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运学堂五运六气临床运用学术沙龙(3)纪实【上】

 人品第一学问二 2019-11-28

寒潮来临,突下阴雨,作为一名医生,在结束了一天的劳累工作后,你还会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吗?

就在11月26日晚,有100多名省中医院的医生们,被五运六气所吸引,参加了易运学堂的第3次“五运六气临床运用学术沙龙”活动。

能容纳100人的教室济济一堂,走廊里也站满了人,五运六气的火种在江苏省中医院已有燎原之势!

整整3个小时的交流学习,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再配合现场病例教学,活泼灵动、相得益彰。大家的热情持续高涨,在结束后仍然有许多人围着专家提问探讨。

1

本次沙龙我们邀请了我校的郑晓红教授和专程从陕西宝鸡赶来的王凯军主任。分别就运气理论的临床运用与近来火热的龙砂开阖六气针法2部分进行讲解。

郑晓红教授是顾植山教授的弟子,也是世中联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由于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她培养了善于思考和总结的习惯。这次给我们带来的内容充实而饱满,常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郑教授的题目是《司天方、运气方与气化方的临床运用于思路探讨》。

接触了五运六气学说后,我们无不惊叹于诸位医家能效如桴鼓,甚至覆杯而愈。那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司天方、运气方和气化方是我们的3大法宝。

我们都知道,宋代的陈无择据《黄帝内经》,结合各年的运气特点、所主病症,创立了16首司天运气方传世,被称为《三因司天方》。

其治方目的,完全是为了“调五运太过与不及,调六气太过至平气”。

你可能注意到了,这16首方的条文与《内经》所列几无差别。足以证明五运六气理论与黄帝文化一脉相承。也正是因为《三因司天方》完全是“从天而养、从天而治”,学用五运六气人士才能如此自信!

如何应用是郑晓红教授讲解的重中之重。

2

她提到:“我们在应用时,一定要牢牢做到‘辨气、辨机、辨证、辨病’相结合,这也是恩师顾植山教授给我们的运用抓手。”

以江南地区冬令进补的传统——膏方来说,为什么龙砂人开出的膏方很少有服用后上火的反馈?因为我们把握住了当年的运气特征,这就比人家领先了一步。

提起五运六气,现在很多人会把它和算命联系在一起。因为有很多医师会机械地按照出生年月来选方,这种方式或效或不效。

其实,我们需要病人提供这些信息,甚至是“出生、当下、首次发病的时间,”完全是为了考察导致病人不适的岁运、司天在泉等特点,找到致病的那个“气”,做到“人天合参,运气契合”。

郑教授以“面有青黑红之气”为我们举例,这是“少阳相火司天”的气化特点在人面部的反应,可以予升明汤,所举案例多是一剂显效。

也有人觉得如今的运气方用法属于新的方证对应,郑教授专门纠正了这点。她觉得“这是主要的十六种气化特点在人体的反应”。

由此,她为我们拓展了“体质与患病的倾向性”。

人体体质的差异从本质上讲是气化倾向性的不同。正所谓:

“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为之父母。”

除了《三因司天方》,还有运气方和气化方。

所谓运气方,是指根据当年的运气格局所适宜的处方,并不局限于陈无择的16张方。而气化方,更重视的是人体的三阴与三阳六气。

3

在郑教授的讲述中,参杂了大量的病例,并一一标注其处方思路,拆解甚是详细。

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要有“运气思维”,如此才能要寻找到疾病的证外之证、法外之法、方外之方,做到随方取用,信手拈来,一草一木皆是药。

在郑教授讲授的最后,她和我们分享了对恩师理论和教诲的体悟:

要从临床上着眼于病,到从天而治从天而养,激发患者自己的生命力。药做到“疑方不用、疑药不用”,遇到无法处方时尽量以司天方打底,常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郑教授认为:“中医的原创思维应当是中医的实践思维,光搞理论是不会治病的!我们中医人的自信,根本还是临床的自信!”我们这次沙龙的上半部分暂且告一段落,明天,我们继续为大家带来这次的重头戏——龙砂开阖六气针法。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