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门内功要旨

 天地任逍遥耶 2019-11-28

第一章自然门内功要旨

一、松论 松,要全身经络松开,不可有丝毫紧张,所谓腰柔百折若无 骨。练功时,自顶至踵,由内至外,完全放松,没有一点僵力。 站无极势,自觉神经中枢松静,思想集中,心平气和,才可以开 始动作。练功时,表里都须松开,全身一切放下,顺乎自然。唯 自尾闾至巅顶,要有意气相贯,若顶头悬也。只有松,气机才能 贯通,只有透彻,气机才能无处不至,才能发出拳术所谓的“弹 簧力”。练内圈手右手立掌左钩提时,两手上下拉时,头顶上顶 尾闾下拉,脊椎骨节节松开。练之日久,气机就能畅通督脉。练 之日久功深,周身一松如若无骨,只有筋耳。体分阴阳,击打焉 能无力。筋能松开,其余皆松也。

二、匀论 匀,均也,匀和、匀称之意。匀,即走劲道用得平均,如天 行云、清溪中之流水,没有忽快忽慢、忽断忽续的毛病。如果不 匀,则不能完整,则不能周身,则不能一家,则不能上下一气 内圈手走圈时,转圈速度要匀,不可忽快忽慢。

三、静论 尘不染谓之“清”,一念不生谓之“静”。内外皆要清静。 真正懂得清静之人,哪怕身处喧哗吵闹的集市,一样能静心读 书,不受丝毫影响。静是万事万物之原体,宇宙间一切现象就在 这原体中产生。只有心神两静,寂寂空空,才能存得起真心,养 得起真气,才能内外一体,周身四方有眼。 “无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这种纯静笃之功夫,不是一学便 会、一蹴可成的。练之越久,才能随心所欲,做到泰山崩于前而 目不瞬,才能“感而遂动,以静制动”。要知“静”并不是 “寂”,“寂”是死的,而“静”是生机勃勃的。练桩功时,要体 会静中求动之感,外形不变,而气机生生不息也。

四、柔论 练功时,始终要轻松柔和,不可用拙力,僵劲;始终要保持 腹实宽胸状态,处处要求圆满协调,均匀贯串。柔即是刚,刚即 是柔,松松紧紧,柔柔刚刚,变化不定,才是内圈手之真义。内圈手用柔,并非一柔到底,而是柔中带刚。只有柔中有刚,才不 被敌所乘,刚中有柔,故不致被物所滞;技击时就可以做到,但 依着何处便以何处击之的境界。

五、慢论 内功是在缓慢中造就的,慢能使气遍周身。练习时一定要做 到手、肘、肩、腰、胯、膝等部位扭转,而且在扭转时,一定要 精神统一,即慢慢将全身的劲能与精神化合为一。收时,应以劲 气凝聚于窍内;发时,应将精神凝聚之劲尽量达于四梢。运气要 慢,发气要快。特别是负重走内圈手走圈时,特别吃劲,但增长 功力很明显。

六、定论 定,安也。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首 先,式式先求安稳,要有定心,要有定力。落脚之后,气沉脚 底,落地生根。如果自己不动,别人怎么用力也无法摇动你。 定者,及人之定力,有泰山崩于眼前而色不变,不受外界之 影响,心不动,意不摇,外力能奈我何。前者重形,后者重意, 前者重外,后者重内,实则有诸内,必有定外,有其意,必有其 形。形与意是不分的,内与外是合一的。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 定。偏则不中,不中则倒;易则不定,不定则倾。如果不中,必 须随时求其中;如果不定,必须随时求其定。唯有中,才能端 正;唯有定,才能发生雄浑的力量。有中定然后有一切势,一切 皆不能离乎中定。定先练心,其后练身。练心要专心一意,气定 神闲。身者,形体也。行动时,要使身体之重心不偏不倚,自然 安适,舒展大方,四平八稳,得心应手。

七、整论 整,即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上下相随,神形合一。 练功时,要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掌与足合;肩井照涌泉,节 节贯通。行混元呼吸法时,吸蓄,呼伸,以气催形,全身整体 如铸。

八、圆论 内功之修炼,要依循宇宙循环的规律,浑然一元,圆而神 通。阴阳的相分相合,在于一个圆字。所以,圆为艺中之源,圆 为术中之母,万变不离其宗,俱在一个圆圈之中。内圈手走圈到 高级阶段,吸气时气能沿腿后侧上升到拳,呼气又循阴经到膻中 下降到会阴顺腿内侧到达涌泉,形成一个圆。圆,一点着地,即 可运转自如,支撑八面。练功时,脊背要圆,前胸要圆,虎口要 圆。脊背圆,一是指脊背的上下之间要呈现纵向的圆弧形,二是 指左右两肩之间成为一个弓形。直者无力、弓侧力生。 前胸圆,一是指两户之前都与重楼之间呈圆形,二是从重楼 至下丹田要呈圆形。横圆也两膀有力;纵圆可使气降丹田。 虎口圆,是使大拇指与食指之间呈月牙形半圆弧,虎口圆力 外宜,可以促进劲气注于手指。

