《伤寒论》的反复研读,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认识。

1
肺积辨证寻阴阳

杜教授认为肺积的病因病机为外邪入侵,太阳气化失宣,水饮内结,饮结化热,水热互结,渐至六经并病,寒热虚实错杂,形成一种“阴阳离决之势”,阴阳不相交合,故而发病。《灵枢·百病始生》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内经》云:“阳化气,阴成形”。可见阳气在发病中的重要性,此外“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也”,而至虚之处为何?郑钦安认为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惟此阳气乎,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2]。即阳气所不到之处,便是容邪之地也。而痞坚之处,必有伏阳[3],即气血运行不畅,湿停,痰阻,食积,积聚形成之处,皆可闭阻阳气,因此肺积辨证当从阴阳探寻。

2
交合阴阳为大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阴阳各司其道,交感合和则万物生;阴阳阻隔,失于交感而生命衰,杜教授认为肺积痰水瘀浊毒胶结,阴阳道路阻隔,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失于开合交感,阴阳不相交合,阳不交于阴,痰水瘀浊毒相结成阴形;痰水浊毒瘀积聚之处,阳气闭阻,伏于痞坚处。周文波等[4]提出人体患肿瘤是产生了“阴阳离决之势”。阴阳不相交合,如此则寒热错杂,予寒药虽可清其热,却伤其阳;予温药可散可通,却助其热,治当以交合阴阳为大法,不化瘀而瘀自散,不攻毒而毒自去。

交合阴阳为大法,而又以太少相交为主,因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又与督脉相通,故为诸阳主气也,少阴乃水火交会之地,阳气之根,人身立命之主,少阴经主一身之里,若太少不交,则六经为病。因此肺积初期可交合太少治六经,病情进一步发展,入于里,病入少阴,可从交合太少守肾气,若已不可遏制其离决之势,当固守中气以安守生命。

典型验案
1
交合太少治六经

患者,男,58岁。2017年4月13日初诊,咳嗽1年余。症见:咳嗽,无痰,易上火,口臭,咽干,口干,渴欲饮温水,口苦,怕冷,汗多,食纳一般,二便调,夜尿1~2次,睡眠可。舌红,苔黄腻,脉关尺部紧细,右寸脉洪浊。有长期抽烟史,2016年12月胸部CT示:肺部3 mm小结节,2017年3月胸部CT示:肺部6 mm结节,予抗感染治疗后无效,反而变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6.5 ng/mL。辨证:邪毒壅滞、太少不交;治法:交合太少散治六经;处方:黑顺片12 g,蜜麻黄6 g,细辛6 g,杏仁、姜半夏各15 g,生石膏60 g,大黄15 g,芒硝30 g,北沙参60 g,党参、当归各30 g,蜂房10 g,僵蚕、蝉蜕各20 g,地龙10 g,1剂煮服3 d,共4剂。

2诊:2017年4月29日,患者诉大便3~4次/d,气味极臭,排黏液样、胶状物,量多,口臭减轻,烟瘾减轻,纳可寐安,舌红,苔黄腻较前减轻,脉紧细,右寸脉洪浊较前减轻,2诊守法,上方去姜半夏、北沙参,加干姜30 g,黄芪30 g,共4剂,煮法同上。

3诊:2017年5月10日,患者诉咳嗽较前减轻,仍解黏液便,3~4次/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3.5 ng/mL。3诊守法,上方继服。后规律复诊,2017年7月复查胸部CT示右下肺结节较前缩小3 mm。

按语:患者属积块初起,口干、口臭,易上火,右寸洪浊,邪毒壅滞于上,喜温水,脉紧细,少阴生气不升。杜教授认为其浊毒壅滞,太少不交,六经为病,治当交合太少治六经,方由《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附子大黄汤变化而来。夫附子助太阳之表阳而内合于少阴,细辛、麻黄启少阴之水而外合于太阳,按《本草》细辛气味辛温……一主天而辛上达,能启水中之生阳,上与天气相合,植麻黄之地,冬不积雪,其体空通亦主里阴而外达于毛窍[5]。麻黄、附子、细辛开上,《本经》言“味苦寒,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出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肺与大肠相表里,大黄启下,使邪毒有出路,则肺气得和,石膏敛降肺胃,苦寒善降之合之,加僵蚕化痰散结,蜂房善破坚积,地龙通络,破散结聚。党参、当归、北沙参以顾护气阴,本方力大,故1剂可服3 d,取先攻后缓补之意,攻补兼施,全方从太少相交论治,期阴阳交合。

2
交合太少阳为先

患者,男,54岁。2014年9月1日初诊,因肺癌骨转移就诊。症见:精神差,胸闷,气喘,全身多处骨节疼痛,咳嗽,痰稀白,纳谷不香,寐差,二便正常,舌淡,苔白,寸弱,右尺脉浮细紧长。西医诊断:肺癌骨转移。辨证:肺肾阳虚,里有阴寒;治法:固真阳,合太少;处方:附子、白术、干姜、肉桂、党参、黄芪、葫芦巴、补骨脂各30 g,乌药、半夏、砂仁、淫羊藿各15 g,巴戟天、益智仁、莪术、紫菀20 g,天南星、甘草10 g,共14剂。

2诊:2014年9月18日,患者诉精神好转,纳食可,气喘减轻,骨节疼痛减轻,处方附子加量至60 g,余同上,共14剂,治疗半年后患者上诉症状均较前明显减轻,能参加打球等体育活动,嘱其检查评估病情,患者拒绝检查,自行停药,半年后病情复发。

