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峻:《褚遂良颜真卿字法解析》— 第二讲丨三品课堂

 三品美术馆v1 2021-02-22

本季三品课堂由三品美术馆携手“正书六家”:王友谊、王学岭、刘颜涛、张建会、张继、管峻六位老师,共同推出。

大家还可订阅书法媒体《书法》杂志、《书法报》获取更多精彩教学内容。

管峻 1964年生,江苏省滨海县人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成员兼书画委员会主任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楷书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

荣宝斋特聘书画家

美国密西根州“亲善大使”

余秋雨大师工作室特聘研究员

曾获“中华文化十大年度人物”,“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中国十大青年书法家”,“大国非遗工匠文化大使”

“管峻楷体”入选北大方正字库

上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唐楷的风貌,发展历程和历史地位,并为大家讲解了褚遂良、颜真卿两位书家的风格特征及对后世深远的影响。本堂课开始,我们将为大家具体分析二位书家的结体特征,首先我们对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颜真卿《多宝塔碑》中的部分独体字结构进行字法详解。

“月”

《雁塔圣教序》中有好几个“月”字,首先这个字整体字形呈长方形,而且偏长。其左侧撇长而飘动,先轻轻起笔,然后顺势而下,至下半部三分之一处,笔势向左,并且斜度变大,这也是褚遂良字的特点之一。

所有的字都有主笔,在写一个字时,一定要将主笔找到,主笔写好了,字便成功了一半。而此“月”字中,主笔为第二笔,起笔是一个短横,短横在用笔上是按下去的,之后又很快轻轻地提起来,然后至拐弯处停顿,接着顺势而下,先向左,再向右下角,成很长的一个弧度。这也是褚遂良标志性的一个写法。写字要抓住特点,特点抓住了,基本风貌便能够掌握了,所有的字体都是如此。“月”字的特点就是字形较长,并且带有很大的弧度变化。

先写一撇,要轻轻地起笔,注意左下角有一个很长的拐弯,而且有一种飘动的感觉,然后是一横,接着注意折画处是自然按下去的,然后轻轻地提起,到拐弯处笔再按一下。大家要注意中间的两横要均匀的放在中间偏上的位置。这个基本的结构写好后,褚遂良字的基本特点就能够抓住了。

其中要强调的是左侧的笔画和右侧的笔画,因为这两个笔画看似平行,但是它又是有变化的。一个是字的左下方,是向左侧倾斜的,然后右侧的笔画右下方,是向右侧斜的,最后形成呼应,从而感觉两侧是对称的,最后的两横,放在中间位置,注意这两横非常重要,位置不能太上,也不能太下。这是月字总体的结构。

再看颜真卿的“月”字。其字丰满而有力,与褚遂良的字形成鲜明的反差。褚遂良的月字线条瘦而挺拔兼有飘逸之势,是向外部开张的,而颜真卿则是向内收。

书写《多宝塔碑》中的“月”字时,要左侧笔画较轻,右侧笔画较重,两侧相对比较等称,其笔画基本是呈垂直向下的态势。

“文”

《雁塔圣教序》中“文”字有多种造型,下面为最典型的两种造型。

第一种结构,点和横的关系是这样的。

第二种结构,它的点是在横的上面。

颜真卿的“文”字,上部的点画特别重,横画中的起笔和收笔有明显的提按,尤其到收尾处有顿的动作,并将笔反收回来,其中的撇画相对较短,捺画相对较长,而且较重,同时也是颜真卿“文”字中的主笔,此主笔是典型的“蚕头雁尾”的写法。

大家在练习中也可以比较一下颜真卿的“文”字和褚遂良的“文”字区别在哪里。

“之”

“之”字笔画较少,在写法上褚遂良和颜真卿有共同的特点。

褚遂良的“之”字,上部的一点加一提,然后又一撇,基本上都是以点代替的,其主要的笔画是最后的捺画。先写一点,然后第二笔轻轻的一带,接着第三笔又轻轻的一带,最后捺画一捺,长一点。

颜真卿的"之"字结构大体相同,但是最后的捺画与褚遂良的"之"字却有明显不同。褚遂良是向右下方行笔,然后再提笔,而颜真卿却与之相反,其有一波三折停顿的动作在内,褚遂良则顺势而下,直接带笔出来。

“方”

