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因斯坦生前 :“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

 东方文捷 2019-11-28

一、引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上帝不会掷骰子。”爱因斯坦说这话,是因为他不肯接受量子物理中的一些颠覆性的说法,比如不确定性原理等。爱因斯坦说出这话之后,引起了不少人的误读,认为爱因斯坦相信上帝存在,更让不少宗教人士借此宣扬宗教。

那么,爱因斯坦到底相不相信上帝呢?科学史中还有哪些谜团?让我们跟随方舟子,用科学的眼光解读科学史中的著名谜团。

科普书推荐:方舟子著《爱因斯坦信上帝吗?--方舟子解读科学史著名谜团》。

二、以例导读

案例1:爱因斯坦信不信上帝

李鸿文《官员迷信并不代表缺少科学素养》(《中国青年报》2008年11月18日)中说到:“爱因斯坦是大科学家,但他相信上帝的存在,我们总不能因其相信上帝就说他缺少科学素养吧?”类似还有不少人说出类似的话,似乎爱因斯坦已经成了迷信的护身符了,而且在爱因斯坦“见上帝”前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言论。

其实,爱因斯坦生前多次澄清过,他说:“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也从来不否认而是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如果在我内心有什么能被称之为宗教的话,那就是对我们的科学所能揭示的这个世界的结构的没有止境的敬仰。”他还说:“对我来说上帝一词是人类弱点的表达和产物,而《圣经》则是‘原始’和‘非常孩子气的’。”爱因斯坦还认为,宗教和迷信并无区别,所有的宗教都是最幼稚的迷信。

尽管仍有个别科学家相信上帝(据说美国科学院院士有7%的比例),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别的科学家相信上帝而大书特书,毕竟科学家缺乏科学素养也是会有的。而超级牛人牛牛顿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素养,这就不展开说他的故事了。

其实,在说理的时候,应当就事论事,不能借人说事。没有哪个人是没有错误的,就算是最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牛顿,就算是最伟大的伟人,也都不会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难道我们有必要借着名人的不好那一面,来为自己或别人做的不好的事情开脱吗?

案例2:密立根油滴实验是否有假

高中理科生几乎没有不知道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因为高考要考(跳转《高考必备 | 物理学史》)。其经历大概是这样的--

密立根用水滴喷到电场中,在电场力、重力作用下运动,通过一定的理论分析,可以确定不同水滴的电荷量。实验发现,水滴所带的电荷量总是某一最小值的整数倍,这个最小值就是元电荷e=1.6×10⁻¹⁹C。由于水滴容易蒸发,所以实验并不是很理想。后来密立根的研究生哈维·弗雷彻改用油滴做实验,并取得不错的结果,而当时密立根并不在场。后来密立根知道后,和弗雷彻共同改进了实验装置,取得理想结果。后来密立根以将来弗雷彻的博士论文独立署名为条件,让这个实验结果的论文仅仅让密立根署名。而密立根则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密立根

事情还没完,1981年,阿兰·富兰克林研究了密立根的实验记录表,发现密立根的论文仅根据91次他认为比较好的观察结果进行计算,而将49此观测结果舍弃不用,但他却说论文“代表了所有的油滴实验”。现在看来,密立根所测得的结果偏小,因为他在计算空气阻力时用了不准确的黏滞系数。

1974年,费曼在演讲的时候提到:密立根之后的物理学家测定的元电荷数值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大,每次增大一点点。费曼认为,这是由于后来物理学家在测定元电荷时,如果获得数据比密立根大很多,就会想当然认为自己测错了,然后舍去这些“高的离谱”的结果,只保留略大于密立根结果的数据。由此看来,干修饰数据勾当的物理学家还不在少数。

第一,实事求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

第二,大科学家也有不那么道德的事情,不能无条件崇拜大科学家,当然也不能因为某一方面的不道德而全面否定他。

第三,科学虽然不是政治,也会有人的因素导致走弯路,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科学共同体⁽¹⁾有纠错机制,最终能走向正确的地方。

三、科学家也是人

爱因斯坦信上帝吗?--方舟子解读科学史著名谜团》一书,继承《春秋》笔法--“不溢美,不虚饰,不为贤者讳”。科学家也是人,人性的一切弱点也同样会反映在科学家身上,然而,由于科学体制本身具有完善的纠错机制,科学仍然可以成为最可靠的知识体系。

在这本书中,你还能看到更多的故事,例如伽利略有没有做比萨斜塔实验、达尔文是近亲结婚的受害者吗、布鲁诺是不是科学烈士……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科学使人深刻。那么,读科学史则能使人明智又深刻(这点似乎有点牵强)。读完这本书,可以让我们这些科学研究的行外人对科学研究这个行业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对科学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能感受科学的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