九、意论 意,即思想,是隐于人的大脑思维系统中的意念。意识,无 形、无象、无声,是难以捉摸和发现的,因而被称为内意。 “人之运动,以意为始,以形为终”。说明白点,行为是受意 识控制的,无意则难以成形为动,无形无动则内意又无所依托。 “以意领气”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掌握好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心不发动则意无所生,内意不领则真气不循,真气不至则真劲不 达。意守循经走脉,要意守虚空。要守而勿守,勿守而守,处在 有意无意之间。内圈手单节中讲到的一些循经走气法,只是为了 更形象地让读者了解阴阳开合,关键生得“过河弃筏”,空处用劲

十、气论 气,道家称为真气,儒家称为正气。人身以气为本,以心为 根,以息为远,以肾为蒂,而终究离不开呼吸。通过不断的练 习,并使用“意守丹田”的功法,会逐渐使呼吸之气沉于丹田 产生热感,形成气团,进而采用“合气从脉”和“神气合一”的 方法,引导内气循经走脉,达与四肢末梢。 真气在体内流动,使血气精液充盈贯通全体经络、四肢百 骸,滋养各部。另外,在攻防技击中,真气可以充实其某一部 位,从而增加对外界冲击的抗衡。贯注于梢节、中节或根节上, 能够在一刹那之间由于内气的聚集,发生强大的爆发力

十一、劲论 所谓内劲,就是通常所说的真劲。内气是内劲的发源之本 所以说内劲就是由真气、血液这两种物体在人体经络血脉中的流 行运动中产生出来的。圆即能产生内劲。内气和内劲在人体内的 转动,就好像是用内气和内劲凝结成的球体一样,在人体内沿着 圆的轨道进行,从而使身体的重心和中心也不断地进行调整和转 移,让对方难以捉摸己之力点。另外,无论出拳、踢脚都要围绕 个圆或圆弧来进行。例如,走内圈手时,练习一段时间后,内 气即能在下丹田和中丹田上下走动;进入中级阶段,内气能循小 周天运行;进入高级阶段,劲由脚跟循腿后侧循督脉至百会,再 由百会沿任脉下降会阴沿腿前侧下降涌泉。形在内劲催动下行 走,达到周身一圈。

十二、神论 神,指心神、神志、精神。 神,虽然听不见,摸不着,但却能看出来。拳经云:“存神 在目。”就是说人身之神,主要是通过两只眼睛来表现的。例如 练内圈手双掌侧伸应大地一式,吸气时,眼神内收,返观丹田; 呼气时,眼神随全身膨胀向远处遥视。凡精气旺盛之人,神气就 表现得饱满十足,眼神有光。

十三、呼吸论 练功时,一呼一吸,俱要轻匀缓慢,微细绵长。只有心息相 依,才能进入禅定境界。只有呼吸与动作配合一致,全身才能分 出阴阳。例如:内圈手双掌侧伸应大地一式,吸气时,气从全身 毛孔随吸气聚于丹田,同时两臂、两腿有微缩之意,即为阴。呼 气时,气团膨胀,以气催形,足蹬、头顶、两臂外撑,全身汗毛 根根如戟,即为阳。

十四、气沉丹田论 丹田,有三。其一称上丹田,在两眉之间,故有称为上焦上 宫丹田者;其二称中丹田,在鸠尾之奥,故有称为中焦中宫丹 田,其三称下丹田,在脐下之奥,故有称为下焦下宫丹田者。下 丹田为精区,练精化气之地;中丹田为藏气,是练气化神之处; 上丹田存神,是练神还虚之所。 下丹田”到底位于何处?各家说法不一。本门刚开始练功 不守丹田,因为具体位置因人而异。先用毛孔呼吸,寻找自身的 敏感点,即能找出丹田的准确位置。 练至气沉丹田,身体重心下移,达到坚实下肢和稳固根基的 目的;其二,通过气沉丹田,形成上虚下实之态,能增大全体劲 力的爆发;其三,小腹坚实,不畏打击。

自然门内功要旨

自然门内功要旨

自然门内功要旨

自然门内功要旨

自然门内功要旨

自然门内功要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