按语:患者初诊脉浮紧长,属寒属表,乃太阳经气不开,胸闷,气喘,咳嗽,寸弱,右尺脉沉紧,乃肺肾阳虚,里有阴寒,肾主骨生髓,机体真阳虚极,邪毒聚而浸之,故而见多处骨节疼痛。郑钦安认为阳气散漫,阴邪立起,浮肿如冰之症即生,治当固护坎中之真阳,益火消阴。予大剂量附子、干姜、肉桂、葫芦巴、补骨脂、淫羊藿相伍,辛温培右肾之元阳,温煦命门之火,资助肺阳,元阳得复,阴寒得散,浊毒未进一步泛滥,细辛、麻黄启少阴之水而外合于太阳,太少相交,元阳得复,病情得以控制。

3
交合太少守肾气

患者,女,65岁。2013年9月10日初诊,外院诊断肺癌,症见:胸部隐痛,气短,乏力,咳嗽间作,少痰,口干,无口苦,无咯血,纳可,寐一般,二便正常,舌淡少苔,脉紧细,左尺芤。西医诊断:肺癌,经治疗后肿块增大。辨证:气不归元,肺肾两虚;治法:纳气归肾,阴阳平补。处方:黄柏15 g,砂仁10 g,甘草10 g,百合、熟地黄、北沙参各30 g,天花粉、玉竹各20 g、炮姜、肉桂、木蝴蝶、乌梅各15 g,共7剂,1剂/d。

2诊:2013年9月18日,患者诉胸痛、乏力减轻,舌上渐生薄白苔,左尺脉较前沉,上方去熟地黄、北沙参,加山药15 g,继服7 d。

3诊:2013年9月27日,复发胸痛,咳嗽少痰,上方去木蝴蝶、乌梅,加浙贝母15 g,前胡15 g,三七5 g,祛瘀通络,后规律复诊,复查肿块较前减小,后期随访一般情况良好。

按语:患者干咳少痰,舌面少苔,左尺脉芤,乃肺病及肾,伤精之候,肾气不归元,方选封髓丹加减而成。封髓丹由黄柏、砂仁、甘草组成,郑钦安在其《医理真传》指出:“按封髓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黄柏苦寒,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二经,引一身之表入于里,交合太少,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奏“苦甘化阴”之妙,砂仁之辛合甘草之甘达“辛甘化阳”之效,阴阳得资得化关键在于阳气归元,肾气固守,因此杜教授临证不是予辛热或苦寒之品温之清之补之,而是潜阳固元,平调阴阳也。

4
固守中气合阴阳

患者,女,35岁。2014年9月5日初诊,右肺肺癌术后5年,近1个月出现咳嗽,咯血。症见:精神疲倦,面色萎黄,气短,咳嗽,痰稀白,咯血,色淡红,无咽痛发热,无口干口苦,纳差,寐一般,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缓。辨证:中气亏虚;治法:益气温阳;处方:附子15 g,白术60 g,干姜、党参各30 g,薏苡仁60 g,半夏12 g,苦杏仁10 g,紫菀20 g,茜草15 g,蒲黄(另包)10 g,白及20 g,北沙参30 g,鱼腥草30 g,共10剂,1剂/d。

2诊:2014年9月26日,患者咯血量较前减少,精神好转,面色较前红润,纳可,守方,附子加量至30 g,继服14 d。

3诊:2014年10月17日,患者无咯血,无其他不适,上方去白及,蒲黄,加三七,共14剂,辨证加减规律就诊2年,自觉治疗时间长,疗效不显,遂改麻黄、附子、细辛类大开大合之品,病情反而加重,复咯血,精神疲倦,乏力,纳差,后行化疗,精神状态日渐衰惫,血不得固,不得治。

按语:患者平素劳伤过度,面色萎黄无神,言语无力,气短神疲,纳差,咳痰稀白,阳虚逆血,证属气不固血,然气血总化于中气也,脾之阳虚责之肾,即无先天而后天不立,无后天而先天不济,治中当先后天并治,方选附子理中汤,乃先后并补之方,附子,辛甘大热,能补命门衰败之火,以生脾土,火旺则土强;白术为脾家要药,甘而除湿,益津液,暖胃,消谷,补中焦;干姜燥湿温中,行郁降浊,补益火土;党参、甘草补中土之虚,佐半夏、杏仁苦降肺胃之气逆,茜草、白及、蒲黄行瘀滞,瘀血即吐,新血得固,北沙参养肺阴。全方配伍奏守中之旨,患者中气大亏,治当缓中补虚,若予麻黄、附子。细辛等辛温开破和苦寒通降之品及化疗药物,欲速祛之,反戗伐中气,更伤中阳,中阳衰败,人无胃气而死。因此临床运用中,杜教授总结,对于中气大虚,固守中气以合阴阳方能安守生命。

参考文献

[1] 周岱翰.中医肿瘤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97-198.

[2] 郑钦安.医理真传[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3,105.

[3] 尤怡.金匮要略心典[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86.

[4] 周文波,金迎,许慧玲.用阴阳学说诠释现代恶性肿瘤[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2):466-469.

[5] 张隐庵.伤寒论集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39,74.

(收稿日期:2017-08-18  编辑:伍嫣然)

下载《中医药导报》APP,遇见更多中医大咖
商务合作电话:0731-85415606
APP下载通道

作者:李师,杜少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