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肩周炎的诊断治疗与康复,读完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大秦医士 2019-11-29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周围的关节囊、软组织损伤、退变等原因而引起的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慢性无菌性炎症。

本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痹症肩痹范畴。其病名称较多,如其好发于50岁以,上的患者而称五十肩”;常因睡眠时肩部感受风寒而使疼痛加重,故称漏肩风”;因患肩局部常畏寒怕冷且功能活动明显受限,形同冰冷而固结,故称冻结肩”;此外还有肩凝风肩凝症等名称。因此它是一种多因素的病变。

[病因病理]

一、西医

1.病因

(1) 急性损伤:由于肩关节过度扭转、重物打击肩部,或当上肢突然外展,或已外展的上肢受到外力使之突然下降,均可引起冈上肌腱部分或全部撕裂,肱二头肌长头腱的特发性脱位,肩袖的断裂,关节囊的损伤、撕裂,致使肩部疼痛,活动受限。

(2)慢性劳损:肩关节急性损伤后,因疼痛而固定,使肩关节长期静上于某一位置;或患肩缺少运动长期下垂,久而久之,肩部逐渐僵硬,运动受限。

(3)骨折脱位: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脱位、肱骨大结节骨折、肱骨上1/3骨折,复位不良或长期固定,引起肩部肌肉挛缩,肩周组织纤维化,进而使肩部僵硬,活动受限。

另外,肩外病因亦可引起肩关节周围炎。如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等,由于颈神经根被刺激或被压迫,产生所支配区域肩部的某些肌肉疼痛,筋肌挛缩,久之影响肩关节运动,进而使关节囊、筋膜、肌腱相互粘连引起本病。此点在颈肩综合征中已作详细论述。还有下肢骨折、慢性长期卧床病人,肩部缺少必要的活动也可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2.病理

由于肩部肌腱、肌肉、关节囊、滑囊、韧带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液渗出而形成疤痕,造成肩周组织挛缩,肩关节滑膜、关节软骨间粘连,肩周组织广泛性粘连,造成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二、中医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年老体衰,气血虚损,筋失濡养,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侵袭肩部,经脉拘急,及劳损外伤引起瘀血阻滞经络所致。故肝肾不足,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其内因;外因则与劳损、外伤、风寒湿邪侵袭肩部有关。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说明肝肾气血不足乃为内因。《济生方.痹》中说:“皆固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类证治裁.痹症篇》亦指出:“诸痹....由营卫先虚,滕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均指出本病是由于正气不足而导致外邪易侵。

1.肝肾不足,筋脉失养年愈半百之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劳欲过度;或多种慢性疾病迁延不愈,使肝血暗耗,肾精亏损。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脉失养。

2.气虚血弱,血不荣筋伤后日久,正气耗损,气血亏空,血脉周流运行迟涩,不足以濡润阴阳表里,温煦四肢百骸、血不荣筋,筋脉失养。

3.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素体本虚,卫外不固,复固长期居住湿地、涉水冒雨,气候剧变、冷热交错等原因,以致风寒湿热乘虚侵袭人体,注入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痰浊痹阻经络而发病。

4.反复轻伤,慢性劳损肩关节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后为避免疼痛,使肩关节长期静止于某一位置,迁延日久;或肱骨外科颈骨折以及肩关节脱位等,长期固定,使气血运行受阻,瘀血凝滞于经络,致筋凝气聚,拘急疼痛。

5.肝郁气滞,脉络不畅如《素问痹论》日:“淫气乏竭,痹聚于肝。淫气乃筋肌之精血,肝木冲和条达,则血脉得畅。如恚怒气逆,或伤后败血归肝,肝郁失宣,疏泄失职,使瘀血痰湿交织,致筋脉萎缩,脉络不畅。

[临床表现]

1.肩痛  多数病人由于起病隐袭,肩痛初始往往较轻,且呈阵发性,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伴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尤其在内旋、后伸、展肩时表现更为明显,甚至剧痛难忍。肩痛昼轻夜重,严重时夜不能寐,睡觉时不能向患侧压肩侧卧,有时甚至还会感到任何姿势都不能舒适地搁置患肩,而至彻夜不眠。此外,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触压肩关节周围可有广泛性压痛,疼痛向颈部和肘部放射。

2.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由于关节囊、肌肉、韧带等的粘连,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肩关节可明显僵硬,并呈全方位的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其中包括被动运动),尤以外展和内、外旋更加明显,而且出现较早。特别是当患肩外展时,可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即在胸背活动时由肩胛骨产生代偿,试图扩大肩关节外展的程度,这样往往易掩盖部分症状。发生该现象时,穿衣、插手、摸兜、梳头、摸背、擦肛、晾晒衣物等日常活动都会发生困难,严重时,甚至会累及肘关节功能,屈肘时手不能摸肩。

3.肩部肌肉萎缩肩周炎晚期,因患者惧怕疼痛,患肩长期活动减少,三角肌等肩部肌肉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特别是肩外侧三角肌萎缩可使肩部失去原有的丰满外观,出现肩峰突起现象,加重了肩关节运动障碍程度,而产生上臂上举不便,后伸欠佳等症。

[辅助检查]

X线摄片检查对直接诊断无帮助,但可排除骨及关节病变,后期可出现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骨质增生和软组织钙化等。肩关节造影:关节腔囊明显缩小,腋窝的囊腔皱褶部分消失。关节镜检查:关节腔变小,关节滑膜与肱骨头之间有粘连,下方的关节囊皱褶部分因囊壁粘连而消失。

[诊断要点]

(1)多有肩部过劳或不同程度的外伤史。

(2)都以肩周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但以外展、外旋、后伸障碍最为显著。受凉、劳累或肩关节活动过久则加重,休息时疼痛可减轻。