褚遂良的“方”字,一点是带过来的,然后一横是长的,中间有一点弧度,一撇的位置、方向感和弧度要找准。“方”字的长横为此字主笔。褚遂良的一横长,而且有一个明显的弧度,尤其是起笔和收笔处,起笔轻一点,然后整个行笔过程当中笔画偏细,最后收笔有一个停顿的动作,最重要的是把握第三笔和第四笔,它是一个不确定的方向,不像竖或横直了就行,而它是一个有点斜度的竖勾,方向感要掌握好。

书写诸遂良的“方”字时,最后两笔的角度要找准,若是向内收太多,或者向外出太多,结构便不准确了。最重要的是中间的横有多长,能否将下方结构盖住是非常重要的。

颜真卿的“方”字上方的一点特别重,然后横画特别强调起笔和收笔,下方两笔的方向感与褚遂良方字的方向感几乎相同。不同的是颜真卿的力量感比较强,而且笔画几乎是直着写下来的。

“日”

诸遂良的“日”字,它是一个偏长一点的长方形结构字形,主要把外框要框好,但是又不是死板的将其框起来,其中是有变化的。比如它左侧的一竖偏细一点,偏短一点,然后右侧的一竖偏长一点,偏重一点。外框框好了,这个“日”字也就临写成功了。

颜真卿的“日”字左侧笔画较轻,右侧笔画较重,外框上部相对大一些,下部稍微小一些。其主笔为右侧的一竖,此竖写好了,这个字基本上就能够立得住,也就能写成功了。

“大”

褚遂良的“大”字,其主要的一笔为最后的一捺,中间的一横没有太大的变化,也没有弧度,起笔处也不明显,只要将其正常的弧度与长短把握好就可以了。其中的撇画不是太长,但需将其在横上部与横下部的长度,以及拐弯的位置与方向掌握好就可以了。最重要的就是将一捺掌握好,如果一捺太短,褚遂良的韵味便没出来,也不是褚遂良的特点,如果过长也是不对的,最后的捺画要有重量感。

颜真卿的“大“字,它是起笔、收笔都特别强调提按。

“千”

褚遂良的“千”字中最重要的就是其中的横竖两笔,它的一横比较偏长,并有明显的弧度在里边,起笔收笔有轻轻的提按。竖画是一个垂直的中锋向下行笔,尾部为悬针。

颜真卿的“千”字,其中的一撇和一横的距离相对较近,而竖画拉的较长,起笔也比较重。最后以悬针收尾。

“百”

褚遂良的“百”字,主笔为上部的一横,一横要长,能够把下方结构盖住。下部的白字相对较瘦,其左侧的一竖短一些,右侧的笔画长一些,这几个特征把握住之后,中间的分割一定要等称,内部的一横,以及最后这一笔,虽然很小但很重要。如果将中间的一横写成偏上或者偏下,结构就不对了,就不匀称。中间横画上下部分的空白都是很一致的。

颜真卿的“百”字,特别强调右侧的收笔动作,中部的分割是同样的道理,一定要均匀等称。

“其”

褚遂良的“其”字最重要的笔画是下部的一横,横画上部结构收的较紧,然后下部的结构又放得较开,这是典型褚遂良的字体特点。

书写时,上边一横短一点,左边一竖短一点,右边一竖长一点,里边两横小一点,但是要等称。注意最后这一横比较长,而且收笔的时候有一个明显的停顿动作,中间有一个明显的弧度,然后两点的距离要特别注意,它没有一个标准,但是视觉上一定要看上去等称。左边的一点是向上挑,然后右边的一点是向里边收,两个点的位置、高度还有宽度要注意。

颜真卿的“其”字,特点还是左侧的笔画相对细一点,右侧的笔画比较重一点下方的两点,为一撇和一点,且靠近上部。练习时应与褚遂良的“其”字(褚书两点放在下部)有所区分。

本堂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褚遂良、颜真卿两位书家的独体字有所认识。下节课,我将为大家讲解两位书家左右结构字体的特征。谢谢大家,我们下周三见!

管峻:《褚遂良颜真卿字法解析》

第一讲

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

张继简析隶书摩崖经典《石门颂》

王友谊浅析《大盂鼎》铭文

刘颜涛:《墙盘》与《毛公鼎》简析

王学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字法详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