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卡农和月光有什么不一样?| 钢琴音乐风格大揭秘

 笛韵悠然 2019-11-29
郎朗 在新专辑中
为我们再现了贝多芬最为
经典的钢琴曲《致爱丽丝》
音乐史上有这么多
经典好听 的钢琴曲
比如

如宗教般神圣的《卡农》
贝多芬的《月光》
表现爱恨情仇的肖邦《离别》
你听得出他们的 区别 吗?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
钢琴曲的 风格 是怎么回事~

想弄清楚这些
我们还是得从 音乐史 说起....
充满神性的巴洛克
巴洛克时期真的有钢琴吗?
由于巴洛克时期的钢琴作品都是为古钢琴而作,(当时使用的是羽管键琴) 音量远不如现代钢琴洪亮。而我们现在听到的钢琴家演奏的巴赫的钢琴作品,其实是将原来的古钢琴转移到了现代钢琴上来进行演奏的。
巴洛克时期是一个非常注重宗教精神的时代,当时的音乐风格是一种崇高、肃穆而理性的,因此,当时的音乐对于情感相比之后的时代是相对克制的,比如巴赫的作品,一般是具有相当严密的逻辑与结构的。
在钢琴演奏方面,现在的钢琴家一般来说是会力求原汁原味的体现当时古钢琴的音乐风格,在踏板的运用上都是比较浅的。这样能让音乐变得通透清新,接近当时的效果。
1
-巴赫《12平均律曲集》 第一首前奏曲-
Bach Prelude No. 1 in C Major, BWV. 870
巴赫的《12平均律钢琴曲集》的第一首前奏曲想必是大家最为熟知的钢琴作品。这首作品听上去就如河流一般清澈透明
简单的琶音以及转位竟能表达出如此高而优美的音乐,仿佛立刻将你带入神性的境地,脱离了世俗。
2
-帕海贝尔《D大调卡农》-
Johann Pachelbel Canon in D
《D大调卡农》也是大家非常喜爱和熟悉的钢琴曲。这首作品,同样出自巴洛克时期,音乐庄严,神圣的气氛与巴赫等同时代的作品一样闪烁着神性的光辉
3
-斯卡拉蒂《D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
Domenico Scarlatti Klaviersonate in D major
说到斯卡拉蒂这位作曲家,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虽然与巴赫他们同属巴洛克时代,但他的作品就比较通俗易懂,而且活泼带有孩子般的天真烂漫。
这首作品就是他的钢琴奏鸣曲中的一首,音乐十分活泼,灵动,跳跃的音符仿佛都在诉说着内心的幸福与欢快。不过在音乐的织体上来说,还是以巴洛克典型的琶音式的音型居多,结构也非常的清晰完整。
走下神坛的古典主义
为什么这个时期的音乐开始有标题?
古典风格的作品通常都带有一个美丽的标题,比如“月光”,“悲怆”,“革命”,“田园”等等,贝多芬的作品好多都是带标题的。这是因为这个时期,艺术的风格开始转向具象,音乐家的眼光从圣坛上转移到了现实中来。
因此,在演奏古典时期作品的时候,需要去想象的是,作曲家在用音乐描写什么?这就如同我们中国古人所说的借物咏志,借物抒情,通过某一个具体的东西,来抒发内心的情感。通常演奏起来就与巴洛克的庄严,肃穆,理智不一样了。
这个时期的钢琴演奏,力度、速度、踏板的处理都和巴洛克时期的不同。由于音乐表达的内容需要更加强烈的力量,在技术方面对于钢琴的要求也相对提升了不少。
1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14 in C-Sharp Minor
“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钢琴奏鸣曲之一,第一乐章那凝重、离愁、内心充满着不安情绪的音调,可能是作曲家当时内心最鲜明的写照。
2
-巴达捷夫斯卡《少女的祈祷》-
Badarzewska The Maiden's Prayer
“少女的祈祷”同样是脍炙人口的钢琴作品。开头的引子部分就体现了作品强烈的感染力,上行华丽的琶音更是体现了波兰女钢琴家巴达捷夫斯卡的那充满情感与力量的音响效果
3
-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
Mozart 12 Variations in C, K.265
《小星星变奏曲》为C大调作品K. 265由莫扎特于1778年所创作的钢琴曲。原题直译的意思为在法国歌曲《妈妈请听我说》基础上创作的12段变奏曲。音乐由一个亲切动人的主题开始,进行数次的变奏,逐渐丰富起来....
情感肆意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到底浪漫在哪儿?
浪漫主义在古典的基础上,音乐变得更加自由,作曲家在创作上的灵活度更大了。肖邦、李斯特等这些作曲家开始越来越多的将个人的情感放入作品中。
与此同时,钢琴的炫技性也变得大大增加了,在浪漫主义时期,钢琴这件乐器可以说已经能和交响乐相提并论了。它在音色,节奏,音型,速度,音域上都变得更加的复杂多样,因此,对于演奏者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一般一些超难的炫技钢琴作品是出自于这个时期的。
1

-肖邦《即兴幻想曲》-
Chopin: Fantaisie-Impromptu in C-Sharp Minor
行云流水般的音符,飞快的速度,使得这首作品听起来特别流畅。肖邦特有的不规则的节奏对位,使音乐瞬间变得流动自由起来,带有一种向前涌动的韵律,仿佛梦中的幻想。
2
-李斯特《爱之梦》-
Liszt Liebestraum No. 3 in A-Flat Major
流动的音符中涌动着作曲家内心的情感,浪漫、炫技、灿烂,用这些词汇用来形容这首曲子再适合不过了。
3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
Lizst Hungarian Rhapsody No. 2
华丽、轻盈、魅惑、磅礴,很难相信这些词竟然可以用来形容同一首曲子。李斯特的《第二匈牙利狂想曲》就有这样的魅力。这也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顶峰期
充满色彩感的印象派
在钢琴演奏上,印象派需要怎样的音色呢?
印象派最早是由绘画中产生的一种流派,用来描绘一些比较细腻具有色彩感的风景,比如潮水,渐变的色彩等。印象派在音乐中的开山鼻祖是作曲家德彪西,他独创了音乐中的印象派。
钢琴演奏中,并不是所有的钢琴家都适合弹印象派的作品的。印象派的音乐往往非常的细腻,非常注重钢琴音色上的细微变化,以弱力度为主。因此,它的触键、踏板的用法都与其他的时期有明显区别。
1

-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Debussy 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选自1910年完成的《前奏曲集》,第一册,第八首。带着一丝少女的天真与慵懒,一颗颗音符仿佛是被夏日短暂露水润透的花瓣,它匆匆地从晨雾般的和弦中浮现,又悄然消逝在烈日骄阳之中。
2
-德彪西《月光》-
Debussy Clair de Lune
音乐史上有两首“月光”非常著名,一首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另一首就是德彪西的《月光》。这首曲子是德彪西从1890年开始写作的钢琴组曲《贝加摩组曲》中第三乐章。由于它太优美,常被单独演奏
音乐采用中国的五声调式进行创作,因此,听起来带有东方的色彩。一开始描述月光的时候非常的静谧安逸,美轮美奂。
不同 风格 的作品
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演奏
比如 音色、触键、踏板 的差别
这里有一节 免费 直播课
教你如何正确的 运用踏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