(3)不同部位劳损,在相应部位可找到压痛点,可以看到不同的阳性疼痛体征,如疼痛弧、扛肩现象。

(4)X线正侧位片可排除骨与关节病变。

(5)必须与风湿性关节炎、颈肩综合征、肩部外伤、肩关节结核及肩部肿瘤等相鉴别。

[防治方法]

积极加强肩部的功能锻炼和保护措施,以防为主;原则上本病以非手术疗法为主。

一、一般措施

(1)坚持功能锻炼,持之以恒地在早晚做肩关节内收、外展、上举后伸、环转上臂等动作,如手拉滑车、蝎子爬墙等。

(2)注意劳逸结合,勿过劳,节制房事,劳动或劳心时尽量保持心情舒畅。

(3)夏天晚上要避免在潮湿的地方睡觉,夜间宜保暖,防止感受风寒而使疼痛加重。

(4)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疾病,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和耐受力。

二、饮食调护

本病宜饮服温热之食品,不宜寒性和偏凉食品。可饮少量的酒或药酒,但切忌贪杯或过量。急性发作期,疼痛较剧者,除休息、保暖外,宜祛风散寒以治其标,可食绿豆、米仁、慈菇、芋艿、丝瓜等果疏。疼痛缓解后,宜以益气补肝肾、强筋骨为主,可食赤豆、红枣、胡桃肉、猪蹄筋、鹿筋、牛筋、蚯蚓之类食品。下列食疗方可酌情选用:

1.钻地风鸽肉汤 钻地风25g,白鸽1只,海风藤15g,防风9g,生姜、红枣少许。将白鸽去毛、肠杂,洗净,切块;钻地风、海风藤、防风、生姜、红枣(去核)洗净,一齐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随量饮用。功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适用于肩周炎初起属风湿侵袭经络者。

2.寄生花蛇汤 白花蛇() 1条,桑寄生30g,全当归9g,生姜、大枣少许。先将白花蛇去头、皮及肠杂(蛇胆另服);寄生、当归、生姜、红枣(去核)洗净。把全部用料-齐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随量饮用。功可养血祛风、除湿宣痹,适用于肩周炎属肝血不足、血不养筋者。

3.黄芪桂枝蛇肉汤 () 1条,生黄芪60g,桂枝9g,当归12g取蛇去头、皮及肠杂(蛇胆另服);黄芪、当归、桂枝洗净。把全部用料- -齐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至蛇肉酥烂为度,调味即可。随量饮用。功可补气活血、祛风逐寒,适用于肩周炎属风寒痹阻、气血两虚者。

4.细辛川乌鸡肉汤 鸡肉90g, 细辛3g,制川乌6g,黄芪30g,生姜9g把全部用料洗净,- .齐放人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3小时,调味即可。随量饮用。功可益气祛风、逐寒止痛,适用于肩周炎属气虚外感风寒湿者。

5.海风藤狗肉汤 狗肉90g,海风藤30g,桂枝5g,胡椒15g,陈皮少许。将狗肉洗净斩块,起油锅,下狗肉炒至微赤,铲起放人砂锅;海风藤、桂枝、胡椒、陈皮洗净。然后把全部用料一齐放人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3小时,至狗肉酥烂为度,调味即可。随量饮用。功可温经逐寒、祛风除湿,适用于肩周炎属风寒湿痹阻者。

6.筋骨疼痛酒当归、秦艽、肉桂各50g, 玉竹200g,木香、制川乌、制草乌各40g,黄芪、党参、桂皮、枸杞子各75g,虎杖90g,川续断、重楼、红花各100g,白酒17.12kg,砂糖适量。上料浸渍30天,口服,每次10~15ml,日3次。孕妇及高血压患者忌服。功可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适用于肩周炎属肝肾气血不足,筋脉痹阻者。

三、辨证论治

1.肝肾不足 起病渐加重,肩关节筋骨软弱,活动不利,肌肉萎缩,喜揉喜按,或见四肢麻木,手足拘挛,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或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宜补益肝肾、壮骨强筋,方用补肾壮筋汤加减:熟地、白芍、山茱萸、云苓各15g,川续断20g,当归、牛膝、杜仲、五加皮、青皮各10g气滞血瘀、疼痛明显者,加乳香、没药、地鳖虫各6g,玄胡15g;阴虚加枸杞15g,增熟地至30g;阳虚加肉桂、附子、巴戟天各10g; 气虚加党参、黄芪各30g;脾虚加怀山药、白术各l5g;湿热加苍术、黄柏各6g;风湿加威灵仙l5g,独活6g

2.气虚血弱 肩部酸困疼痛,遇劳或天气变化、夜间寒冷时疼痛加重,肩重不举,不能自己梳洗,神疲懒言,四肢无力,心悸气短,面色萎黄;舌淡苔白嫩,脉细弱。治宜补气养血、荣筋通脉,方用益气养荣汤加减:黄芪、熟地、党参各15g,当归、川芎、白芍、白术、香附、云苓各10g, .贝母、丹皮各6g,柴胡、桔梗各9g,甘草3g或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l5g;白芍、桂枝、香附、五加皮、阿胶(烊化)、海桐皮、威灵仙各10g,甘草6g,蔓荆子9g, 生姜3片,大枣10枚。

3.风寒湿痹 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为风寒湿痹的共同症状,系由风寒湿邪留滞经络,阻痹气血所引起。治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调和气血为主。祛邪须辨清风寒湿三气的偏胜程度而选用方药,一般来说,风寒湿痹可以通治之,方用蠲痹汤加减:羌活、乳香各9g,独活、秦艽、当归、川芎、木香各10g,海风藤5g,桑枝15g,玉桂心1go风气胜者加防风、白芷;寒气胜者加制附子;湿气胜者加防己、萆薛、薏苡仁;间有湿热者,或寒久化热者,症见舌干、口渴、溺赤、痛处热肿,去玉桂,加黄柏。

还可分而治之:

1.风胜型:痛处不显,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治宜祛风通络,佐以散寒利湿,方用防风汤加减:防风、当归、萎黄、杏仁、羌活、秦艽、桂枝各9g,茯苓12g,葛根6g,甘草3g,生姜3片。

2.偏寒型:肩部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压痛明显,关节屈伸不利,得热痛减,遇寒加剧,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身恶寒;舌淡苔薄白,脉弦紧或迟。治宜利湿活络,佐以温经散寒,方用加减乌头汤,小活络丹加减:制川草乌、麻黄、甘草各6g,白芍15g,黄芪10g,乳香9g

3.偏湿型:肩部酸痛重着,或有肿胀,痛有定处,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数。治宜除湿通络,佐以祛风散寒,方用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15g,乌药、当归、蚕砂各10g,桂枝、苍术各9g,麻黄6g,甘草5g,防己12g,生姜3片。

4.瘀血型:肩部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日轻夜重,局部肿胀,屈伸不利,筋脉拘挛;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早期治宜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羌活、没药、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各9g,甘草3g,当归15g;中期宜舒筋通络,方用舒筋活血汤加减:羌活、荆芥、枳壳、防风、红花各6g,当归、五加皮、独活、川续断、杜仲、牛膝各10g,青皮5g;后期宜养血壮筋,方用壮筋养血汤加减:当归、川芎、白芍各10g,生地、川续断、杜仲、牛膝各l5g,丹皮6g,红花5g

5.气滞型:该型可见于各种年龄,多发于妇女。症见肩部疼痛突然加剧,呈游走性,与情志有关,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重,随病情进展渐趋严重,甚则关节固定不能做任何动作,局部有红肿表现,舌质稍红,苔黄,舌边或有瘀斑,脉多弦紧而数。治宜调气和血、通络止痛,方用调气和血汤加减:儿茶、秦艽、玄参、生地各l5g,细辛、桂枝各5g,血竭12g, 赤芍、土茯苓各20g,玄胡、制川草乌、大黄各10g,合欢皮、珍珠母各30g

以上方药,均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本病病机主要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虚血弱、经脉瘀阻、肝郁气滞,治当祛瘀补虚,根据邪正的盛衰而酌情用药。--一般来说,急性发作期宜祛风、散寒、除湿、理气、化瘀为主,非急性发作期,则以益气养血、补养肝肾为主,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急性期及时而积极的治疗,是防止从急性期进人慢性期的关键。

四、验方

1.肩痹汤 桂枝、灵仙、鹿衔草各15g,白芍、鸡血藤、黄芪各30g,羌活12g, 煅乳没各9g,川芎、当归各10g上药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将药渣加水煮沸后40分钟左右,加入20ml白酒和20ml白醋,用毛巾热敷患处30分钟左右,每日1次。功可益气养血、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本方内服外敷常能取得较好疗效。

2.和营止痛汤 赤芍、桑枝、徐长卿各15g,' 川芎、川续断、杜仲、当归、片姜黄、桃仁、红花、乳没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功用活血通络止痛。可减轻练功时引起的疼痛,对支持练功和巩固疗效有重要意义。

3.肩凝散 皂角60g,羌活、桂枝、威灵仙、白芷、姜黄、乳香、没药、绞股蓝各30g,制马钱子、细辛各20g,冰片5g,陈醋适量。病久关节僵硬者加蜈蚣20条。共研细末,取适量加入陈醋,熬成糊乘热摊于布上,敷患处。日敷1~2次。功可散寒凝,通血脉,舒筋止痛。

4.两乌愈风酒 生川乌、生草乌各9g,秦艽、木瓜、熟地、鸡血藤、当归、威灵仙、菝葜各30g,骨碎补、蜈蚣、玄胡、全蝎、五加皮、桑枝各20g,羌活、独活各18g,防己25g,细辛6g,丹参40g,木香、白芷、桂枝、丝瓜络各10g,红枣60g,黄酒2250g将上方制成药酒,每日服3次,每次l0ml, 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连服3~5个疗程。诸药泡酒,酒行药势,共奏温经养血,祛风除湿,蠲痹止痛之效。

5.臂痛药酒生黄芪30g,甘枸杞、怀牛膝、海桐皮各12g,秦艽、当归、姜黄、威灵仙、赤芍、桑寄生、川桂枝、北沙参,云苓神、杜仲各9g,炙甘草、川芎、羌活、防风各6g上药浸白酒lkg,10日。口服,每次9g,每日2次。功可益气养血,祛风通络,补肾壮筋。

五、推拿疗法

1.肩部系列推拿对初期疼痛较甚者,可用较轻柔的手法在局部治疗,以疏筋活血,通络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物的吸收,促进病变肌腱及韧带的修复。对晚期患者,可用较重的手法如扳、拔伸、摇,并配合肩关节各功能位的被动活动,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促使关节功能恢复。方法步骤如下:攘法或指禅法:患者仰卧或坐:位,医者站于患侧,用滚法或-指禅推法施于患侧肩前部及上臂内侧,往返数次,配合患肢被动的外展、外旋活动。健侧卧位,医者一手握住患肢的肘部,另一手在肩外侧和腋后部用攘法,配合按拿肩偶、肩贞并作患肢上举、内收等被动活动。患者坐位,点按上述穴位。摇法:医者站在患者的患侧稍后方,一手扶住患肩,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心作环转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然后医者一手托起前臂,使患者屈肘,患侧之手搭在健侧肩上,再由健肩绕过头顶到患肩,反复环绕5~7次,在此同时捏拿患肩。扳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前方,一手握住患侧腕部,并以肩部顶住病人患侧肩前部,握腕之手将患臂由前方扳向背后,逐渐用力使之后伸,重复2~3次。牵拉法:医者站 ,在患者健侧稍后方,用一手扶健侧肩,防止患者上身前屈,另一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将患肢向健侧牵拉,逐渐用力,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够忍耐为度。提抖法:医者站在患侧肩外侧,用双手握住患肢腕部稍上方,将患肢提起,用提抖的方法向斜上牵拉,牵拉时要求患者先沉肩屈肘,医者缓缓向斜上方牵抖患肢,活动幅度逐渐增加,手法力量由小到大,须注意用力不能过猛,以防发生意外。搓法:用搓法由肩部到前臂反复搓动,以此作结束手法。

2.麻醉下推拿麻醉镇痛采用2%利多卡因与0.5%普鲁卡因等量混合液20ml,作前、中斜角肌肌间沟扇形注射,阻滞臂丛神经上、中干,达到肩部镇痛。如果患者对上述药物过敏或阻滞麻醉失败,则可用氯胺酮静脉麻醉(1~2mg/kg体重),术前需用镇痛剂与肌注阿托品0.5mg有心肺合并症者不宜用此法。手法操作(以右肩为例):提举:患者仰卧,头垫低枕,术者立于患侧,助手位于患者头侧,术者以右手拇指伸进胸大肌外下缘,扣住肌腹,余四指贴锁骨上方,左手拇指插进背阔肌前外缘,大鱼际部顶住肩胛骨腋缘下部,助手同时用双手握拿患肢腕部,使掌心向健侧,尽速提举顿拉拔直,闻肩前部咯咯声响,镇定片刻,使肩胛带肌伸引。肩内收内旋:术者左于虎口对向头部,拇指从三角肌前缘伸进腋窝扣住肱骨头内下方,余四指贴肩上,右手拿患肢肘上部,作肩内收内旋,左手同时向后扳住患肩,此时肩后可发生撕扯声响。肩外展:术者左手掌压住患肩上部,右手拿患肢肘部作肩外展到90*,闻肩外上部.“咯咯声响,手法完毕。本疗法虽然能及时缓解肩关节活动障碍,但病人痛苦较大,故临床应慎用之。

六、针灸疗法

本疗法是治疗肩周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疾病的初期,可行拔罐或刺络拔罐,若病程发展到以疼痛为主要症状时,以针灸止痛的效果较佳。针刺时可先取远端穴位,让病人活动患关节10~20 分钟,然后再取局部穴位。针灸对病程较短的肩周炎疗效显著,但对有明显肌肉萎缩和广泛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的患者,须配合其他疗法,如推拿等。

1.毫针针刺取主穴肩偶、天宗、肩醪、肩内陵、巨骨,配穴曲池、合谷、尺泽、太渊、四渎、阳池。操作:各穴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留针时可加温针灸或艾条灸,隔日1次。其中肩偶穴可令患者抬臂,向极泉方向直刺进针,深2~3寸,使局部产生酸胀感;亦可斜刺,即向肩内陵、肩醪、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刺,进针2~3寸,使病人产生酸胀感向肩关节方向扩散,或产生麻木感向前臂放散。针刺肩醪时可将患者臂外展,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对准极泉透刺,深2寸左右,使之产生酸胀感并扩散至整个关节腔。肩内陵又名肩前,针刺时可向肩后方向直刺,深1~1.5寸,使患者局部产生酸胀感,或产生上肢麻电感并向指端放散。

2.芒针针刺取穴肩偶、极泉透肩贞、外臂儒、条口透承山、曲池、手三里等。操作:让病人坐位肩平举,深刺肩偶穴。肩不能抬举者,可局部多向透刺,使肩能平举,然后刺极泉透肩贞及其他穴位。条口透承山又称条山穴,让病人坐位,两腿屈成直角,从条口进针,进针后频频捻转,边捻转边令病人抬起肩部,并活动患肢,动作由慢到快,用力不宜过猛,以防引起疼痛,然后留针20分钟。

3.火针疗法取穴:条口、膏盲俞、阿是穴。操作:将针尖及针身烧红,迅速刺人穴位内并即刻敏捷地将针拔出(一般进出针时间只需0.5~1秒钟)针刺深浅根据肌肉厚薄来决定,背部肌肉较薄,一般只刺2~3分深,肩部可刺人5分,臂肘处约刺1寸左右。出针后用干棉球轻轻按揉针眼,可减轻不适之后遗感。病人疼痛剧烈的可以每天针1次,慢性疼痛不严重的可隔日火针1次,最多间隔11次。6次为1个疗程,休息1~2周后续治。

4.水针治疗选阿是穴。患者取坐位,术者立患侧,用拇指按压配合被动活动手臂,以寻找压痛明显部位。常见主要压痛明显部位有肱骨结节间沟、喙突下、三角肌下滑囊、冈下窝中央部等。找到该压痛点后(以肱骨结节间沟压痛点为例),常规消毒,然后将药物(1%普鲁卡因10ml.强的松龙25mg;1%普鲁卡因20ml加强的松龙50mg)注入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内,注射后敷盖消毒纱布即可,再以手法推拿。5天注射1次,3次为1个疗程。如压痛点广泛,可选2~3处压痛点最明显处注射。

5.刺络拔罐取穴肩醪、肩偶、肩井、肩前、肩贞。操作:每次治疗选1~2个穴位,用酒精常规消毒,然后用梅花针以重叩法叩刺所选穴位及其四周,用火罐拔吸10分钟,必须拔出血液2ml左右,方能见效。隔日治疗1次。

6.针挑疗法选阿是穴(即皮下结节点)操作: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将医用缝针横刺刺人穴点的皮肤,待针尖进人皮肤后,医者用左手食指将皮肤向针尖方向推压,持针的右手同时用力,使针穿过皮肤,然后提高针尖,微微捻转几下,使皮下纤维组织缠住在针尾上,拔出针身如缝衣状。挑治完毕后,盖上消毒纱布,胶布固定。每1~3日挑1次,10次为1个疗程。

7.贴敷疗法取穴肩鶻、肩膠、曲池。方法:取葱、蒜、生姜汁各300ml,米醋300ml,灰面60g,牛皮胶120g,.风仙花汁100ml先将葱、蒜、姜汁与醋混合,放锅内加热,熬及极浓时,加人牛皮胶溶化,再人灰面搅匀,略熬成膏。然后摊于胶布中央贴于穴位。11次,止痛甚速。

七、针刀疗法

近几年来,针刀医学的迅猛发展和完善,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针刀医学认为,动态平衡失调是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根本病理机制,而粘连、挛缩、结疤是导致动态平衡失调的三大病理因素。针刀疗法能够松解粘连、结疤等病变组织,部分切断挛缩纤维束,从而迅速恢复运动系统、器官组织活动的动态平衡,可大大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操作:用小针刀在喙突处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冈上肌抵止端、肩峰下、冈下肌和小圆肌的抵止端,分别作切开剥离法或纵行疏通剥离法,在肩峰下滑囊作通透剥离法;如肩关节周围尚有其他明显痛点,可以在该痛点上作适当小针刀手术;炎性渗出严重者当即用强的松龙25mg加普鲁卡因120mg在关节周围封闭1次。术后热醋熏洗惠肩,并服中药局方五积散加制乳香、制没药、炒苡米等。5天后如未愈,再作1,一般1~5次治愈。如果配合手法则疗效更佳。

八、穴位埋线疗法

本疗法是在针灸经络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医用羊肠线埋人的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因其发挥了复合长效效应和组织免疫效应,故远期疗效较巩固;且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促进病灶部位血管床增加,血流量增大,血管通透性和血液循环均得到改善,从而加快肩关节周围炎症的吸收,减少渗出、粘连。

1.选穴肩前穴(腋前横纹土2)、肩偶穴、肩后穴(腋后横纹上2);均为患侧。

2.操作先令患者正坐位,暴露患肩,标定肩前穴,常规消毒后,带消毒手套,用2%的利多卡因作穴位局部浸润麻醉,然后剪取0~1号铬制羊肠线3cm,用小镊子将其穿人制作好的9号腰椎穿刺针管中。再作垂直快速进针,当针尖达皮下组织时,迅速调整针尖方向,以30°角沿肱二头肌短头肌腱向肩峰方向透刺,寻找强烈针感向肩臂部或上肢前臂放射后,缓慢退针,边退边推针芯,回至皮下时拔针,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再作创可贴固定。完后行肩偶穴(向肩峰下透刺)及肩后穴(直刺)埋线,操作方法同上。1次即为1个疗程,一般10~15天行第2个疗程。期间指导患者作肩关节的功能锻炼,以辅助治疗。

九、运动疗法

坚持积极的功能锻炼和医疗练功对后期有重要的意义,能达到解除肌肉痉挛、恢复和巩固其肢体功能的目的。

1.功能锻炼-般可选择如下方法:熊步晃肩:站立,体前倾,双手松握拳,两上肢自然下垂,双膝微屈,踏左步,两上肢向左晃肩,再踏右步,两上肢向右晃肩。如此交替连续晃动,幅度由小到大,重复10次后稍息,做2~3遍。太极云手:站立,两脚分开同肩宽,两手掌面朝双目,对肘微屈,左右手均由内向外作交替划弧圈状,幅度由小到大,重复10次后稍息,再作2~3遍。双手托天:站立,双手各指交叉,自腹前徐徐抬起,举手后翻掌向上,亦继续上抬达最大限度,保持片刻后,两手左右分开,两上肢向各侧划弧落于体侧,重复8~ 10次。弯腰晃肩法:弯腰伸臂,做肩关节环转运动,动作由小到大,由慢到快。爬墙活动:面对墙壁,用双手沿墙壁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缓向下回到原处,反复数次。体后拉手:双手向后,由健侧手拉住患侧腕部,渐渐向上拉动,反复进行。外旋锻炼:背靠墙而立,双手握拳屈肘,两臂外旋,尽量使拳背碰到墙壁,反复数次。双手颈后交叉:双手在颈后部交叉,肩关节尽量内收及外展,反复数次。甩手锻炼:患者站立位,做肩关节前屈、后伸及内收、外展运,动,动作幅度由小到大,反复进行。另外,也可因地制宜,做扒门头、抱头外展、扒单杠及栏杆等动作,而进行自我锻炼。练功时要求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人而异;亦可投以温经通络,活血祛瘀之剂,以促进术后瘀血消散,功能恢复。

2.医疗练功是嘱患者作特定的活动姿势以及与病情相宜的步态动作等锻炼,以防治疾病,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一种疗法。在急性期必须使患肩休息,以利炎症消散和疼痛减轻;在功能恢复期宜作增加肩关节活动度和旋转功能的练习,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功势种数由少到多,要动之适时,动之合度。一般可选用下列功法:荡臂:一式:站立,健手扶台,患肩用力,于身侧前后摆荡,幅度由小到大,20起数;二式:弓箭步,两臂垂于身侧,一手在前,一手在后,作协调摆荡,幅度亦由小而逐渐增大。风拳势:两足并立,迅速蹲下,勿须起踵,同时握拳屈肘,并肘并拳挟于胸股之间,以两膝反弹之力起立,同时两拳翻转,拳心向下,向两侧弹出,再迅速蹲下如初,反复行之,作30~ 50次。白马分鬃:骑马桩式,躬腰,两手相抱交叉于膝前,挺腰,两臂随之上升,于头前方两腕适成交叉,旋即掌心向外,翘掌,向两冀分开一遍,可连续数遍。白鹤展翅:弓箭步,两肩放松,两臂侧平举,屈肘,- - 手搁于对侧肩上,另一手搁于对侧腋下,旋即复至侧平举位,两手一上一下,交替行之。一指鞭法:肩及两肘放松,两手握拳,食指直伸,屈肘交臂于胸前,旋即两臂灌力,迅速向两翼弹出,再迅速收回,交于胸前,反复行30~50次。大圆手:骑马桩,全臂灌力,上身不动,两手自胸前内上外下翻转,左起右落,相继运行,次数不限。万字车轮功:取骑马桩势,左手钩掌,左臂后伸,右臂灌力,掌心向上伸向左前方,上身微向左转;继之右臂自左前方旋向右前方,掌心朝外,随即钩拳,右臂后伸,左臂随之,掌心朝上,伸向右前方,上身微向右转,顺势躬腰,左手下压并拉回,左侧钩掌后伸,右手自身后升至左前方,掌心向上,回复初势,如此作数遍;继改右手取左手姿势,左手取右手姿势,并恰同前式相反的方向旋转,左右同数,掌心朝外,随即钩掌后伸。金介健力:骑马桩势,上体端正,两目平视,两手平腰间开拳,并指微屈,掌心向上,左臂灌力前伸,随即翻掌,用力收回腰际。再出右手,左右同姿,两臂交替伸出收回,共作30~ 50次。

十、其他措施

1.刮痧疗法刮法有助于明确病变部位,指导治疗,预测疗效。具体操作如下:用古币、银元、自制的水牛角,羊角等边缘光滑的器具,蘸药酒,按摩乳(或自制的按摩刮乳)等介质,在疼痛的部位顺肌肉走向从上往下刮,用力大小,以能顺利刮过为度,刮至皮下红紫或呈瘀斑样、局部烘热、不破皮为度。3~71次,视皮下瘀血消散的程度而定。刮后嘱患者作必要的功能锻炼。本法具有散寒祛湿、活血通络、舒筋止痛之功,病人痛苦小,治疗时间短,费用低廉,简便易行,无副作用,适合在基层推广应用。

2.物理疗法在局部痛区作物理疗法,能直接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粘连,有一定的消炎止痛作用。临床常选用蜡疗、磁疗、超短波、电兴奋、音频电疗、红外线、频谱、神灯隔姜照射等。

3.西药治疗可酌情选用激素类、维生素类药物痛点注射或口服消炎止痛类、激素类、维生素类药物,如强的松、消炎痛、布洛芬、维生素B族等。

[研究进展]

一、推拿疗法:

1.三步推拿法第一步,按揉散结。在硬结穴(在患肩后部相当于小圆肌处,可触及- -结节或条索,按之患者呼痛,并且疼痛向肩前、肩后,甚至肘部、手部放射)施以拇指按揉法,用力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第二步,托肘拨筋。医者用单手托患肘,使肩前屈或上举至最大限度,另一手拇指在硬结穴弹拨。双手配合动作,边缓缓托肘上举边弹拨硬结处,渐渐增加患臂上举活动范围。第三步,牵腕理筋。手在硬结穴施以攘法,沿小圆肌走行方向摆动,称为理筋。--手握患腕,使肩作后伸内收内旋等复合摸棘动作。双手协调操作,边攘边向上轻轻提拉患腕,增加其活动度,注意用力宜轻柔和缓,切忌暴力。操作完毕,在患肩部施以掌根揉法作为结束。上法重复5遍为1次,约15分钟完成,每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郭郡洗报道用本法治疗21例,痊愈3例,显效12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72%

2.麻醉松解法先采用肌间沟经络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注人2%利多卡因20ml和维生素B12500mg麻醉后待出现患肩无痛及上臂肌肉松弛后,开始做手法松解术。患者仰卧,术者站在患侧(或头侧),面对患者徐徐做上臂的过伸上举,提拉外展(外展肩关节,使肱骨头沿关节盂轻轻下滑),然后屈肘内收、推肘拉伸(术者将肘关节向健侧方向推按使冈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充分拉伸)肩关节粘连基本松解后,术者-手掌心对准患侧肘关节鹰嘴,全手握肘以肱骨为支点,使患侧上臂做顺()时针旋转,以进一步松解肱骨关节周围残余粘连。为防止再粘连,嘱患者术后7~10天内坚持锻炼五步手法松解法,即过伸上举、提拉外展、屈肘内收、推肘拉伸、顺()时针旋转。冯天有等用本法治疗152例,1次手法松解而治愈者144 例,2次而治愈者8例,总有效率100%

3.点穴按摩法病人面向靠背椅坐下,健臂屈肘扶撑在椅架上,患肩自然下垂,医者站在患侧后方,右手半握拳式以中指头节压于天宗穴,先轻后重,渐次加力,滾压、按摩、镇定手法。并让病人患肩自主活动,以患肩功能恢复、疼痛消失或明显好转为宜,视病情弹拨肱二头肌抵止处、副神经处,以提高疗效。每2~31次,每次5~ 10分钟,7次为1个疗程。陈树森等用本法治疗120例,治愈66例,显效28例,好转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病程短者1次手法即愈,长者5~ 7次。

4.肘膝同步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肩前,先用常规手法施于患肩部,以放松肩关节。以右肩为例。然后嘱患者卧于治疗床上,患肩下垫一薄枕,令患者抬起右臂,肘关节屈曲90°~ 150°,手背靠前额上。术者左手扶患者肘关节,右手置于患者右膝关节上,以聊天的形式和患者亲切交谈,分散其注意力,达到放松目的,趁其不备,突然双手同时发力,发力后两手迅速拿开,此时可闻及患处有轻微弹响或撕裂声,施术成功。再迅速用搓法轻搓患肩并配合掌叩法。手法结束后,嘱患者回去作功能锻炼。31次,3次为1个疗程,常规手法11次。江海滨运用此法治疗114例,痊愈89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100%

5.旋肩牵松法李宝新等报道运用此法治疗546例,治愈315例,显效139例,好转8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97.07%

二、针刺疗法

1.巨刺双针法选穴肩偶、肩贞、臂儒、曲池、合谷、阿是穴、条口。风胜者加风池、外关;寒胜者加火罐或用温针灸;湿胜者加阴陵泉、足三里。在患侧压痛点处刺人双针,即先刺人1针,待得气后再刺人1针,使针感明显增强。其他穴位刺1针,留针20分钟。其间隔5分钟在双针穴处行手法1次,中强刺激。起针后,休息3~5分钟,然后在健侧找出与患侧压痛点相对应的点,施以巨刺法、强刺激,同时令患者活动患肢,动作由慢到快。病程短者隔日1次,病程长者隔21次,5次为1个疗程。张云霞运用本法治疗54例,痊愈39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1%

2.两点电针法选肩峰至腋前横纹头连线中点,肩峰至腋后横纹头连线中点。后弯重者加取肩偶;.上举重者加取肩膠;两者均有障碍者,同时加取。穴位局部消毒后,用针直刺1~2(进针深度视患者体态胖瘦而定)勿向内刺,以免引起气胸。待针感放射到肩或上肢后,加用电针30分钟,电量以患者耐受为度。起针后让患者自己活动肩部,必要时协助患者活动。针刺每日1次,活动每日3次,10 日为1个疗程。王俊华等运用本法治疗154例,治愈142例,显效12例,治愈率92%,总有效率100%其中1次治愈71例,2次治愈43例。

3.粗针针刺法 选肩偶穴。采用不锈钢丝(规格0.8mm),自制成粗针,由肩偶穴快速进针到肱骨的表面,针尖垂直向肢体远端剌人5em,弹动针柄3;将针退回肩偶穴皮下,斜向内侧刺人深肌层5em,弹动针柄3;再将针退回肩偶穴皮下,最后斜向外侧刺人深肌层5cm,弹动针柄3次。起针,并令病人活动患侧肩关节。每日1次或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姜定气等运用本法治疗246例,全部治愈。其中1~3次治愈134例,4次治愈77例,5~9次治愈35例。

4.齐刺温针法 选阿是穴、中府、臂儒、天宗。于上穴正中直刺深刺1针,深度视病情、肌肉厚薄而定,得气后,左右再朝正中毫针方向各斜刺1针,左右两针距正中针距离视疼痛范围作适当调整;用中强刺激。产生针感后再在齐刺的三针上进行温针灸,灸5壮,每燃完1壮后,提插捻转1次。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邹敏辉等运用本法治疗54例,痊愈29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3%

5.火针疗法孟国臣运用本法治疗50例,经2次治疗患肩疼痛明显好转50;3~5次治疗后疼痛消失的41例中功能恢复正常40例。方法:在肱二头肌上方及三角肌前后缘部寻找患肩局部压痛点,一般有3~6个不同的最敏感压痛点,作好标记。用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白亮,对准标记的反应点速刺疾出。每次针3~5个点,进针1寸左右,不留针。5~71次,3次为1个疗程。个别病人可增加次数,针后第二天开始功能锻炼。

三、针刀疗法

小针刀疗法的问世,是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基本无损伤闭合性手术治疗的一次革命,随着各方面的专家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用针刀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刘贵华等运用针刀药灌综合治疗肩周炎100例,痊愈8l_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其中最少治疗1次,最多治疗9次,平均4次。庞晓冀报道运用小针刀加水针疗法治疗100例,治愈60例,显效24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刘忠建等报道运用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50例,大多经1次或2次治疗,临床症状很快消失或减轻。严重者3~5次亦可获愈,总有效率100%

四、中药外用

将中药熏洗疗法应用于骨伤病人的不同阶段,用不同熏洗方药熏洗患处,具有舒筋活血、消肿散瘀、通经活络、行气止痛的作用,以减轻或缓解局部皮肤、肌肉、肌腱及韧带的紧张度、挛缩或强直,从而使气血通畅,改善局部组织营养,达到功能恢复的目的。严兴华用熏洗推拿法治疗40例,痊愈27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方法:将当归尾、闹羊花、川椒、透骨草、寻骨风、伸筋草、川续断、海桐皮各15g煎水一大盆,在盆上置木板,趁热将患肩置于木板上,用棉被或布覆盖,使热气熏蒸患处,至汗出为度;再用此药水擦洗或浸泡患处至水转温为止,用毛巾擦干,勿令受凉。每日1剂,熏洗2~3次。然后作肩关节运动,顺着肩关节活动受限方向作旋转屈伸锻炼。同时配合推拿治疗,先轻揉捏肩周5分钟,再用拇指点按肩偶、肩贞、肩井、天宗、极泉各1分钟,继用分筋手法,在肩周顺势理筋2~3遍,然后一手固定肩胛骨及肩关节环转等被动运动,然后作牵抖、叩击手法,最后以揉搓手法结束。刘路明用蒸敷法(当归、川芎、片姜黄、羌活、红花、白芷、防风、乳香、没药、川续断、木瓜、威灵仙、透骨草、桂枝、细辛各10g共研粗末,装人缝好的长方形棉布袋内扎紧。每次2袋,每袋洒上白酒30ml,20ml,放在火上千蒸35分钟后取出,轮换敷于患处,每次敷40分钟,每日2次。2袋药用3天为1个疗程。)治疗30例,痊愈2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其中用药最短者1个疗程,最长者5个疗程,平均2个疗程。汪由浩等报道用药锤叩击法(生川乌、生草乌、桂枝、红花各30g,细辛、樟脑、芒硝各20g,雷公藤100g,血砂莲60g诸药焙干研末,用白酒6000ml,浸泡I0天,待药液色泽鲜艳后备用。将制作好的药锤放人药液内浸泡。用时右手握住药锤,对准穴位或痛点进行叩击,药液随干随蘸。叩击时与皮肤接触面宜小,使患者自觉有针刺样放射感和灼热感,叩击面随血瘀样斑块扩大而增大。叩击的频率一般在90~100/min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400例,痊愈210例,显效110例,有效7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8.5%

五、验方

1.芪蛇桂枝汤 黄芪30g,乌梢蛇、地龙、当归、白芍各12g,威灵仙l5g,桂枝6g气血虚弱重用黄芪40 ~ 60g;游走性疼痛加全蝎6g,穿山甲5g;前屈受限加蜈蚣2条,木瓜12g;不能伸展加术附汤;寒凝筋脉加川乌5g (久煎),细辛3g;项强加葛根15g; 痰瘀经络加白芥子6g,穿山甲5g久煎,每日1剂,共取汁300ml3次服。文承初用本方治疗肩周炎20例,痊愈18例,显效2例。其中肩关节疼痛消失最短12天,最长62天,平均37;无酸麻和肌力.恢复正常最短28天,最长82天,平均55天。

2.舒筋通络汤 生山楂、桑椹子各50g,桑枝、乌梅各25g,白芍、伸筋草、醋制玄胡各20g,片姜黄、桂枝、醋制香附、威灵仙各15g,甘草10g水煎服,32剂,1月为1个疗程。黄铁根用本方治疗肩周炎57例,均治疗2个疗程,其中痊愈34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2%

3.蠲痹解凝汤 黄芪、葛根各20g,山萸肉、伸筋草、桂枝、姜黄各10g,田三七5g (研末冲服),当归、防风各12g,秦艽l5g,甘草6go寒甚剧痛者加细辛、川乌、高良姜;风痹游走不定,手臂麻木者加防风、威灵仙、桑枝;湿甚着痹,困重而痛者加苡仁、苍术、稀莶草;患肢屈伸不利者加木瓜、丝瓜络;气血虚弱者加鸡血藤、党参,重用黄芪;病程长久者加汉防已、萆薛、千年健。水煎服,日1剂,分2~3次伴黄酒少许服下,7剂为1个疗程。王西周用本方治疗肩周炎40例,治愈27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4.加味桂枝汤 桂枝、大枣、姜黄、羌活各15g,生姜、甘草各10g,白芍、桑枝各30g痛甚者加蜈蚣2条,全虫6g;疼痛向项背或前臂、上臂放散者加海桐皮、威灵仙各l5g水煎服,每日1剂,取汁300ml3次温服。刘青运用本方治疗肩周炎30例,痊愈20例,显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

5.加味逍遥散 柴胡、当归、炒白芍、云苓、秦艽、黄芩、制附片、陈皮、法夏各9g,白芥子、甘草各6g寒气盛者减黄芩加干姜;痛连背儒酸困不止加羌活、威灵仙;气虚加桂枝;湿重加苡仁、防己、白术。水煎服,日1剂,分2次饭后服。葛植厚等运用本方治疗肩周炎50例。痊愈44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一般服10剂以上才见效,服至15剂好转率达90%,服至20剂治愈率达88%

6.马钱子液 马钱子适量,将马钱子自制成5%的马钱子液,采用上海产LF-2型多功能药物导人治疗仪,治疗时将电极衬垫浸5%马钱子液,然后放置在治疗部位上,阳极紧贴在肩偶穴上,阴极放置在相应穴位肩上或肩前,用物固定。输出电流以病人耐受为度。每次20~25分钟,每天1次,12次为1个疗程。肖述钧运用本法治疗漏肩风50例,经6~36次,平均16.2次治疗后,痊愈41例,显效7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并随机对20例病人做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5分钟痛阈测定观察,结果表明治疗后即刻痛阈显著升高(P<0.0I);治疗后15分钟痛阈升高仍保持(P<0.01)说明本法镇痛作用好、持续时间长。

六、研究述评

(1)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肩关节囊、关节软骨及其周围软组织退变或无菌性炎症,导致关节囊粘连,关节容量减少,腋皱消失,最终影响关节功能。所以临床上本症应包括冻结肩、喙突炎、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及肩锁关节病变等。但是目前仍多沿用肩周炎这一名称,借以说明起因不同而后涉及肩周肌腱、韧带和关节囊的一种病症。

(2)冻结肩治疗方法甚多,推拿、针灸、局封、针刀、中药等可均获效。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获得事半功倍之效的关键。有些患者不太重视早期治疗,指望慢慢拖好”;出现夜间静息痛、乃至痛醒仍不就诊。即使等到穿脱衣服困难,肩关节粘连开始形成时,恰当的治疗仍可获得很好疗效。一旦肩关节完全粘连一冻结晚期,般的治疗取效缓慢,尤其是功能的恢复更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到,针刀配合局部痛点封闭治疗,无论是对缓解疼痛,还是改善功能,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对早期冻结肩,效果更好。

(3)冻结肩患者多有喙突炎、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冈下肌综合征等肩周慢性损伤性疾病病史,而且许多患者的冻结肩是由上述诸病发展而成。因此,积极治疗肩围慢性损伤性疾病是预防冻结肩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4)临床观察表明,颈源性冻结肩并非少见。因此,在进行肩部治疗的同时,适当配合颈部手法、牵引等措施,纠正颈椎棘突偏歪、松解颈部软组织,以恢复颈椎内外平衡,从根本上解除神经根受压,对冻结肩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5)临床上对肩周炎、冻结肩的报道较多,而对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等的报道较少。并非这些疾病临床少见,而大概是一部分作者将其纳人肩关节周围炎中予以报道了。如有作者通过针刺或点穴按摩1次治愈若干例,多属此种情况。我们认为,把冈上肌腱炎等肩周疾患从肩关节周围炎中分离出来,单独予以观察报道为好。

(6)目前,有人把肩关节周围炎的概念与冻结肩等同起来,而有人又把冈上肌腱炎等肩周疾患和冻结肩并纳入肩关节周围炎这一病症中。这样不利于临床观察和信息交流。因此,应尽快规范肩部慢性损伤性疾病的诊断名称和诊断标准。

(7)本病病因病机仍不十分明确,需要进一步深人研究和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